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高才通透視|高才通嘆搵工難 高薪厚職非必然

特區政府近年推出多項舉措搶人才,其中包括2022年新設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簡稱高才通計劃),目的是吸引世界各地具豐富工作經驗及高學歷的專才來港發展,效果立竿見影,彰顯香港魅力。

然而,相關計劃也有需要完善和優化之處,例如,有透過計劃來港的專業人士坦言未能重操舊業,與預期存在落差,對續簽條件欠明確感到擔憂;另有意見指「考試移民」機制對本地學生升學造成不公平,等等。《大公報》將從實際出發,深入探討高才通計劃在成功引入人才的同時,有哪些地方需要檢視,並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建言獻策,把好事辦得更好。

李磊每日早晨起床翻看手機,都會見到幾條諮詢香港移民的未讀訊息。他目前在香港一間建造業公營機構任職,平時會在朋友圈分享一些本地就業新聞。今年10月李磊的母校同濟大學,被列入最新一批「高才通」計劃的大學名單,隨後很多校友找過來打聽情況,他自嘲現在的主業就是做移民顧問。

同濟大學在內地以土木工程專業聞名,校友們幾乎撐起了地產行業的半邊天。黃坤是06屆建築學畢業生,他稱同班同學都是各省的尖子生。「就像現在香港DSE狀元都會報考醫科一樣。」離開學校後,黃坤找到北京一間建築設計院工作,彼時到處可見熱火朝天的工地,自己慶幸趕上了行業發展的黃金時代。2018年,他跳槽去萬達集團時已年薪百萬。

不少高才通申請者反映,B類及C類簽證要求在兩年內實現在本港就業,時間上存在很大挑戰。

跨境競爭無優勢

黃坤回憶稱,萬達旗下的住宅項目在2020年就感受到了「寒意」,公司內部分析中國城鎮化階段性見頂,未來應該圍繞商業項目做輕資產運營。但2022年底疫情封控解除後,消費復常不及預期,商業項目的營收情況亦大不如前。

2023年集團提倡降本增效,個人承擔的事務愈加繁重,拿到的薪水卻越來越少,黃坤問了一圈,大學同學們也都在陸續轉行。正好他在微信群裏看到香港人才引進計劃的消息,也想藉着移民的機會為小孩改變環境。「香港的教育理念尊重多元化發展,更符合我們對孩子成長的期待。」

由於工作原因,李磊經常要參與兩地建築業的推廣交流活動。在他看來,關於這輪人才引進計劃,兩地都抱有很大熱情,但中間存在很深的認知鴻溝。他舉例稱,香港建築標準有着明顯區別,從業認證也與內地不同。「譬如你想應聘建築師或測量師,須先考取香港工程師學會(HKIE)的牌照,但資格考試又要求有本地工作經驗,高才通幾乎無法滿足這些條件。」

當然,高才通也可以申請設計顧問公司或總承包商的職位,但今年香港特區政府只賣出兩幅住宅用地,私樓動工量也明顯減少。李磊坦言:「各家公司都在裁員降薪,又怎麼會招聘內地人才呢?」

搵工時常摸門釘

在採訪的過程中,很多申請者都反映,高才通B類及C類簽證要求在兩年內(24個月)實現在地就業,時間上存在很大挑戰,通常辦理身份證及租房安置就要花費三至六個月,找到合適的入職機會更需要漫長等待。李磊認為,香港的人才引進策略就是擴大申請基數,再經過優勝劣汰留下真正能為本地做出貢獻的人士,但官方還是低估了搵工的難度,多數新移民沒有本地人脈,也缺乏足夠的資訊支持。「儘管今年香港舉辦了不少大型招聘會,但真正適合高才通的崗位少之又少。」

李磊與黃坤都有過「摸門釘」的經歷。黃坤曾想去一間中資承建商做「判頭」,對方看完他的簡歷後就拒絕了。「我的資歷長、人工高,香港地盤上的規矩卻要從頭學起,沒有人願意用的。」黃坤則是在網上看到機管局的招聘信息,起初覺得專業對口,但面試時發現從職位到薪水都與預期有落差。黃坤的孩子在國際學校讀書、平時開銷不小,再加上房貸、車貸,家庭負擔不允許他在香港從基層做起。

黃坤最後在前同事的介紹下加入香港保險行業。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最近一年,湧現出不少互聯網或房地產背景的銷售團隊,有些大區經理在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百人規模的招募,狠狠吃進了一波「人口紅利」。黃坤也承認,同期入行的內地經紀執行力強、上進心重,通常都是24小時在線,群裏半夜發布消息也都能即時得到響應,這一點常被香港同事吐槽「太過狼性」。

隨着銷售團隊的人員激增,惡性競爭的現象也更加嚴重。前述業內人士透露,有些移民背景的銷售為了達到續簽要求,私下會向客戶承諾全額返佣,藉此虛增自己的收入狀況。

遠赴他鄉為誰忙

「先要想清楚,去香港到底是為了什麼?」每當有人來諮詢移民政策,李磊總是會強調這一點。他所接觸到的高才通申請者,大多認為這是「不佔白不佔的便宜」,甚至拿到簽證的時候,都還沒有具體的移民規劃。

李磊婚後與太太做了好幾年的「深港夫妻」,疫情來襲後兩地長期封關,二人在漫長的等待中煎熬。2022年,他下定決心辭去深圳房企的工作,通過優才通道移民香港,很幸運找到現在的工作,孩子也在去年出生了。「其實我過來半年後就通關了,但還是很感謝當初做出的選擇。」

在離開地產行業之前,黃坤對兒子的印象都是模糊的,每天回家要麼已是深夜,要麼就是收拾行李。他回憶起北京疫情最嚴重的時候,自己還要向社區防控中心寫報告,申請回公司畫圖紙。「當時整棟寫字樓都是封鎖的,只有幾名同事在裏面趕工。」黃坤感慨道,如果不是因為樓市的不景氣,自己差點錯過了孩子的整個童年。

「如果以後能在香港找到地產方面的工作,還是希望做回老本行。」黃坤坦言,自己的性格其實並不適合從事銷售崗位,畢竟二十餘年的建築設計師生涯,並未練就出高超的人際溝通技巧。但另一方面,香港保險行業的收入可觀,時間靈活富有彈性,近期他主要精力都用來考察香港學校,為孩子過來讀書做準備。「這份工已經是最差環境下的最好選擇。」(文章中李磊、黃坤均為化名)

釋除疑慮|續簽條件缺乏明確指引

高才通計劃推出已近兩年時間,首輪獲批人士進入續簽流程,但相關標準缺乏明確指引,引發申請者普遍擔憂。黃坤向記者表示:「現在最大爭議集中在薪酬收入及居港時長,大家對這兩項續簽條件的理解有很大不同。」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9月底,高才通計劃已批出8.1萬宗,其中6.6萬人才已經到港。

在黃坤看來,官方對於續簽收入的要求較為模糊,只是指出「不低於香港平均水平」,但不同職業的情況不盡相同,目前仍不清楚政府如何釐定工種差異。相對而言,高才通A類人才較為容易滿足薪酬標準,因為很多都是公司老闆,一般都會在香港註冊關聯公司,再為自己發放薪酬。

居港時長釐定不明確

至於居港時長問題,官方過去強調會「綜合評判」。黃坤記得曾有政府人士表示,若180天內沒有香港入境紀錄,須給出合理解釋。「當時大家認為,只要半年內去一次香港就可以了,但現在傳出的消息是,未來會對出入境紀錄查得很嚴。」黃坤表示,有些工作需要在內地長期逗留,擔心很難符合續簽要求。

李磊指出,由於香港產業結構單一,高才通的工作選擇也較為狹窄。而多數申請者也沒有在港讀書的經歷作為「緩衝墊」,自身在就業市場中處於被動局面。希望香港特區政府給出清晰的續簽指引,能夠讓高才通在搵工時能夠做到有的放矢。

尋求雙贏|人才錯配問題不容忽視

香港急切希望推動科創轉型,但限於本地經濟結構單一,未有充足崗位吸引人才。人才需求與職位供應之間,存在一定的錯配問題。政府曾於2023年11月訪問約5000名抵港逾六個月的「高才通簽證」申請人及其家屬,調查發現僅有54%的人士在港成功就業,主要集中在金融、商貿等香港傳統優勢行業。

議員建議人才共享

香港大學化學系講座教授陳冠華直言,香港特區政府需要以實際發展需求為導向,採用更加靈活的人才引進方式。「譬如,入駐數碼港或科技園的科創企業,可以直接在內地及海外招聘,等到人才來到香港工作一段時間後,政府再根據具體情況發放簽證。」他認為,全球都在爭搶優秀人才,高才通很容易在等待審批的過程中被其他國家「截胡」。

立法會議員洪雯則提出「人才共享」計劃,建議與內地城市聯合培養科技人才。一方面,香港擁有開放的科研環境及優渥的生活條件,另一方面,內地城市能夠提供科研項目及就業崗位。雙方可以在共同目標的基礎上,開展人力資源合作。據其了解,西安市政府人才辦公室有意在香港設立分部,借助香港平台吸引國際領軍人才,屆時人才可以在港生活工作,兩地政府皆可分享發展成果。

子女教育|進一步釐清「本地學生」定義

子女教育一直都是高才通移民的重要考量,但也成為無良中介招徠生意的賣點。此前報道稱,有移民中介通過為客戶申請香港人才計劃,幫助其子女取得受養人簽證,其後組織在深圳進行為期六個月的封閉式刷題培訓,最終以「自修生」身份參加香港DSE(中學文憑)考試。立法會議員張欣宇向記者表示,近兩個月陸續收到本地家長的相關反映,現已提請政府相關部門盡快彌補「考試移民」的漏洞。

香港家長群體要求教育局重新檢視「本地學生」的定義。

「考試移民」現象須正視

數據顯示,自2023年至今年9月底,共有8.5萬名18歲以下受養人,隨各項人才入境計劃的獲批申請者到達香港。

由香港家長群體成立的「本地學生大學學額關注組」,10月發起網上聯署,要求教育局重新檢視「本地學生」的定義。根據過去本港大專院校收生安排,凡持有「受養人簽證」的未年滿18歲學生,即符合第5類本地學生「LS5」定義,在大學學額及學費方面可獲得政府的保障及補貼,但「考試移民」現象引發了關於升學公平性問題的討論。

建議參考內地高考移民模式

「本地學生大學學額關注組」目前主張,「LS5」類別學生申請時至少在香港本地中學就讀滿三年。張欣宇認為上述要求主要是參考了內地「高考移民」的處理模式,但最終方案的形成還是要基於香港特區政府的全面考量。他又稱,如果高才通續簽失敗,子女也會失去受養人身份、無法繼續留港上學。「我們需要回歸政策的本質分析問題,高才通的初衷是為了吸引更多人才來港定居,只有合資格人士才能享有香港市民的同等福利待遇。」

(來源:大公報 記者:李靈修)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高才通透視|高才通嘆搵工難 高薪厚職非必然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