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面對高企的樓價和租金,特區政府於2011-2012年施政報告中推出青年宿舍計劃,針對青年需要有獨立空間這一社會客觀需要,由政府全數資助「非政府機構」興建青年宿舍,並以自負盈虧的形式營運。非政府機構須把租金水平訂在不超過鄰近地區面積相若單位市值租金的六成。至今,至少有數間青年宿舍在深水埗、九龍城、大角咀、荃灣、大埔、元朗、天水圍等地投入運營。記者走訪發現,青年宿舍的日常工作通常會交由物管公司或當區社福機構打理。
點新聞記者梳理了市面上所有青年宿舍的招募要求,發現主要面向年齡介乎18至30歲的在職人士。申請者需接受入息及資產限額審查,一人申請者的月收入通常不得超過2.8萬元。同時,申請者不得持有任何物業。
學生公寓發展項目經理廖永通接受點新聞採訪表示,只要入住率保持在一定水平,非政府機構自負盈虧的模式便可以維持運轉。然而,有些青年宿舍因為找不到足夠的客源而被迫停止運營,令人扼腕。廖永通指出,不同青年宿舍之間的差異主要在於地理位置和價格,大多數青年人關心的就是這兩個因素。
由於青年宿舍自帶的「公益性質」,不少宿舍要求住客參加社區活動,如坐落於天水圍的「琇居」要求住客每年完成200小時的義工服務。這些活動不僅增強了住客的社區意識,也提升了他們對居住社區的歸屬感。廖永通認為,青年宿舍項目對當地社區和居住者都有積極的影響。
通過採訪住客,點新聞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了青年宿舍的特點、優勢和需要留意的問題。
價格:目前青年宿舍一個床位的價格大約在三、四千元左右,包含兩個床位的雙人間則接近雙倍價錢。住在天水圍青年宿舍「琇居」的John嫂告訴記者,她和丈夫租住的雙人間讓他們有更多的餘力儲蓄買房首期,並表示,這樣的安排非常適合有另一半的青年。
地理位置與交通配套:樓下就有輕鐵或地鐵站是加分項。每個人的需求不同,但總有共同的需求——方便。靠近市區的宿舍適合喜歡熱鬧的人,而市郊的宿舍則適合追求清靜的人,連接商場的宿舍讓人覺得更方便,鄰近郊野公園等自然風光也是一大亮點。
室內環境:青年宿舍的雙人房面積通常在300呎左右,不算狹小,有沙發是一個加分項。
繳費方式:「一口價」的計費方式不需要再額外單獨計算水電網費,讓住客更加專注於自己的生活,但也有些宿舍需要住客自行繳交水電費。
生活習慣與文化適應:有部分青年宿舍會安排一間房間住兩人,對方未必是你認識的人,因此雙方可能需要提前溝通好各自的作息時間。例如,如果你習慣早睡早起,而你的室友可能更喜歡熬夜。此外,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爭執,在外出時也需要隨身攜帶貴重物品,並注意個人財物安全。
天水圍居民服務協會基金會人員Helen在青年宿舍「琇居」幫手做一些前台、會計和日常工作。她觀察到,部分住客不希望與其他人共用房間,但又覺得租下整間房太貴,因此,宿舍隨後把一人租雙人間的價格打了八折。另一個問題是客源少,剛開始運作不到兩個月,入住率只有三分之一,「相信地理位置遠離市區也是一個障礙。」Helen說道。
改進建議:青年住客注重社交空間和功能,提出的建議多針對共享區域,例如希望設置更多的娛樂設施,廚房加多清洗的地方。此外,隔音效果不佳也是一個困擾。另外,經由酒店改造的宿舍內,窗戶鎖死、無法通風亦是不便之處。
結語
香港青年宿舍計劃在為年輕人提供可負擔住宿的同時,也反映了當前社會的多重現實。從租金壓力到生活成本,再到與陌生人共處的挑戰,這些因素共同構成了現代都市生活的複雜畫卷。
然而,正是在這樣的環境,青年人也可學習適應、溝通和成長。他們不僅是在尋找一個住處,更是在探索如何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社會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通過參與社區服務,青年不僅可回饋社會,也增強了對所在社區的歸屬感。儘管面臨諸多挑戰,但青年宿舍提供了一個寶貴的平台,讓青年人在這裏學會獨立、互助和責任;青年宿舍有如入住青年的一個人生過處,想將來有真正屬於自己的家,青年宿舍就是其中一個「奮鬥的起點」。
(點新聞記者周傾芫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