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走塑|美食廣場食肆拒用環保餐具?各界如何看「走塑」適應期結束

為期6個月的管制即棄塑膠法例適應期於今日結束。(點新聞記者王哲攝)

【點新聞報道】為期6個月的管制即棄塑膠法例適應期於今日(21日)結束,環保署近期不斷提醒業界,提前做好準備。記者嘗試從多間食肆購買外賣,並訪問多位持份者,與讀者探討「走塑」政策成效。

環保餐具質素意外提升 黃傑龍:適者生存

外賣方面,記者留意到普遍食肆已經全面改用環保餐具。叙福樓集團行政總裁黃傑龍估計,市面上已有八成食肆轉用環保餐具,雖然餘下兩成仍然使用塑膠,但大部分都是希望「用得一日得一日」,相信適應期結束就會全面使用,不存在轉型困難。

記者發現外賣的環保餐具比預期中堅硬。(點新聞記者王哲攝)

有趣的是,記者發現外賣的環保餐具比預期中堅硬,變相反映食肆於適應期間吸收採購經驗,選用更為耐用的環保物料。黃傑龍解釋,餐具質素大幅改善,是適者生存的定律,尤其是供應商會主動引入不同種類的環保餐具,給客戶選用,「要便宜,有便宜;要漂亮,有漂亮,選擇真的多了」。他提及早前到私人會所與朋友聚餐時,留意到有紙飲管可以彎曲,非常特別,自己也忍不住拿來研究。

黃傑龍解釋,餐具質素大幅改善,是適者生存的定律。(點新聞圖片)

連鎖品牌未受太大影響 葉文斌:更多顧客用自攜杯響應環保

據記者觀察,大型連鎖餐廳幾乎全面轉用環保餐具,反而中小型食肆就視乎營運需要,未有即時配合法例要求。黃傑龍稱,早在法例生效前,部分大型或連鎖餐廳已經因應品牌需要而轉用環保餐具,例如,叙福樓集團亦有面向高端消費客群的品牌,使用環保餐具。若然繼續使用塑膠即棄餐具,他估計,該批大型或連鎖餐廳以清理存貨為主,適應期結束對它們沒有太大影響。

葉文斌向記者表示,為響應環保,太平洋咖啡已為堂食顧客提供可循環再用的刀、叉、匙羹、碟。(點新聞圖片)

太平洋咖啡(香港及海外)董事暨副總經理葉文斌亦向記者表示,為響應環保,公司已為堂食顧客提供可循環再用的刀、叉、匙羹、碟。同時,針對外賣顧客,門市推出折扣優惠,顧客攜帶自攜杯,購買任何手調飲品時,可按正價減$3。他留意到,「走塑」政策實施後,確實吸引更多顧客響應環保,帶上自攜杯。

記者發現,有超過6成食肆採用塑膠餐具,大約3成屬於局部使用環保餐具,不足5%全面轉用替代品。(點新聞記者王哲攝)

西九龍美食廣場為「重災區」 普遍食肆拒用環保餐具

不過,對比大型連鎖食肆,中小型食肆就未必願意全面轉用環保餐具。位於西九龍中心8樓的美食廣場就以價錢平民化,選擇大眾化見稱。該廣場容納大約50間食店,分別售賣中、韓、日等國家及地區的美食。記者發現,有超過6成食肆採用塑膠餐具,大約3成屬於局部使用環保餐具,不足5%全面轉用替代品。

塑膠餐具隨處可見。(點新聞記者王哲攝)
塑膠餐具隨處可見。(點新聞記者王哲攝)

點新聞記者訪問其中一間食肆東主,梁女士回應指,局部使用環保餐具,是基於個別環保物料容易變型,且使用不便,尤其是普遍顧客投訴環保湯碗及湯匙經常變軟,使用塑膠餐具會較為合適。她認為,轉用環保餐具不會構成很大的經營壓力,尤其是相關產品的價格已經回落,「一套塑膠湯匙羹、筷子、碗、杯和碟大約為1.5元,環保物料只是昂貴一半,影響有限」。黃傑龍解釋,越來越多食肆接受環保餐具,發現新安排可以更省錢,例如,很多市民拒絕購買外賣餐具,企業也不用訂購太多數量作為存貨,變相減輕經營壓力。

塑膠餐具隨處可見。(點新聞記者王哲攝)

自備餐具並非預期般受歡迎 市民直言不便

不過,對於自備餐具,梁女士認同,「走塑」措施的確鼓勵部分顧客自備餐具,但幅度沒有外界預期般大,大概是以前每100人有1個,上升為2個,9成以上的顧客仍然選用即棄餐具。她解釋,「自備餐具需要洗,唔係個個人嘅工作環境都有呢類設施」。

同樣認為個別環保餐具不便的,還有多名受訪市民。梁小姐批評,環保餐具質素參差,例如,紙製容易變軟,部分湯匙設計欠缺弧度及深度,直言沒有塑膠餐具真的很難適應。被問到會否接受重用餐具,她指,該類用品需要清洗,處理不當,容易在背囊「漚臭」,自己會選擇網購塑膠餐具。

記者事後查證,發現有不少人遇到謝小姐相同的遭遇,用紙飲管飲用有氣飲料時會「噴泡」。(網上圖片)

在尖沙咀工作的謝小姐也認為,重用餐具存在一定麻煩,要用洗潔精清洗,而且需要「風乾」,自己會寧願選擇付費購買即棄餐具。提起環保餐具質量,她表示,「環保筷子、湯匙仲算可以接受,但紙飲管就真喺唔太方便」,容易變軟之餘,飲可樂還會出現「噴泡」。對於謝小姐的說法,記者事後查證,發現有不少人遇到同類情況。有網民解釋,「噴泡」屬於正常物理現象,因為紙飲管構造跟膠飲管不同,紙飲管藏有超多細毛孔,放進汽水裡毛孔會溶解,從而氣化及加速釋放二氧化碳,導致大量泡沫湧出。

Kenneth經營「明升膠袋廠」超過兩年,店舖主要售賣膠袋,塑膠餐具,塑膠瓶等產品。(點新聞記者王哲攝)

塑膠零售商適應新政策 有望及時轉型

另一方面,「走塑」法例實施初期,外界關注政策嚴重衝擊塑膠批發商及零售商,擔心他們存貨過多,被迫棄置貨物,變相產生大量塑膠垃圾。Kenneth經營「明升膠袋廠」超過兩年,店舖主要售賣膠袋,塑膠餐具,塑膠瓶等產品。他接受記者查詢時表示,「店內舊貨已經去到七七八八」,估計適應期結束不會造成太大的金錢損失。

至於生意額,Kenneth形容,管制塑膠措施實行初期,未有明顯升幅,反而臨近適應期完結,就有更多商戶採購環保餐具,銷情增加一成至兩成左右。他分析指,生意以熟客和街坊為主,全面「走塑」對其影響輕微,直言消費者已適應管制措施,批發商只是把原來塑膠製造的產品換成紙製、木製、竹製,問題不大。

Kenneth指,全面「走塑」對其影響輕微,直言批發商只是把原來塑膠製造的產品換成紙製、木製、竹製,問題不大。(點新聞記者王哲攝)

被問到改善之處,Kenneth建議政府增加環保餐具的選擇,例如,粟米芯堅硬程度較好,而且普遍能放入微波爐,認為當局不應該「一刀切」,禁止有關產品的銷售。翻查資料,粟米芯產品被定義為「生物降解塑膠」製品,政府在首階段全面禁止其銷售、供應及展示,相反,美國、英國、澳洲等地仍然允許相關產品進口。不過,同樣是塑膠,政府就未有管制「水性塗層」製造的餐具。環保署解釋,水性塗層可用於紙製容器,塗層分量少,不影響回收。

延長適應期? 劉祉鋒:前後一年已很充裕

「走塑」法例於4月22日實施,半年的適應期將會於今日結束,對於是否延長,各方意見不一。環保團體「綠惜地球」創辦人暨總幹事劉祉鋒認為,「走塑」政策已取得一定成效,很多食肆已經轉用其他餐具,顧客也開始自攜餐具,漸漸養成減少廢物的習慣。他認為,相關法規在通過立法會審議後半年才開始生效,生效後有半年的適應期,前後合共一年,相信準備期已經頗為充裕。

環保團體「綠惜地球」創辦人暨總幹事劉祉鋒認為,「走塑」政策已取得一定成效。(受訪者供圖)

為便利第二階段順利推行,劉祉鋒建議,當局設定方向、指標和時間表,例如即棄塑膠產品的市場佔有率低於某個水平之後,便可以推行第二階段的管制,相信具體的指標和時間表有助商戶及市民提前準備。同時,「走塑」政策的推廣日後亦可以朝著重用和自攜用品的方向進發。

邵家輝直言替代品質素參差 增加成本損害競爭力

自由黨主席、立法會議員邵家輝認同,「走塑」措施初見成效,尤其是經過過去數個月的適應,市民的環保意識有一定提高。儘管如此,不少替代品質素參差,實用性亦存在疑問,例如,一些紙製的餐刀及餐叉未能切肉、容易變形,木製匙羹難以盛湯。

邵家輝期望政府當局延長適應期。(點新聞圖片)

邵家輝又指出,不少訪港旅客尚未完全適應「走塑」安排,不清楚酒店不再提供免費洗漱用品和膠樽裝水。部分店舖經營者亦表示,替代餐具的價格一般比原先塑膠餐具為高,以致經營成本增加,競爭力每況愈下。他期望政府當局延長適應期,這不僅可讓市民更好地適應「走塑」,也容讓當局向更多旅客做好宣傳工作,同時又有多一點時間讓多些品質良好和價錢合理的替代品推出市場。

青年看好重用餐具市場 與更多商家洽談合作細節

值得留意的是,隨著環保意識抬頭,「走塑」政策實施,一個新興產業也跟隨時代需求發展起來。ReCube創辦人Kelvin於2023年3月推出重用餐具租用服務。公司訂製的產品較一般餐具容易儲存,而且按實驗室數據,可以重用超過1千次。如果顧客歸還餐具,就會獲得相應獎勵,例如,折扣券、退回外賣費等等。據應用程式反饋的回報率,高達 98% 的顧客都會歸還餐具。

ReCube創辦人Kelvin於2023年3月推出重用餐具租用服務。(網上圖片)

Kelvin說,「走塑」政策確實帶來更多關注,業務短期內出現一倍的成長,有30多間合作餐廳,「數字冇外界想像般多,對比全港一萬幾間食肆,只係好小嘅規模」。他透露,公司正在同個別連鎖食肆和大專院校的飯堂洽談更多合作細節,相信隨著適應期結束,會有更多人對他們的產品感興趣。

簡單總結,考慮到部分問題已經迎刃而解,「走塑」適應期很大機會如期結束。早前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發表網誌,形容一個全新的「走塑、走即棄、綠色回收」文化開始逐漸成形。他表示,連鎖食肆約八成外賣顧客已不需要外賣餐具,環境保護署巡查發現約三成食肆已不再提供任何外賣餐具。縱使適應期將會完結,但正如上述,個別受訪者提出的情況確實值得關注,尤其是產品質量參差、紙飲管不適合飲用有氣飲料、沒有採納粟米芯產品等等,有關部門可以認真研究,提出更為妥善的解決辦法。

(點新聞記者王哲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走塑|美食廣場食肆拒用環保餐具?各界如何看「走塑」適應期結束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