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術
勞工及福利局昨日(14日)公布人力推算報告,估計到2028年,香港人力需求會達到375萬人,較之前增加了20萬的人力需求,不過,到時本港人力供應只有356萬人,欠缺18萬勞動力;「十四五」規劃綱要確立香港要發展的「八大中心」,以及九個關鍵產業均欠缺人手,例如熟練技術人員短缺6萬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人口老化導致勞動人口將出現「斷崖式」下降,政府將循三大方向處理問題;有學者建議擴闊中學課程範圍,提升技術工種的待遇,打破「工字不出頭」觀念,吸引年輕人入行。筆者認為,人口老化、少子化為全球先進地方的大勢所趨,要確保將來有足夠勞動力,輸入人才、勞工是一方向,而本地教育、培訓以至再培訓,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香港要發展「八大中心」,但不論如何發展,人還是當中的最大因素,可是,現時、將來會出現的人力短缺,可能會成為發展「八大中心」的障礙,例如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估計到2028年欠缺1.8萬人至2.3萬人;國際航空樞紐,估計到2028年也欠缺1.8萬人至2.3萬人;除了區域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八大中心」其他中心都缺人。以九個關鍵產業人力短缺情況去看,建造業將欠缺4.5萬人至5.5萬人;城巿運作欠缺3.9萬人至4.4萬人;甚至連社會服務業,也欠缺3500至6500人。簡單概括,香港接近是全方位缺人,當中有高需求的職業多與科技有關,包括創新科技專家、資訊科技及數碼化人員、數據分析師、金融科技及區塊鏈專家等,但均因需求大而明顯短缺。
孫玉菡表示,目前最大的挑戰是人口老化,去年65歲以上人口佔整體23%,至2028年相關人口淨增長38萬人,佔總人口28%,人口年齡中位數亦由去年的48.3歲增至50.2歲,熟練技術人員和非技術人員現時年齡中位數分別達50歲及53歲,在人手緊絀下估計會延遲退休,但仍難以長遠維持,相信勞動人口始終會出現「斷崖式」下降。特區政府未來的三大工作方向,包括繼續適度引入外來人才和勞工,而政府、僱主和持份者都要探討提升生產力,優化僱員工作安排和加強在職培訓及支援的方案,並吸引潛在勞動力投入市場。院校和培訓機構亦要提供更多與市場新需求匹配的培訓,應對未來的需求。
事實上,人口老化、少子化是全球趨勢,在大家都「生少了孩子」的情況下,各地人才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特區政府在過去接近兩年的時間,已成功招攬到超過16萬名人才帶同家人來港,成效顯著;在未來日子,則要精準地吸納不同行業需要的人才,例如創科人才大家都知道要吸納,但其實香港所欠缺的,還包括有熟練技術人員,筆者就曾聽過,本港維修升降機的熟練技工青黃不接,很需要更多技工入行。
研究人口政策的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葉兆輝表示,針對技術人員不足,特區政府可考慮擴闊中學課程,加入各類維修及人工智能應用等培訓,提供升學途徑,這點筆者也很同意,為數不少的中學生不升讀大學,其實可以提供更好的銜接課程,讓他們成為專業的技術人才,不一定要入大學,亦不一定「工字不出頭」。社會要轉型,人才要吸納,我們還需要移風易俗,改變眾人對人才、技工的刻板印象。
辦法總比困難多,現時香港踏入經濟轉型期,有部分行業發展未必如以前興旺,那些剩餘的人手,如何轉型為符合市場所需?現時的再培訓計劃,可能還是停留於過往傳統行業的需要,在未來,如何再培訓、用好一些需要轉型的打工仔,也是補充香港勞動力的關鍵所在。人力政策是一盤不可不察的大棋,如果不及早做好所有準備,到「八大中心」要進一步發展時才發現「完全不夠人」,屆時就會影響香港競爭力及實體經濟。筆者支持特區政府循三方向解決問題,亦支持各界包括學校、培訓機構轉型,更為符合香港以及時代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