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我第一次接觸中醫是在18歲,要表演一首小詠嘆調前,我的聲音突然啞了。一位中醫館的老人為我扎了幾針,嗓子就好了,太神奇了。」德國中醫學會主席、德國海德堡中醫學校校長亨利·約翰勒斯·葛瑞騰至今提起首次接觸中醫的經歷,仍能回憶起當時那種奇妙和驚艷,他也由此踏上了中醫實踐的道路。
數十年來,葛瑞騰教授一直倡導在歐洲推廣中醫治療,被認為是針灸和傳統中醫領域的頂尖專家。他在德國100名最佳自然療法醫生排名中長期名列第一,他主理的海德堡綜合診斷診所亦享有國際聲譽,包括奧運會運動員在內的許多患者,都曾慕名前來接受中醫治療。
中醫對歐洲人而言是神秘的,有些人一聽到「陰陽」二字,就覺得是迷信,但其實中醫從來都有着科學的一面,更可以用數學模型去解讀。葛瑞騰教授提到,18世紀的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研究《易經》,發現八卦圖是一個資料模型,可通過二進制進行註解。「陽和陰,就像1和0,可以形成二進制數,可以用來描述周期函數,展現此消彼長的發展過程。」
葛瑞騰教授指出,陰陽也是二進制,只不過表述的語言不同,而建立在中國古代陰陽五行理論基礎上的中醫,似乎就是根據這些理論,對臨床表現、體徵以及皮膚的觸診特徵等進行分類,以便切實地針對具體情況選擇診治方案。
「西方醫學無法很好地治療有些疾病,特別是在內分泌和神經科方面,西醫能提供的幫助有限。」葛瑞騰教授說,中醫可以發揮的作用很大,但箇中原理並不廣為人知。他認為,在西方推廣中醫,就是要將中醫的核心概念,例如陰陽、階段變化、臟腑概念等,轉化為西方生理學說,這也有助於大眾更好地理解診斷,「中醫就像另一種描述的語言,我們只需要稍微解碼一下。」
(點新聞專題組)
相關閱讀:
中國味·德國篇EP1|德國女記者「棄文從醫」:做中醫太棒了!
收藏
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