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12月3日,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特派員崔建春在《南華早報》發表題為《築牢安全底線 護航香港發展》的英文署名文章,闡述發展與安全的辯證統一關係,強調國安立法是香港繁榮發展的重要保障和基本前提,堅決駁斥外部勢力對特區國安案件審理和法治營商環境的不實指責,提醒香港社會警惕外部干預風險、守牢安全底線,堅持以高水平安全護航香港高質量發展。文章3日亦在該報網頁版刊登。
全文如下:

築牢安全底線 護航香港發展
從歐洲大陸到中東沙漠,從南美雨林到幾內亞灣北岸,作為一名外交官,我走過世界上很多地方,既見證了自立自強造就的經濟騰飛,也目睹過動亂衝突導致的滿目瘡痍,深感貧瘠的土地上長不成參天的大樹,連天的烽火中結不出發展的碩果,治與亂、興與衰全繫於國家安危。
過去半年多來,我一直在認真研讀香港這本書,聽到了她百年殖民、遊子難歸的悲憤怒吼,讚嘆於她自強不息、頑強拚搏的傳奇精神。維多利亞港兩岸,歷經百年風雨,依舊燈火璀璨。浴火重生後的香港,在安全與法治環境中煥發出蓬勃生機,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眾志成城、開拓進取,以港為家、倚港興業、愛國護港,共同激發香港社會蘊藏的巨大創造力和發展活力,奮力書寫「一國兩制」下新的香江傳奇。
利莫大於治,害莫大於亂。2019年發生在香港的亂局告訴我們,沒有安全保障的繁榮好比鏡花水月,一觸即碎。香港國安法懲惡揚善、法安香江,讓市民和外國投資者重享安居樂業。《維護國家安全條例》進一步築牢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屏障,夯實香港發展的安全根基。香港市民真切地感受到,國安立法是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的定海神針,從對國安立法的忐忑、猜測、觀望到接納、歡迎、支持,國家安全意識已逐漸融入香港社會肌理。香港由亂到治、由治及興的良好局面來之不易,是全民共築維護國家安全堅強防線的寶貴成果,必須珍之重之惜之恒之。
於安思危,於治憂亂。國安風險無處不在,憂患意識片刻不停。在香港社會全力拚經濟、謀發展的同時,我們仍然不能掉以輕心,必須時刻警覺各種風險與挑戰。時至今日,以美國為首的外部勢力仍未放棄「以港遏華」的幻想,公然對香港特區法院有關「黎智英案」的審理和「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案」的量刑判決橫加指責,詆毀抹黑香港法治聲譽,叫囂施加新的簽證限制,干預特區司法,干涉香港事務,踐踏法治精神,違背不干涉內政等國際法原則。應對變亂交織國際形勢、防範重大風險挑戰、營造安全穩定發展環境,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守牢底線、防患未然。
築牢國家安全屏障不是給自己戴上「緊箍咒」,而是砌牢「防護牆」,沒有人願意住在「四處透風」的「房子」裏。環顧世界,各國都在下大力氣完善國家安全立法。加拿大今年6月通過了刑罰嚴苛的《反外國干預法》,英國去年7月制定了適用範圍廣泛的《國家安全法》,澳大利亞近年來更是立法、修法並舉,不斷織密國安法網,升級風險防控手段,加強安全執法授權。到任半年多來,我會見了60多位外國駐港總領事,沒有一位總領事說香港國安法、國安條例不該立,沒有一位總領事否認國安立法止暴制亂的顯著成效,他們都同意國安立法是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地方維護生存發展的必須之舉。
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中國共產黨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國家安全是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必須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完善維護國家安全體制機制。加快推進香港由治及興進程、鞏固提升香港獨特地位優勢和國際競爭力,需要不斷完善特區維護國家安全制度體系,強化維護國家安全能力建設,培育全民維護國家安全意識責任,以法治夯實長治久安的制度根基,以高水平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推動「一國兩制」航船行穩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