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專題|計法大不同?創科署稱超額完成 審計報告反稱納米研發院多方面不達標

【點新聞報道】隨着政府財政赤字增加,社會日益關注公帑運用。最新一份審計署報告揭露有公營機構管理不善,除了多項指標未能達標外,更有員工疑似「大花筒」,20次離港公幹花費200萬港元,令人震驚。

NAMI開支第二高 投入逾億元公帑經營

創新科技署於2000年成立,並陸續設立五所研發中心,分別是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汽車科技研發中心、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以及獲指定為通訊技術研發中心的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研發中心計劃的目的是善用應用科研能力、知識產權保護、經商環境等優勢,推動研發成果商品化及技術轉移,將香港打造成地區科技服務中心。

翻查最新資料,政府每年投入數以億元營運五所研發中心,單是2023-24年,就投入4.7億元,較2022-23年度增加約12%。截至2024年3月31日,五所研發中心共聘用1,390名員工。

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FB圖片)

至於本次審計報告的主角,「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簡稱NAMI)則於2006年成立,由主辦機構香港科技大學擁有,專注於市場主導的納米技術和先進材料研發工作,近年更加大力度在低碳材料、新一代建築材料及先進電池技術等研發領域發展,推動進相關技術商品化及再工業化,惠及業界、社會大眾以至本港經濟。

NAMI於2023-24年度的營運開支高達1.159億元,按年增加7%,相比五年前(即2019-20年度)的0.787億元,增幅接近五成。截至2024年3月31日,NAMI共有256名員工,是五所研發中心之中排名第二多。

審計報告揭「大花筒」 議員會計師質疑人為失誤

最新一份審計報告披露,該院在2019-20至2023-24年、5個年度進行的20次離港公幹旅程,機票費用共涉200萬元,當中9次都有同一名員工基於個人理由延期逗留,而且在未有尋求批准的情況下更改公幹旅程。在交通費用超額的3次公幹旅程中,有2次由研發院支付整段期間的交通費用,而相關員工其後才償還超額的交通費用。至於餘下1次,相關員工在研發院支付交通費用前已繳清超額的交通費用。審計署發現,相關員工沒有就更改公幹旅程安排尋求批准。

鄧家彪指,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的最根本問題在於沒有遵守規則,影響公眾觀感和資源運用,期望提供更多資料,以證明該行為是否觸犯法例。(點新聞圖片)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向記者表示,即便報告中提及有員工選擇自費,但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的最根本問題在於沒有遵守規則,影響公眾觀感和資源運用,期望提供更多資料,以證明該行為是否觸犯法例。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熙也促請創新科技署及NAMI重新檢視內部的核准機制,嚴肅調查有關事件,並且追究管理責任。

香港華人會計師公會會長吳錦華分析指,一般公營或商業機構採用三層架構,第一層屬於自己職員按工作流程完成報告,交給管理層批核,另外兩層分別是內部和外部審核,事件曝光後令人質疑研發院內部審批流程存在問題。他續說,就算涉事職員最終選擇自費,但相關舉動屬於越界行為,也是企業管治的缺失。舉例來說,該漏洞會造成一旦員工拒絕支付,會由公帑或公款承擔損失。

吳錦華認為,當初設計制度或許存在問題,惟行政總裁作為富有經驗的企業高層,理應發現「自己批自己」的問題,會衍生更大的弊端。他又特別提及,報告需要提供更多個案資料,以便作出進一步分析,例如,200萬元的數字,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要視乎公幹天數和目的地,才能判斷問題嚴重性。

吳錦華指,就算涉事職員最終選擇自費,但相關舉動屬於越界行為,也是企業管治的缺失。(點新聞圖片)

創科署計法偏離審計報告?項目普遍未達標

報告引起另一大爭議的是,已開展項目普遍未能達標。審計署分析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2019-20至2023-24年度期間已開展的基金資助項目數目,發現5年內有4年的已開展基金資助項目未能達標,幅度由4個至11個項目不等,每年平均較目標少8個項目。

與此同時,審計署又審查2023-24年度到期提交項目完成後評估報告的47個基金資助項目,發現只有24個(51%)項目的評估報告已提交創科署,當中2個(8%)的報告分別延遲4和47天提交。至於其餘23個(49%)項目,仍然未有在結束之後向創新科技署提交報告。截至2024年6月30日,報告已逾期91至366天不等,平均逾期226天,超過7個月。

除此之外,署方還發現業界贊助未達目標,例如,由2019-20年度的30.8%減少至2023-24年度的22.5%,5年內有4年未有達到表現目標,該4年每年少了1.1至5.6個百分點不等,平均比目標少3.1個百分點。

創新科技署有關NAMI的報告。(立法會圖片)

然而,翻查資料,創科署於本年6月提交給立法會的報告中,提及創科署形容,包括NAMI在內的研發中心均超越政府於2023-24年度定下35%來自業界及其他收入水平的目標。為進一步鼓勵各研發中心與業界加強合作,創科署更會考慮於2024-25年度將目標提升至40%,長遠再探討把目標提升至50%。雖然數字包括其他收入,但創科署描繪的似乎與審計報告內容有明顯不同,令人擔心是否計法不同,抑或是牽涉有公營機構成員「報喜不報憂」。

根據創科署報告的定義,來自業界及其他收入包括業界承諾就「創新及科技基金」(基金)資助下的研發項目所提供的贊助額、承諾的其他來源財務贊助額、商品化及其他收入。商品化收入則包括合約服務的收入、特許授權費和特許權使用費。究竟業界承諾的和實際贊助有何不同?若果有差異,為何署方協助研發中心申請撥款時未有提供更準確的實際贊助數字?

創新科技署有關NAMI的報告。(立法會圖片)

葛珮帆認為,政府有必要全面檢視問題,例如,研發項目是否能如期展開、業界合作伙伴的意願、研發所需的物資如器材及原料供應等。若然業界贊助不達標,可能涉及研發項目並非業界及市場所需,缺乏吸引力,必須檢討是否調研不足,並且缺乏同業界溝通。鄧家彪也直言,業界贊助是珍貴的資金來源,代表私營機構對研究院的信心,若果目標未能達成,除了涉及內部資源運用失當外,亦反映業界對研究院失去信心,「無論目標是否難以達成,都應重新審視,作出檢討」。

葛珮帆認為,政府有必要全面檢視問題。(點新聞圖片)

議員憂資助機構管治情況 倡加聘外部審核加強問責

對於審計署報告的內容,創新科技署回應指,NAMI收到審計署的建議後,已隨即更新公幹申請以及相關費用申領程序的內部指引,包括員工應避免因私人理由而更改行程,如需更改或已預知公幹行程將涉及超額開支,必須事先得到上級批准,而與行政總裁相關的公幹與相關費用的申請,需由董事局主席批准。

按程序,新一份審計署報告公開後,會交由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審議,帳委會可按需要,邀請相關人員出席公開聆訊,提供解釋、證據或資料,預計委員會於明年年初提交報告書給立法會大會審議。

梁熙擔心,審計署短期內不會重複審相關政府部門,建議政府透過外部審核機制,加強問責性,提升公眾信心。(點新聞圖片)

帳委會日前就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的項目,邀請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創新科技署署長李國彬、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主席鄭淑嫻和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行政總裁馮振宇等人進行公開聆訊。李國斌在會上強調,審計報告發表後翌日已向各研發機構董事局主席及行政總裁發信,要求參考報告內容作改進。馮振宇則提及,研發院已積極跟進落實審計報告提出的其中40項建議,餘下建議會在本個財政年度落實。

梁熙對審計署工作表示肯定,惟擔心部分受資源所限,短期內不會重複審相關政府部門,建議政府透過外部審核機制,加強問責性,提升公眾信心。葛珮帆則認為,事件令人擔心其他資助機構的管治情況,期望政府全面檢視,作出有效監督,包括所有員工的公幹開支、公幹申請及相關費用的審批申領程序,以及研判各中心的定位、方向、目標和研發能力等,確保公帑用得其所。

審計署署長林智遠早前接受傳媒採訪時表示,期望審計報告對其他公營機構、基金或社福機構有「如雷貫耳」的震懾效果,令他們引以為戒,署方未來工作方向會更多地關注公營機構。他認為政府指引和審批程序的大原則是「跟足程序」的同時,亦要視乎情況是否適合,例如,去公幹會能否節省資源,重申準則除了「做得好、做得快」之外,最重要是「做得慳」。

林智遠表示,期望審計報告對其他公營機構、基金或社福機構有「如雷貫耳」的震懾效果,令他們引以為戒。(點新聞圖片)

政府財赤要「瘦身」  NAMI轉型不易

不過,隨着政府財赤,包括NAMI在內的五大研發中心亦要面對「瘦身」壓力。早前創新科技署向立法會財委會建議提高/開立合共13億450萬元的承擔額,以支持應科院、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和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由2025年4月1日至2028年3月31日的營運開支。至於汽車科技研發中心,則會延長營運期,至承擔額結餘用完,以預留大約一年的過渡期,以便重組拼入至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促進局將會負責日後的營運開支。

除了即將重組的汽車科技研發中心之外,外界亦盛傳另外四間研發中心亦會於3年後自負盈虧,另謀出路,例如,創科署上月亦分別向應科院和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的董事局,介紹合併該兩所研發中心的計劃,有傳應科院行政總裁葉成完成3年任期後不再續任,是為日後合併鋪路。

面對越來越多大學主動參與技術轉化,不再局限於學術研究,研發中心的地位開始與個別機構的職能重疊,再加上經濟不景氣,業界贊助減少,政府財赤嚴重,NAMI的轉型之路甚為艱鉅。

(點新聞記者王俊傑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專題|計法大不同?創科署稱超額完成 審計報告反稱納米研發院多方面不達標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