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銘
作為香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北部都會區將迎來大發展。11月29日上午,近40家企業代表實地考察北部都會區,切身感受北部都會區蘊藏的巨大發展機遇。考察結束後的當天下午,就有85家企業與特區政府簽署《支持及參與北部都會區發展意向書》,以實際行動支持和參與北部都會區的發展。
北部都會區作為一項宏大的發展計劃,自然需要多方合作共同開發。簽約儀式上,35家企業簽署參與北部都會區開發項目協議32份,總投資金額超過1000億元,涉及基礎設施建設、住房和民生服務、創新科技、銀企合作等領域,形成齊心協力支持特區政府拚經濟、謀發展的生動局面。
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 交通基建需先行
是次簽約成果豐碩,代表香港工商界對北部都會區未來發展的信心及積極參與建設的強烈意願。社會各界亦期盼,更好善用市場力量,讓北部都會區實現提速發展。實際上,為加快北都發展,政府積極利用市場力量,採用更多元發展模式,除採用「加強版傳統新市鎮發展模式」外,政府亦試行「片區開發」模式,由招標投得項目的發展商綜合開發,達至片區提速落成。
在一系列措施的保障下,相信北都將逐漸進入收成期。在未來5年,會有約6萬個房屋單位落成入伙,當中包括約10條新公共屋邨;新田科技城的首批用地會推出市場;實施「一地兩檢」的新皇崗口岸大樓亦會落成,這些好消息,將令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前景更加光明。
不過,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要優先考慮交通基建先行,確保住宅落成時有相應的公共交通支援。舉例來說,北都未來5年約6萬伙房屋單位落成入伙後,隨時帶來超過10萬的遷入人口,他們日常怎麼出行?出市區是否有方便的公共交通?出行的「最後一公里」能否解決?所有這些,都急需政府加強交通基建配套。
在交通基建方面,也有好消息傳來。按現時規劃,東鐵綫古洞站項目目標在2027年第四季投入使用,屯馬綫洪水橋站項目目標在2030年竣工。一方面,這些大的交通基建項目要按照計劃穩步推進,確保如期完工;另一方面,政府也要考慮,一是因其他因素不能按期完工的後續安排問題,二是項目完工後可能產生的新問題。筆者實地體驗發現,東鐵綫經常出現逼爆場面,乘車要先「大排長龍」。數據為證,去年東鐵綫最擁擠,早上繁忙時間載客率達94%,當中以大圍至九龍塘站最逼。若古洞站投用後,擁擠的東鐵綫繁忙時間勢必逼爆,這個問題如何解決?政府需要提早研究,做好交通支援配套。
民生無小事 北都做好民生配套至關重要
除了做好交通接駁外,政府還要做好民生配套。日前在北區區議會發展規劃及房屋委員會上討論有關搬遷兩間小學到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擬建的兩間小學預計於2028/29學年營運。但作為北部都會區首個動工的新發展區項目,第一階段約28000人約6萬個房屋單位,預計是在2026至2027年間入伙。學校配套卻存在2至3年的落差,屆時市民要面對跨區上學的問題。
市民上班、上學、買餸、看病等看似小事的民生問題,卻關乎居民切身利益,關乎北都的長遠發展。換言之,新入伙的社區有沒有規劃考慮街市、商場等?有沒有當區居民休閒健身的文娛、體育設施?市民看病買藥是否方便?這些民生小事如果處理不好,隨時演變成大問題。
今年11月政府公布牛潭尾的初步規劃建議時,也考慮到了這些因素。牛潭尾總發展面積約127公頃,當中46公頃將發展大學城,初步預計大學城可容納3.8萬名學生,未來將會預留2萬個學生宿位。如此龐大的大學城,確實需要做好基建和交通配套,便利師生出行。牛潭尾中部位置將預留9公頃土地興建一所新綜合醫院,提供約3000張病床,為北都現有人口和新增人口提供醫療服務。新醫院的建設就需要和北都的整體發展相適應,確保數萬居民陸續入伙後就能享受到必要的醫療服務。當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提升了,自然會更加積極主動支持特區政府拚經濟、謀發展,進而達到更好的惠民生。
北都發展潛力巨大,此次簽約讓商界看到一張全面的發展藍圖,相信商界會搶抓機遇,全力支持,積極參與,為北都的發展注入新活力。政府和社會各界亦需要繼續做好相關交通基建配套,提供更好的居住環境,助力北都吸納人才、留住人才,提升市民的生活質素,真正將北部都會區打造成為宜居宜業宜遊的「幸福之城」!
(作者為民建聯執行委員、北區支部主席、北區區議會交通運輸委員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