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妮娜
今年政府《施政報告》提出成立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可謂本港加大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機制改革的重要措施。教育、科技、人才息息相關,關鍵是如何建立一個生態體系,統籌三者的發展,形成彼此賦能的生態圈?大學通過成立科創基金,驅動教育、科技、人才良性互動是值得探索的路徑。對於正在致力擦亮教育金字招牌的香港而言,發揮香港高等教育的創新和知識轉移優勢,鼓勵本港高校建立獨具特色的科教、產教融合體系,打造高校序列的創科旗艦品牌,將具有四兩撥千斤的功效。
事實上,本港八大已有先行者以市場化運作,趟出了一條聯結教育、科技、商業、高端人才培養之路。香港城市大學於2021年發起的「HK Tech 300」至今已經培育超過700間初創公司及團隊,有190餘間初創企業獲天使基金或者創投基金的投資,這些企業來自生物健康科技、金融科技、先進製造和ESG、資訊科技和人工智能四大高新產業,每一間企業背後都是一個融合大學教育、創科發展、青年創業、高端人才培養的生動故事。如果說要講好香港的故事,「HK Tech 300」就是一個彰顯香港教育、創科優勢的品牌,作為香港教育金字招牌在現實中的案例,值得本港對外推介。
大學成立基金成為風險和私募基金的LP對許多國際一流高校而言並不陌生。關鍵是因地制宜,找準高校序列創投基金的特色定位。就本港大學主導的基金而言,可以錨定香港超級聯繫人角色、匯聚大灣區人才和技術、接通國際的特色,結合高校本身科研和專業設置的特點、國家和本港發展戰略綜合考量。「HK Tech 300」招募的項目資助候選人均來自高科技前沿領域,產業定位清晰、堅持技術導向,契合本港成為國際創科科技中心的戰略目標。經過三年的運作,「HK Tech 300」的管理團隊無論是從遴選還是後期培訓、資助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以招募、培訓、播種、培育、發展這五個階段,為不同的初創公司提供合適的參與類別。結合自身在教育領域的優勢,這個項目以基金運作模式為創科領域的青年人打開創業之門,幫助他們將基礎科研成果轉化為商品。正如香港城市大學副校長楊夢甦所言,「HK Tech 300」「以一個完整的平台和生態圈,幫助(青年人)跨越(知識)轉化過程中的死亡之谷。」
高校主導的創科基金要走出象牙塔,撬動商業的槓桿,就必須具有生態系統思維。這要求基金管理層長袖善舞,和政府、產業界、投資屆建立合作網絡,推動聯合投資、促進香港和內地,香港和世界的科創發展互動。「HK Tech 300」近年來就把觸角延伸到了內地、亞洲其他地區,獲得基金資助的創業者以及合作夥伴日益多元化。作為項目的特色之一,2024年,「HK Tech 300」還成立了港城大創新學院,幫助學生了解實際營商環境,為進入「HK Tech 300」計劃的初創生態圈做準備。
在品牌傳播上,高校序列的創科基金要突破傳統,大膽創新探索,獨樹一幟打造有別於其他創科基金的品牌形象。「HK Tech 300」通過舉辦創新千萬大賽,定期遴選投資對象,對於推廣項目、宣傳香港的教育品牌和本港多元化包容創新的精神是一個不錯的傳播實驗。
品牌傳播歷來重視受眾的共情和體驗,教育這樣一種摸不着、看不見的服務和產品,要俘獲受眾的心,尤其需要講述令人信服的故事、為無形資產創造看得見的體驗場景。未來本港可鼓勵更多高校以創科基金作為支點,講述香港發揮傳統優勢,融合創新創業打造國際教育樞紐的故事。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