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點發聲 | 青少年學業壓力沉重 專家籲營造健康家校氛圍

【點新聞報道】香港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備受關注,自9月開學後半個月內,有3名學童墮樓身亡,引發社會各界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有學生及家長向點新聞反映,由於學校作業及測驗等較多,令學生以至家長都有一定壓力,認為需要為學生及家長「減負」,讓青少年有更健康的心理。

剛發表的施政報告提到,會加強支援兒童及青少年,延續及優化以學校為本的三層應急機制,推出高中及初小的「精神健康素養」資源套,包括明年第二季建立青少年情緒健康即時網上支援平台。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會加強教師培訓和家長教育,例如加強教師及早識別及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學生的能力,並協助家長掌握照顧子女精神健康的知識和技巧。」

青少年自殺率上升 本港青少年關注精神健康

家福會於2023年10月至2024年6月期間,進行「香港青少年精神健康調查」,結果顯示,有52.8%受訪學生認為本港青少年的精神健康狀況不理想,有近三分之二(65.7%)受訪青少年表示關注自己的精神健康,較去年(62.9%)輕微增加2.8個百分點;而表示非常關注自己精神健康的受訪者例亦達12.2%,按年顯著增加5.2個百分點。影響本港青少年精神健康的主要因素與去年相同,三大因素包括:學業成績(92.7%)、家人期望(90.8%)及家庭關係(90.5%)。同時,女性受訪者認為學業成績、家人期望、家庭關係、前途出路、自我期望等因素,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有重要影響,相關比例較男性青少年明顯更高。

學童自殺問題近年愈演愈烈,引發社會關注青少年情緒健康。(資料圖片)

精神健康問題的受關注程度從自殺率可見一斑。根據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的數據,15歲以下青少年的自殺死亡個案由2022年7人增至2023年24人,當中女童自殺率更急上7.4倍,去年共16名女生自殺。再看過去十年各年齡組別自殺率變化的數據變化趨勢,與其他年齡組別的數據呈現大致平穩或者下降趨勢不同,青少年組別的自殺率呈現上升趨勢。具體來看,15歲以下青少年的自殺率在2014年至2023年間,由0.7上升至2.9,15至24歲青少年的自殺率則由6.2上升至11.9(以上數字以每10萬人口計算,並基於死因庭資料)。

點新聞記者採訪學生、家長、教育學家、心理學專家,分析指學業負擔、家庭期望、社交壓力等多重因素交織在一起,使得一些孩子感到無法承受。

對於學習壓力,一位學生Grubby提到,「我嘗試制定學習計劃,但有時候作業太多了,真的希望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去做我喜歡的事情,比如畫畫和彈吉他。」學生Stella則說:「有時我真的覺得壓力太大了,不知道該向誰傾訴。」對於學校提供的心理諮詢服務,中三學生小鵬提到:「我知道學校提供了心理諮詢服務,但我總覺得去諮詢室會被別人知道,會有點尷尬。我希望能有更多不引人注目的方式來尋求幫助。」

心理學家杜航建議心理諮詢須盡早。(受訪者供圖)

專家:反思機制能否識別高危學生

臨床心理學家杜航提到,社會支持系統方面,心理學家和社工發揮着重要作用,但目前他們的數量相對較少,有時只能在處理較為嚴重的問題時才介入,還是要在「盡早發現和干預」方面下更多功夫。

當局於去年12月1日推出「學校為本」三層應急機制,第一層是學校及早識別,並透過校內團隊提供協助;第二層是校外支援網絡,隊伍由社會福利署統籌;第三層則是由校長轉介有嚴重精神健康的學生予醫管局精神科服務,今年1月當局宣布延長機制至今年年底。截止目前,在三層應急機制下共收到123宗需「校外支援」(第二層)個案,而截至7月底則共有289宗第三層個案。

心理學專家提示,要在眾多學生中找出有自殺風險個案較困難,當局應反思靠有關機制是否真的能識別高危學生,同時要改善整體校園及家庭氛圍更重要。

杜航又指出,工作中有時候發現自己是唯一能給來訪者抒發情緒的宣洩口,「有些青少年在生活中其他地方幾乎都是壓抑的,或許是因為家庭本身有內在的矛盾沖突,對於來訪者自身以外的問題,你無辦法單單通過幫助這個青少年來解決,但是至少你還可以作為一個救生圈,支援對方捱過一段困難的時間。」他認為如果父母有情緒問題不能很好地疏導,這些情緒和壓力就會傳導到小孩身上。同時,他也鼓勵父母在面對孩子的心理問題時保持積極的心態,多聆聽孩子的感受和需要。「有時一個小小的鼓勵就能讓孩子們感到不那麽孤單。」如果情緒或行為問題長期存在,應及時尋求專業幫助。

家長秦女士注重培養孩子的課餘興趣,認為不能一味要求孩子要努力學習。(點新聞圖片)

家長秦女士:要敎育孩子有自己目標 不盲目追求成功

另外,家長也逐漸明白,不能一味要求孩子要努力學習,而忽略了他們內心真實的感受,家長秦女士說分享,「我意識到只關注分數是不夠的,我們教育孩子要有自己的目標,而不是盲目追求別人眼中的成功,我們希望他們能夠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並為之努力。」

家校合作層面,王先生希望學校可以教授學生有效的時間管理技巧和學習策略,幫助他們更高效地完成學業任務;同時校方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尤其是在學童情緒發生異常波動時。

行政長官李家超近期表示,家庭教育及家長教育亦需加強,指家長面對日常工作、時間不多,當局會透過工作坊等講解處理手法。此外,教育局本個學年推出《4Rs精神健康約章》。4Rs是指:(一)休息(Rest):協助學生從小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有足夠的休息、充足的睡眠和休閒的活動。(二)放鬆(Relaxation):教導學生適時放鬆,關顧精神健康及懂得自我關懷。(三)人際關係(Relationship):加強同儕、師生,以及家長與子女之間的關係,提升聯繫感;幫助學生明白自己在不同關係的角色及其重要性,願意承擔責任並作出貢獻。(四)抗逆力(Resilience):裝備學生適應生活中無可避免的壓力和挫折,教導學生以正面的態度處理情緒、應對壓力和克服困難。

施政報告提出要加強支援兒童及青少年,包括延續及優化學校為本的三層應急機制,推出高中及初小的「精神健康素養」資源套等措施。(2024年施政報告截圖)

2024年施政報告:加強支援兒童及青少年

行政長官李家超新發表的施政報告,亦提到要提升社會對精神健康的關注,每年為《精神健康職場約章》訂立推廣主題,嘉許達標的參與機構;並在校園加大推廣《4Rs精神健康約章》,更全面地提升學生、教職員及家長的精神健康。對於加強支援兒童及青少年,會延續及優化學校為本的三層應急機制,推出高中及初小的「精神健康素養」資源套;明年第二季建立青少年情緒健康即時網上支援平台。

現代社會節奏急促,成年人在職場以至青少年在學習都會承受一定負擔,在政府層面可以提出措施輔導有需要青少年;在學校層面則要察覺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及早介入;至於在家庭層面,其實青少年的父母、家人亦需要多關心子女、弟妹等,了解他們的學習進度及情緒,適當時作出開解及鼓勵,就如上述受訪的家長所說,不能一味要求孩子要努力學習,而忽略了他們內心真實的感受,也不要盲目追求別人眼中的成功。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如何培育、琢磨他們,就看家長以至學校,到底要教育出怎樣的青少年,當中首要前提,還是生理健康及精神健康。

(點新聞記者周傾芫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點發聲 | 青少年學業壓力沉重 專家籲營造健康家校氛圍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