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站在新的歷史節點,澳門正為進一步發展蓄力。中共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2024年5月14日在澳門中華總商會與企業家代表座談時表示,澳門中華總商會和澳門的企業家們要把澳門國際大都市「金名片」擦得更亮,推動澳門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中更好發揮作用。全國政協常委何超瓊16日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表示,希望澳門運用好中西文化交融的優勢,把文化藝術作為抓手,強化澳門文旅目的地的「金名片」。
「保利美高梅博物館」日前正式開幕,何超瓊說,這是澳門首個「國家級」博物館,把國家力量和本地企業結合,它將來不僅是博物館,還會圍繞文化產業繼續延伸,她對澳門回歸後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成果和前景充滿信心,「這得益於澳門回歸後有更大市場,也得益於國家支持澳門發展的更大底氣。」
何超瓊表示,自己是澳門發展的見證者、參與者,也是發展過程中最大的獲益者之一,享受到澳門回歸祖國25年來蓬勃的發展。她用澳門重要產業旅遊業的一組數字呈現澳門回歸後的發展變化:澳門回歸祖國前每年僅300多萬旅客,回歸後旅客數曾創造一年約3980萬人次,「我對這個數字印象深刻。」
為了進一步豐富澳門的旅遊元素,保利文化與美高梅攜手,以國家一級文物展示的標準打造 「保利美高梅博物館」。何超瓊表示,博物館填補澳門文旅方面的空白部分,愈發靠近適度多元化的目標。
該博物館以「海上絲綢之路」為首展主題,透過科技、工藝和人文敘事的三層革新,圍繞東西方文化的交匯展開,分為季風、文脈、交織,聯結四個主題空間,首展與近20家國有博物館及國際文化藝術機構合作,展出共184組、228件珍貴文物館藏及國內外著名當代藝術珍品,當中亮點包括圓明園四獸首銅像等近30件國家一級文物。何超瓊表示,澳門在「一帶一路」有自己的位置,是海上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節點,澳門要用好國家政策和自身優勢,「講好我們的故事。」
何超瓊續指,作為持續性的項目,博物館的建成會帶來可持續生命力的「新生態」,不僅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新平台,亦有助培訓未來參與澳門文旅發展的主人翁,包括為策展人提供海外交流學習機會等,「我們感受到回歸後的紅利,我們要更突出企業責任,也讓民眾擁抱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為澳門發展指明方向,澳門要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何超瓊認為,博物館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此外,澳門還通過已經舉辦十屆的世界旅遊經濟論壇等增強澳門旅遊業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話語權。她並透露,明年將在海外舉辦文化類活動,希望進一步打造「澳門品牌」。
何超瓊:港人北上凸顯「一小時生活圈」之便利 大灣區城市可藉此創造新機遇
在談及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活與發展時,何超瓊認為香港市民鍾意「北上」消費正凸顯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便利,這對香港而言不是壞事,區內城市皆可借助這份便捷創造新機遇,而澳門打造演藝之都,亦得益於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客源,愈來愈多遊客選擇當日往來。
何超瓊續指,「一程多站」就是要用好大灣區有利因素,大灣區裡有五個主要機場,區內城市間便利的交通運輸網絡為海外遊客從澳門進入區內其他城市提供便利。她希望澳門作為窗口,吸引更多外國遊客,以提升外國遊客在訪澳遊客中的比例,同時讓他們走進大灣區其他城市,體驗嶺南文化的不同表達。
在澳門與橫琴的合作方面,何超瓊也看到強強聯手的發展機遇,她認為,尤其在文體旅方面,可借助澳門成熟的軟硬實力助力橫琴發展,亦認為澳門主要企業帶頭參與的可行性高。她說,橫琴發展潛力大,有土地以及沒有開發的海岸線,而人口不多也是一種優勢,因為減少了新產業帶來人口結構變化所需面對的議題。她認為,澳門可探討與橫琴攜手發展「旅遊+」,助力橫琴發展中醫藥等之外,亦可進一步幫助澳門旅遊業延伸發展,擴大澳門旅遊業輻射。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柴婧澳門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