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三間專營巴士公司申請加價。據運輸及物流局今日(18日)向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提交的文件顯示,九巴申請加價6.5%、城巴申請加價9.5%、新大嶼山巴士申請加價6.5%。經隧道費基金抵銷加幅後,料可減1%至2%。多名立法會議員今日表示,巴士公司開出遠高於通脹的加幅很難講得通,批評巴士公司「只向乘客開刀,不作積極開源」。
張欣宇:票價申請加幅遠超通脹
立法會議員張欣宇今日回應點新聞查詢表示,根據相關數字,無論在國際油價成本、巴士客量及收入等方面,近年趨勢上都向好,並沒有太負面的因素,甚至跨境線路和機場線路,有顯著收入的增長。但巴士公司仍然開出遠高於通脹的加幅,很難講得通。
張欣宇指出,政府近年收回西隧及未來大欖隧道後,在政策上已經非常照顧巴士公司,隧道費較以往大減,變相增加巴士公司的現金流,這個絕對是強勁的利好因素。所以巴士公司不能「輸打贏要」,在政策上享受優惠,但到申請加價時就「獅子大開口」。他希望政府在收到加價申請後做好把關,如果加幅貼近通脹會較為合理。
梁熙:巴士公司「只向乘客開刀」
立法會議員梁熙表示,三間巴士公司申請的加幅皆高於通脹,尤其是城巴申請加價近一成,已是連續兩年要求高水平加幅。
梁熙表示,早前「漢思能源」增持城巴母企「匯達交通」股權至七成後,正式令城巴成為旗下非全資附屬子公司;同期城巴及新巴完成合併專營權,理應為城巴節省更多成本,減輕營運壓力。加上根據該公司財務報告亦顯示「匯達交通」最近3年包括非票務收入的利潤持續增長,惟該公司繼續以工資、燃油等理由,撇除非票務利潤製造財政壓力假象,申請驚人加幅,梁熙認為城巴做法難以接受,批評「只向乘客開刀,不作積極開源」,多年來經營不善卻要由市民埋單,期望政府做好把關,否決其加幅申請。
政府在文件中指出,專營巴士於的乘客量和收入已達至疫情前約九成至九成半水平,惟面對持續上升的工資成本和大幅波動的油價,以及與其他交通工具之間的持續競爭,專營巴士營辦商的財務狀況未如理想。梁熙認為,既然運輸部門容許巴士開拓不同的非票務收入,巴士公司便應善用該優勢開拓利潤,而非繼續玩弄財技而不計算非票務利潤,且不改善營運、年年提出加價。
陸頌雄:改善營利不能純靠加價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認為,三間巴士公司的加幅申請不合理且沒有數據支持的。他指出,三間巴士公司的申請加幅均超過通脹,亦超過巴士公司員工的工資增長,九巴和嶼巴士公司在轉虧為盈的情況下仍加6.5%,城巴加9.5%則更誇張。而巴士對上一次加價是2023年6月,如果明年初實施新加幅,變相在一年半內加6至9%,遠遠高過通脹,相信會掀起新一輪的公共事業的加價。他希望政府嚴格審慎把關,根據合理數據和市民的承擔能力,制定合理票價。
陸頌雄續指,巴士公司的營運不能純粹靠加價改善營利,必須做到開源節流。他呼籲政府支持幾間巴士公司開拓非票務的收入,例如在站內做便利店,或一些貨品的快取點,增加巴士公司收入,亦為乘客增添一些增值服務。另一方面,巴士也可利用「無處不旅遊」概念,鼓勵更多遊客乘巴士,亦可以開發一些旅客產品,從而增加巴士收入。他又提到,現時巴士脫班問題較嚴重,公司應檢討自身服務,將客源爭取回來,從而改善營收。
楊永杰:巴士公司須研增加競爭力
立法會議員楊永杰表示,九巴、城巴同龍運巴士申請加價的幅度遠超通脹,十分不宜,上年度巴士公司已經在規劃加價,幅度都不少,在現時環境下再次申請加價,絕對不能接受。
楊永杰指出,巴士公司並無努力去改變營運情況,與巴士公司討論時,發現他們在財務上也沒有特別的辦法或採取有效措施,例如油價對沖等。
楊永杰認為,各間巴士公司均要研究一下開源措施,巴士公司主要客人都與港鐵競爭,而港鐵短途的價錢,都比巴士價格要低,其實巴士要改善營運模式,才能夠吸引更加多客人去乘搭巴士,譬如是否可以用站的形式計價,五個站以內收某個價錢,十個站以內又收另一價錢,這方式可能會令巴士更有競爭力,他們要研究、作出系統性改變,增加競爭力,從而增加收入。
陳恒鑌:可用隧道基金扣減加幅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表示,希望政府考慮將加幅盡量貼近通脹,如果巴士公司的財務狀況不理想,就酌量加權,令他們可以應付財政短期的問題。但他強調,長期始終都要用其他辦法增加盈利,而不是一味用加價去解決。
陳恒鑌又提到,現時政府免除專營巴士隧道收費,但相關費用會匯入各專營權的隧道費基金,當政府批出加幅後,各公司可取出該筆基金,用以縮減加幅。他希望這次巴士公司也可以用隧道基金扣減一些加幅,令市民的負擔沒那麼重。
(點新聞記者報道)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