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有片)《詠春》創作談|香港特別版有何新亮點?舞武碰撞致敬平凡夢想家

【點新聞報道】「其實武術精神,它並不是一種好勝心,而是要抹平自己的好勝心,保護自己、保護家人,保護身邊的人。」深圳歌劇舞劇院的舞劇《詠春》今年1月首次在本港亮相,其以小見大的藝術視角、「舞武結合」的獨特表演風格獲得觀眾們的熱烈反響。11月22日,《詠春》作為第4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壓軸之作返港登台,一連5場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上演。

《詠春》載譽歸來再次訪港,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帶來3天共5場演出。(點新聞記者攝)
舞劇《詠春》特別版一票難求。(點新聞記者攝)

22日首演前,《詠春》主演常宏基(飾葉問)、王沅琳(飾導演/八卦掌掌門)進行特別版示範演出並與本港學生對談。《詠春》編導呂程亮、香港舞者黃丹洋和香港指揮家馮嘉興與演員們一同接受點新聞採訪,分享再度來港演出的別樣心得,以及特別版《詠春》的獨特之處。

左起:《詠春》演員王沅琳 (飾演導演/八卦掌掌門)、常宏基 (飾演葉問)、編導呂呈亮。(點新聞記者攝)

舞樂碰撞:現場演奏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力

昨晚,近1700名觀眾走進劇場見證《詠春》特別版首場演出。伴隨着香港著名音樂人林子祥創作的推廣歌曲謝幕,演員和樂手贏得滿堂掌聲。

《詠春》特別版的一大亮點便是加入現場音樂演奏,樂手及舞者在台上台下精密配合,聯袂呈現視聽盛宴。和以往演出使用預錄音樂相比,現場演奏的形式為舞者與樂手帶來了更艱難的磨合過程,但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力。

「是更加的深入其身臨其境的一種體驗,因為我覺得音樂跟舞蹈是相輔相成的。」常宏基說,樂隊的加入帶給演員們全然不同以往的演出體驗,大家在演繹時會非常沉靜,完全專注自己、專注角色,甚至「每次演完會有一種雞皮疙瘩起來的感覺,非常感動」。舞蹈和音樂的相輔相成,讓他感受到隨樂而舞、以舞演武的某種水到渠成。

在葉問身上,看到了他對武術的熱愛與癡迷,對理想的追求與堅守,對民族大義的擔當與赤誠。(視頻截圖)
葉問手執「詠春堂」牌匾。(點新聞記者攝)

讓人意外的是,現場版配樂並沒有導致任何表演內容的改動。編導呂程亮介紹,港深兩地藝術家都非常尊重整部舞劇的創作,儘可能在最還原、最好的狀態上去完成現場演奏的加入。

「下面的樂隊老師們、藝術家帶着狀態去拉奏我們的樂章時,無論是對於台上的演員,還是對於台下的觀眾,都是更好的加分。」呂程亮表示,樂隊絕不僅僅是作伴奏,更是作為一種現場表演藝術加入整個劇目。舞蹈和樂器的碰撞,會讓大家更清晰地體會到獨屬於現場演出的魅力。

以舞演武:「千錘百鍊」演繹勇敢與傳承

25歲的常宏基「成為」葉問已有兩年,作為年輕舞者,要如何演繹好葉問在武術、情感、自我上的種種沉澱?常宏基坦言,秘訣就是每一場演出的積累,而這個過程可為「千錘百鍊」。

「她覺得舞台藝術並不是演出來,而是你切身的一個體會和當下的一種感受。」常宏基回憶,兩位導演教導演員們更多地去捕捉表演中的「感受」,每一瞬只存在於當日舞台、絕無僅有的感受,疊加出葉問這一人物的厚重。

詠春拳與螳螂拳的比鬥。(官方供圖)
八卦掌掌門——張婭姝飾。(官方供圖)

「其實武術精神,它並不是一種好勝心,而是要抹平自己的好勝心,保護自己、保護家人,保護身邊的人。」常宏基這樣總結本劇的核心,即詠春拳的靈魂、乃至武術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靈魂。劇目中,葉問歷經無數後終於悟得到這個道理,常宏基則希望這個武術的內核,亦是全劇精神的凝結能夠直觀地傳遞給每一位觀眾。

演員們都表示,首演前的學生交流活動,就是一個「勇敢與傳承」從舞劇照進現實的例子。常宏基誇讚孩子們勇於探索感興趣的領域,勇於發現和提出問題,以更深入地了解武學精神。他感慨這就是一種傳承,演員們和學生間的一問一答,就是傳統文化在默默傳承的具象化。

作為編導,呂程亮則將此次《詠春》特別版形容為一個平台,供擁有同樣文化基因而各有所長的藝術家們攜手創作。在她看來,以優秀傳統文化為基底去交流、去演繹更生動更豐富的故事,便是此番演出的最大意義。

《詠春》將「戲外」的劇組與「戲內」赴香港打拚的葉師傅兩條線索在劇中並行展現。(官方供圖)

返港演出新鮮、熟悉與夢想成真的新故事

從年初到年尾,如今再次來港登台,演員們形容是「來到了一個更加熟悉的環境」。除了有對舞蹈演員來講至關重要的熟悉感之外,這次還多了一種新鮮感,即與香港藝術家合作,共同呈現特別版的《詠春》。

這次粵港協作在演員們看來順利且愉快,常宏基表示,香港藝術家帶給自己諸多收獲,譬如在情緒表達、動作處理等表演細節上都能汲取到新靈感,「有這多方面的加入,會讓整部劇更加完整、精彩,使『特別版』這三個字更加的特別。」

王沅琳同樣表示再次來港倍感親切,在學生專場與孩子們交流時,更體會到作為藝術傳播者的使命感。「我們雖然是年輕人,但是我們也能發揚光大這樣的優秀傳統文化,也能讓大家感受到我們城市的年輕魅力。」

王沅琳和香港孩子們交流。(點新聞記者攝)

她說,希望香港觀眾們能夠通過《詠春》感知到一種「不一樣」的武學精神,這種「不一樣」在於對平凡英雄的致敬。「大家都匯聚成光,彼此照亮」,這是王沅琳對於劇目最核心的感受,也是她對於港深兩地藝術合作的體會、對兩地年輕人共同傳承並傳播傳統文化的期望。

比起《詠春》老演員們再來演出的興奮感和熟悉感,新加入劇組的香港舞者黃丹洋對「返港演出」有着更微妙的情感。

黃丹洋今年1月在香港演藝學院觀看《詠春》在港首演,她回憶自己看完非常動容,心想「如果這輩子能夠跳一部這樣的舞劇,我覺得我的職業生涯非常知足且圓滿。」

她直言曾無數次腦補自己跳劇中舞段的畫面,沒想到不久後參與了《詠春》香港特別版的演員甄選,過關斬將加入了深圳歌劇舞劇院,最終真的走上舞台成為《詠春》一員。

「從觀眾到演員,從台下到台上,近距離地去接觸這些動作,再下來看的時候還是會非常感動。」黃丹洋這樣描述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在香港看到喜歡的舞劇,加入其中又返港演出,她欣慰於自己夢想成真,更希望香港與內地未來多多合作,為藝術從業者提供更多可能性,讓更多引起文化共鳴、膾炙人口的文藝作品在兩地誕生。

「我想讓大家能從這部劇中獲得我們武學的一些精神力量」,常宏基說,這就是他對《詠春》特別版的演出期待。舞台上的故事中,形形色色的小人物也能成為保護自己、保護他人、守護文化和夢想的大英雄。舞台下的生活裏,主創們希望每一個追光者也都能把自己比作一束光,去溫暖,去照亮,去從最深厚的文化和最平凡的日子中獲得力量。

(點新聞記者周禹含報道,視頻攝製:鄔茜、周楎)

相關報道:

《只此青綠》創作談|導演韓真周莉亞:一靜一動共十年

《只此青綠》創作談|「希孟」張翰與「展捲人」徐銘啟:一古一今心相惜

《只此青綠》創作談|「青綠」孟慶暘:畫山畫水畫在魂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有片)《詠春》創作談|香港特別版有何新亮點?舞武碰撞致敬平凡夢想家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