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來論|電費提價溫和 服務穩定亦是關鍵

文/蔣湖

涉及全港市民基本民生的明年電費加價方案近日出台,兩電電費按年加幅俱低於1%:中電每度電的平均淨電費為144.3仙,較今年1月加0.98%;港燈每度電的平均淨電費則為167仙,較今年1月加0.9%。應該說加幅溫和,低於公眾心理預期。這與早前本港三間巴士運營商向政府提出加價申請後引起的普遍性社會不滿,形成對照。

三間專營巴士公司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顯示,城巴申請加價9.5%,九巴申請加價6.5%,新大嶼山巴士申請加價6.5%。三間公司的提價理由不約而同,均稱由於持續上升的工資成本和起伏波動的電價,特別是與城鐵軌道交通的競爭(本港公共交通政策側重支持地鐵出行確是不爭事實),導致財務狀況不如人意。以虧蝕最嚴重的城巴為例,即使計及「防疫抗疫基金」的資助,過去3個財年都錄得虧蝕,去年虧蝕仍達5,740萬元。同為重要民生領域,又都在近期申請提價,一個溫和,一個超乎預期,兩廂對照,兩電方案能順利通過,也就可想而知。

本來電價也好,巴士車費也好,都屬基本民生領域,事關市民日常生活,提價往往會引起熱議。本次電費加價能順利過關,其重要原因,固然有由於港幣對美元的聯繫匯率機制,美元多年超發造成的輸入型通貨膨脹因素,5月即有政府公務員系統普遍調薪增加3%工資,公眾對物價上漲多少有精神準備;此外,亦與政府從嚴審核香港電力狀況的制度有關。依據政府與兩電公司簽訂的《管制計劃協議》,對香港電力供應作出規管,確保市民能享有安全、可靠、環保、價格合理的電力供應。去年特區政府已就協議執行情況進行中期檢討,審核了兩電公司未來五年的工作計劃,確保只有「絕對必要」的項目才允許列入發展計劃。由此,政府對香港電力的供應細節和電費情況早有清晰認知。

公允地說,電費溫和提價方案能順利通過,與其行業特點不無關係。香港的電力生產和供應已有百多年歷史,重資產行業,對技術安全和運行穩定要求高,因此早已形成成熟穩定的競爭格局和嚴謹嚴格的管理體系,這是政府進行全面監管和有效協調的有利因素。此外,由於香港的經濟社會結構穩定,主要是居民用電和工商客戶用電,沒有如內地一般持續拉升的大規模工業製造業用電需求,因此在保障電力供應、穩定用電需求方面早已形成應對機制,對兩電的預售電量、運營成本和燃料價格預估等都有計劃方案,因此對服務屬性更重的巴士行業的價格制定,難度確實會小一些。

不過,提價容易減價難。社會公共政策出台的一個難題,是覆水難收,價格一旦漲上去就難得回落,會不會對今後的香港居民生活造成影響,是個天問,只能交給未來。這也對香港制定公共政策的有效性和長期性提出了挑戰。就以本次兩電價格微漲為例,看似對居民生活影響甚弱,據兩電提供的資料,加價後兩電用戶每月電費增加均不會多於10元,一年亦不過增多開支幾十上百元。不過對基層弱勢群體來說,畢竟也是一種新增加的負擔。如果不考慮這些影響,力上加力,誰也不知道最後壓垮駱駝的,會是哪一根稻草。因此,兩電公司都承諾會相應推出人性化扶持措施,如中電推出「社區節能基金」,向58萬低用電量住戶和享有長者電費優惠家庭派發消費券,向劏房住戶和基層民眾提供5000萬元電費補助,港燈亦同樣計劃列支7500萬元用於類似用途,以減低困難用戶負擔,向公眾表達出同負一阨的姿態和用心。

對香港公眾而言,較之於電價,穩定供電對民生也很重要,特別是在炎熱潮濕的夏季,這也對兩電公司提出了更高冀望。今年以來,兩電公司均出現多宗電力事故,其中中電僅上半年就發生7宗電力事故,單6月的兩周內就發生兩起故障,分別是6月12日黃大仙區內約2250個家庭斷電,及6月23日凌晨中電多區住戶指電燈「閃一閃」、冷氣機暫停運作等。儘管中電公司已及時向公眾道歉,解釋是極端天氣原因,並稱「會採取短、中和長期措施,盡力減低極端天氣對電力系統的影響」,但畢竟事關基本民生,一時並不容易獲得公眾諒解。

當然,「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任何一家管理再良好的機構,也不敢稱萬無一失,永不出錯。筆者並非苛責兩電公司,服務永無止境,作為香港電力服務的基礎供應商,保持電力的長期穩定供給,是其履約的基本社會責任。據稱去年的《管制計劃協議》中期檢討時,政府已設立針對斷電事故情況的懲罰機制,不知這是不是今年兩電提價溫和的原因之一。不管怎樣,以有形之手有效調控私營機構更好提供公共服務,這一鞭策手段方向正確,值得鼓勵。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電費提價溫和 服務穩定亦是關鍵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