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煒光
11月25日,粵港深化經貿投資合作交流會在廣州舉行。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鄭雁雄說:「在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香港經濟社會發展出現可喜變化,政治生態發生深刻變化,飽經磨難的香港終於有了中國香港的樣子。」這句說話,饒有深意。對親身經歷過2019年黑暴之亂的港人,對2019年8月初在港鐡車廂內被一位「黃絲」少女當面辱罵逾3分鐘的筆者來說,這句話感受更深。
時評人靖海侯11月26日撰文和應「香港終於有了中國香港的樣子」,指出是香港「相信了國家」、「捍衛了『一國』」、「清明了政治」、「穩定了社會」、「理順了人心」、「聚焦了發展」和「堅定了方向」。靖海侯君高屋建瓴,盱衡全局,誠好文章。珠玉在前,筆者試從日常生活角度,狗尾續貂。
「香港終於有了中國香港的樣子」是筆者在公開場合說普通話,不用再懼怕有異樣的目光。2018年暑假時,筆者有杭州朋友到訪香江。朋友是和父母親戚一起來的,一行約10人。筆者忝當導遊,帶他們在中環滙豐銀行總行前徐徐而行。筆者在前面一邊走,一面大聲用普通話介紹中環及滙豐銀行的歷史。朋友的長輩們對滙豐銀行大名如雷貫耳,都聽得津津有味。怎知迎面而來一位攬炒派劉姓女黨魁,她認得筆者但沒有打招呼,只是用一個異樣的目光看着筆者,然後擦身而過。今天「香港終於有了中國香港的樣子」,筆者在公開場合說普通話,再不用有這顧慮。
筆者自大一升大二暑假時,隻身在祖國大西北遊歷75天後,便很喜歡穿上有「中國」或「國旗」字樣的衣服。然而在2020年香港國安法生效前,筆者這樣穿,總會引來異樣的目光。今天當然沒有了。然而一位好友告訴筆者,他認識一位在香港專教小朋友乒乓球的教練。近日(注意是2020年7月之後)他和這位教練閒聊時,說起我國國家隊的乒乓球衣或外套都很漂亮,為何教球時不穿上,反而穿上另一亞洲乒乓球大國的球衣。這位教練回應說:「我若穿上中國國家隊的球衣去教球,只會趕客。」這句話令筆者朋友感受很深,筆者亦然。這是否屬於鄧炳強局長口中的「軟對抗」?「黃絲」家長們不敢公開反對國家,但對代表國家的衣服飾物,「敬而遠之」。
「香港終於有了中國香港的樣子」,這是可喜可賀的事情。然而今天在某大電子傳媒機構,該台的高級採訪主任仍然用「加油」口罩,且公然放在其辦公桌上;而該台的新聞部主管,視而不見。該台主管又接收了好幾名從友台過來的「深黃」記者,讓「深黃」記者主持直播節目,又讓另一「深黃」記者負責製作國安節目,暗中重建「黃絲」記者團。友台高層深為慶幸,「因為最麻煩的人都去了你們那裏」。這樣一個重要的電子傳媒機構,由一班「黃絲」去主理直播和國安有關節目,其風險之大,不言而喻。
特區政府的AO(政務主任)一向被譽為「精英中的精英」,全香港逾20萬公務員,只有不到700名AO(編制約為730,但長期請不夠人,故實際只有600多名)。然而近日一位天天負責和市民緊密接觸的年輕AO,卻被人發現2014年仍在諗大學時,以剛卸任學生報主編身份,和下任主編大談「去中國化」,並說「要在中聯辦門外點起燭光」,且明確支持「本土派」。今天仍然能在網上找到此君這份對談。筆者不會對年輕人在大學時代的過激說話揪着不放,但若此君沒有對其上司清楚表達「對其過往言行,深切悔悟」,並證明其思想已轉變到「有了中國香港人的樣子」,是否適合讓此君青雲直上?倘若負責AO升遷的公務員敍用委員會,對年輕AO在大學時代的「去中國化」言行視而不見,沒有要求當事人好好悔悟便照樣同意升職,十數年後此君若調任保安局或處理特區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文書工作,這又會否構成國家安全隱患?
由於歷史原因,香港社會尤其在關鍵部門或機構仍然有「黃絲」存在,他們在「香港終於有了中國香港的樣子」的氛圍下,不敢妄動。但這究竟是偃旗息鼓,抑或是幡然悔悟?香港若要把「中國香港的樣子」落到實處,筆者深信有些得罪人的工作,仍然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