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主峰會昨日(19日)舉行,300位國際金融領袖出席,其中約100人是公司主席或CEO。在會上,多位國際重量級外資高管均看好香港、中國內地以至亞洲經濟前景。滙控集團行政總裁艾橋智指,香港是全球其中一個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與財富管理中心,有望在數年後超越瑞士成為全球最大財富管理中心。阿里巴巴集團主席蔡崇信說,阿里把香港第二上市地位變更為主要上市,為集團帶來很多流動性;又不認為製造業基地大規模遷出中國。瑞銀集團稱,將繼續在中國投資。
滙控集團行政總裁艾橋智表示,對香港的前景持正面看法。他與波士頓諮詢公司(BCG)去年在其《2023全球財富報告》中部分觀點相近,即香港的財富管理行業將持續以較快速度增長,有望於數年後超越瑞士,成為全球最大的財富管理中心,屆時香港的資產管理規模將逾3萬億美元。另外,雖然特朗普自2017年起首度擔任美國總統後中美貿易戰與新冠疫情先後爆發,令部分企業透過「中國+1」戰略實現全球供應鏈多元化,但他指出,在大多數情况下,「+1」的所在地是位於東盟國家,而且部分供應鏈重組實際上是由中國推動的。隨着現時東盟已成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估計未來5年間亞洲區內貿易量會在現水平再升65%,而中國與東盟都能夠在這次經濟結構調整中受惠。
渣打:「中國+1」戰略紓緩高關稅影響
渣打集團行政總裁溫拓思表示,即使美國擬對中國實施高達60%的進口關稅,其他貿易摩擦亦會帶來額外經濟成本,但他不認同「全球化已死」的說法,因為他相信市場能透過其他措施來平衡相關影響,例如推動貿易夥伴國多元化,擴大與非洲與東盟的貿易額。部分企業實施「中國+1」戰略,將令東盟的貿易流動變得更為重要,因為東盟是一個相當多元化的地區,擁有礦物等大量資源,發展機遇與潛力相當巨大,對中國與東盟國家經濟發展都有好處。另一方面,溫拓思認為新加坡和香港競爭對兩地發展都是好事,因為競爭會促使進步,而兩地之間的共通點多於差異,即兩地在促進亞洲貿易投資等利好區內經濟發展等方面,都具有很大影響力。
阿里巴巴今年8月把香港第二上市地位變更為主要上市,即在香港及紐約雙重主要上市。集團主席蔡崇信說,在香港主要上市的主要優點是可透過互聯互通機制接觸內地投資者。集團在香港轉為主要上市數月,內地投資者在公眾持股佔約4%,但交易量中有15%來自內地投資者,為集團帶來很多流動性。
阿里:製造業基地不會大規模撤出中國
蔡崇信坦言,中國的製造業基地正在受到侵蝕,但不認為會出現大規模遷出中國,因為中國依然有龐大的勞動力市場,而且在自動化、人工智能的發展下變得愈來愈有效率,相信世界上找不到一個擁有8億勞動力的地方,已經準備好並願意勤奮工作。另外,很多上游供應鏈仍然在中國,供應鏈在中國仍然根深蒂固,笑言如果要把供應鏈遷出中國,「不能只搬一個工廠,必須同時搬遷周圍40家工廠」,相信分散供應鏈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瑞銀集團董事長凱萊赫(Colm Kelleher)表示,亞洲本身有非常好的核心經濟增長率,達到4.6%,而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地區將會是全球未來重點增長地區,因此瑞銀集團將會繼續在中國投資。雖然美國新政府上場後對中國經濟增長構成挑戰,但相信中國政府會有對策去化解風險。而他在峰會上聽到多位中國官員關於金融市場改革與開放的講話感到正面,認為內地和香港在資本市場的開放方面已經走在歐洲前面,因此兩地金融業發展前景正面。
(來源:香港文匯報)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