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北都追蹤|居民形容是「遲來的春天」 安心搬遷接受補償

北部都會區將成為香港經濟的新增長點。為加快北都建設,政府上月29日公布北都三個「片區開發」的試點方案,計劃在明年和後年陸續為三個「片區開發」展開招標,並邀得逾80家企業簽署《支持及參與北部都會區發展意向書》。

大公報記者日前走訪這三個「片區」及周邊的開發區,發現各方厲兵秣馬,由籌備、收地、基建等工作,正如火如荼地推進。有居民表示,有發展才有未來、才有機會。有年逾七旬的居民形容發展北都雖是遲來的春天,但只要政府、商企、居民攜手合力,相信在有生之年可看到宏偉藍圖實現。

三個「片區開發」試點分別位於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粉嶺北新發展區和新田科技城,分別佔地約12.5、15.9及18.6公頃。北都創新科技地帶涵蓋新田科技城及牛潭尾,未來的新田科技城將成為創科發展集群的樞紐。

大公報記者所見,新田科技城片區內有不少物流公司、車場及車輛維修場等仍如常營業。據了解,不少原在發展區內的承租戶包括公司和企業,對未來北都的發展藍圖早已雀躍不已,這些作業戶正等候政府的收地、補償、遷移等安排。有關工作正有序推進中,上月立法會通過了對新田科技城片區的收地撥款,相關的徵地補償工作預計明年可完成。

古洞站周邊工程如火如荼

東鐵綫古洞站位處未來古洞北新發展區的市中心,在交通上擔任重要角色,港鐵去年已動工興建古洞站,預計2027年投入服務。

在古洞站周遭方圓約二平方公里的地方分布着多個大地盤,部分大樓已近封頂,有的已建了數層,有的正澆灌水泥石屎,林立的天秤不停吊運各種建築材料,工程車穿梭不停地運送物料,非常繁忙,工程如火如荼。

在粉嶺北新發展區內有不少物流公司和維修車房,正等待政府的收地搬遷等事宜,在梧桐河畔的同興汽車,主營貨車買賣及維修,由於近文錦渡關口,與兩地物流息息相關,是土地承租業者,「4月11日已收到政府的信件,指會收回業權,而搬遷補償問題仍在處理中,具體賠償方案不清楚,還未有明確的搬遷日期和方案。」同興汽車的辦公室一名女文員對大公報記者說道,她指公司對發展北都十分支持,但希望在搬遷時可獲原區安置,方便公司繼續做好物流業的服務工作。

緊鄰粉嶺北新發展區的天平山村,早已劃入政府規劃用地,在村內住了68年的甘女士對發展充滿希望,「大家都等了好多年了,以前話發展新界一直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只要安排好上樓安置我們,隨時配合政府的收地。」

官商民合作實現宏偉藍圖

「有發展肯定好啦!」住在天平山村、育有兩名幼子的居民羅女士高興地表示,有發展才有未來,才會令生活變得更美好,對小朋友未來的教育、成長和就業都非常重要,更容易和內地接軌,隨時配合政府的收地和搬遷安排,「最重要是有發展,只要有發展什麼機會都會有,有發展才有一切。」

「回歸咁多年了,起碼遲了廿年,終於等到北都的發展了。」住在粉嶺多年的72歲陳伯指過去20多年來,目睹深圳的日新月異,居民「望到頸都長」。他形容發展北都是「遲來的春天」,但有心不怕遲,相信在官、商、民齊心合力,共同發展下,可以在有生之年,見到北都藍圖實現的一日,見到北都的新天地。

願意配合|接受牛潭尾收地補償 村民盼詳細了解安置

攸潭美村前村長潘金鴻表示,居民普遍接受補償方案。(大公報圖片)

政府上周四(5日)就發展元朗牛潭尾舉行諮詢大會,政府相關部門代表接收居民的請願信和聯署信,並進行發展計劃簡介,包括收地程序及賠償安排等。攸潭美村前任村長潘金鴻向《大公報》表示,若從私人角度看,對要拆要搬是不願意的,但從宏觀角度看,社會要發展、向前走,這是必然及必須的,補償方案讓居民普遍接受,所以都願意接受和配合。

他說:「任何一個社區要發展,都會有正面和負面的聲音,始終影響人數眾多。考慮到公眾利益優先,這裏要做大學城、醫學院,若沒有土地來發展,知識從哪裏來呢?所以這是有需要的。公眾利益對任何人及下一代都有利。只是今次需發展到我們這條村。」

他期望當局日後再安排居民大會,並提供更多發展計劃的資訊,包括更深入和仔細地交代如何妥善安置攸潭美村近2000人口。此外,他亦希望政府體恤服務該區50多年的元朗攸潭美村居民互助會,安排一個適當的會址給互助會,繼續為社區服務。

新界攸潭美村婦女會主席潘雪虹表示,在本輪北部都會區發展計劃中,自己居住的村屋和土地並未受到影響,不在收地範圍。不過,她也擔心附近大興土木,必定塵土飛揚,關心當局在工程進行期間,以及完成工程後,在隔音及控制空氣污染方面下的力度。「希望政府記得還有人留低住在這裏吧。」她說,對可以留下來不用拆遷感到高興。

安心搬遷|新田農場主:要先把安置房屋興建好

北部都會區全面發展,區內不少作業者受到影響,政府正與各方溝通和協作,包括提供遷置方案及補償等。佔地約10萬呎的新田「振生園有機農場」負責人佘常光向《大公報》表示,大約於今年初收到搬遷通知,但未有註明需遷出的日期。他說:「起初知道要收地,晚晚都睡不着。我自小在這裏長大,到現在都已經60多歲了,從以前和家人養豬,到10多年前開始轉種有機菜,連我爺爺的墳墓也在這裏,有感情,當然不捨得;但到後期已看開了。」

他解釋:「這段時間政府有委派顧問公司與我們開了三次會議,叫做收集民意,他們亦有指出有好多人無樓住的情況。我問過很多議員等的專業意見,因為這裏是政府地,我想反對也反對不來,只好讓政府來收地,無奈接受。」

對於政府對該農場的收地補償,佘常光相信有關部門會按常規方案進行。他舉例:「政府地的補償方案較弱的,這裏是種菜,俗稱賠『青苗錢』。我在錦田的農友被收地有大概200多萬元補償。不過我這個農場的位置並不是處於鐵路沿線,應該會遲一些才發展到。」

佘常光續說,最重要的是政府把安置他們的房屋陸續興建好,因為搬走前他們還是需先上樓、有地方住。

未來農場被收回作新發展,佘常光打算接受政府提供的方案,例如遷往蕉徑農業園繼續作業,或看看有沒有機會做到農業遷置,像在菜園村般興建回一個400呎、兩層高的房屋。他說:「如果退休,錢很快便會用完的。繼續耕作直到我做不到為止吧。」

(來源:大公報 記者:盛德文、蔡文豪、葉浩玄)

相關報道:

北都追蹤|3萬公頃地分4大區 13項交通基建連繫內地香港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北都追蹤|居民形容是「遲來的春天」 安心搬遷接受補償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