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沛賢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表示,今年度2024/25的財政赤字估算約1000億元,這比今年2月財政預算案時預計的481億元倍增,主要因為資產價格受壓令賣地、補地價收入大幅下滑,9月前地產交投淡靜令印花稅收入較低,以及企業盈利未如預期,利得稅減少,而市場對在未來三數年內恢復收支平衡不感樂觀。
面對千億財赤,開源節流勢在必行。陳茂波指出,未來將着重削減開支,於「開源」方面則頗為謹慎,力求減少對普通市民與中產階級的衝擊。在開源層面,政府應着力優化招標賣地機制與流程。目前,平整土地成本雖呈上升態勢,但設定投標底價時仍需審慎考量,切不可過高。畢竟在股樓市低迷之際,過高底價易引發賣地流標,得不償失,而賣地收入對緩和政府財政壓力起着關鍵作用。例如,可參考新加坡的土地銷售模式,採用分階段釋放土地、彈性調整土地用途條件等方式,吸引更多元化的開發商參與競標,提高土地成交的成功率與收益。
根據政府資料顯示,社會福利、醫療及教育是政府支出的主要領域,筆者認為,這些惠及民生的投入值得肯定與支持。高等教育方面,教資會資助大學須向非本地學生收取至少足以收回所有額外直接成本的學費,而且該學費在任何情況下均不應低於適用於本地學生的學費。基於院校自主原則,大學可因應本身情況,自行釐訂合適的非本地學生學費水平。在2024/25學年,非本地學生修讀學士學位課程的學費為每年145,000元至182,000元不等。鑒於財政赤字現狀,鼓勵大學適度上調非本地學生學費不失為可行之策,既能增加大學收入,減輕政府資助壓力,又因香港擁有多所全球知名高等學府,其中5所位列世界大學排名前百,其優質教育資源對非本地學生仍具強大吸引力,學費上漲未必會阻礙他們來港求學的意願。為保障教育品質不因學費調整而受影響,大學應將增收部分合理規劃,用於提升教學設施、擴充師資力量以及豐富學生實踐與國際交流機會等面向。
同時,政府應加強衡工量值,建議政府延長減省各政策局及政府部門年度經常開支資源1%的計劃,或直至政府財政轉虧為盈。以沙田T4公路計劃為例,雖已獲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但因其造價高達約68億元而受到各界關注。誠然,當下工程經營成本上揚,為提升使用量,不少提議主張增設支線與單車徑等,這無疑進一步推高了建造成本。因此,未來政府在審批工程項目時,應建立更為嚴謹的評估體系,不僅要考慮項目的短期建設成本與長期運營效益,還要綜合分析其對周邊區域經濟、環境及社會發展的綜合影響,詳細審查項目細則開支,優化資源分配,避免財政資金的低效率投入與浪費。
香港在應對財政赤字挑戰時,需從多維度綜合考量,在保障民生福祉的前提下,透過合理的開源節流措施與長遠規劃,逐步恢復財政穩健,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與社會繁榮穩定。
(作者為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會董,社區、社會及個人服務業(新界西)總工會副理事長、屯門區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