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葉文斌
特區政府去年推動「夜繽紛」活動,一時之間,上至特區政府、下至地區各界都全力推動「夜繽紛」活動,各區都舉辦不同類型的夜間活動以鼓勵市民消費及遊客光臨。不過到今日,似乎政府、商界已經很少提及「夜繽紛」活動,有意見認為,如要搞旺香港經濟,應走向重質不重量的方式。其實,疫情改變了市民晚上外出的習慣,北上消費又構成另一波影響,香港也要識變、應變以及求變,考慮各種新情況,以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推動夜經濟。
有傳媒以「夜繽紛」為題作報道,並引述商界人士指出,初期夜市活動有新鮮感,對市民有一定吸引力,但是當類似的活動越來越多,部分可能欠缺特色,效果就開始減退。相關人士認為,「夜繽紛」活動已經動用了不少社會資源,未來的活動要有香港特色和地區特色,質比量更重要。
對於政府會否再全力推動「夜繽紛」等活動,現時為未知之數,筆者認為地區各界可以在政府支持下自行研究或策劃;用最生活的例子去講,筆者家住屯門,有朋友家住元朗,基本上相約起來,如超過某個晚飯時段,去元朗「覓食」的機會遠高於在屯門;所以,若然地區如屯門再推動「夜繽紛」活動,應以屯門為本,以屯門居民之食為先,區內居民(包括從外區回到屯門)晚上可在某聚集點例如大會堂一帶用膳,這對「夜繽紛」或夜經濟提供了基本的人流保障。
另一方面,中央恢復深圳居民等「一簽多行」到港,深圳居民可從深圳灣等口岸到不同地區例如屯門、元朗等消費,也是一個推行「日夜經濟」的契機,但深圳居民來到,某地區有沒有吸引的活動、優惠,把他們留下來消費呢?如果他們留到晚上,又有沒有活動或用膳地方讓他們繼續留下來?
一般而言,旅客都會流向港島、九龍等傳統旅遊區,要做到「無處不旅遊」,各地區就要各自發揮自己的魅力,鄰近深圳的地區,可以優惠、特色活動加上主動宣傳把旅客吸過來。如要「夜繽紛」,則舉辦一些既有特色,又能吸引本區居民的活動,在得到某個數量本區居民支持的基礎上,旅客能吸引多少是多少。現時消費市場未如預期,地區以至商戶也不能守株待兔,能變有機會增加收入,不變就最多只能維持現狀。
相比起疫情前旅客最多的時候,筆者相信往來口岸的交通問題已大有改善,但各區如果有行動、活動去吸引更多旅客,那就要在交通配套方面做好準備,例如在假日、繁忙時間,往來口岸的巴士班次要充足,必要是加派人員在巴士站等疏導。總的來說,地區在推動日夜經濟時,要顧及地區及旅客需求,在服務、配套等方面做好準備;人客,往往是跟着服務走,能在合理的價錢內提供到優質的商品及服務,那就是推動地區經濟的最大底氣。
(作者為民建聯副秘書長、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共同發起人、屯門區議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