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有片)點發聲 | 渠務署機械人渠道清淤除臭 助海濱沿岸長治久清

【點新聞報道】環境保護署自2022年至今已在深水埗區檢查超過1000個沙井,化驗超過250個水樣本,通過運用各種創新科技設備,發現32宗污水渠錯駁個案,估計受影響人口約35000人。環保署與渠務署等政府部門合作,對深水埗區的渠道進行清淤及清洗工程,並清除沉積物釋放的殘留氣味。

深水埗區多舊樓,水管老化嚴重並出現破損,導致污水渠與雨水渠錯駁,產生難聞氣味。環保署持「上游正本清源」的目標,聯同屋宇署和渠務署等政府部門,對水渠錯駁個案進行修復,發現32宗污水渠錯駁個案,現已成功修復25宗,總污染量減少超過九成。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立法會議員鄭泳舜等了解情況。(點新聞記者李九歌攝)

為確保河道及渠道暢通,減低水浸風險,渠務署定期為深水埗區主要箱形雨水渠進行清淤及清洗工程,以清除沉積物釋放的殘留氣味。點新聞記者來到位於東京街的箱形雨水渠,了解渠務署的清淤工程如何進行。傳統方法要求工作人員進入箱形暗渠,安裝或操作清淤裝置,此屬高風險密閉空間工作,對工作人員的安全構成威脅,且作業過程需截斷暗渠內的水流,使工作人員在無水環境下工作,因此大多數工作局限於旱季進行。渠務署引入多款清淤機械人,提高清淤工作的彈性和效率。

位於東京街的箱形雨水渠。(點新聞記者李九歌攝)

「智水清」是目前渠務署體積最小的清淤機械人。工作人員利用吊運機將機械人吊進箱形暗渠,操作員可以在工作室利用聲納系統鎖定淤泥位置,遙控機械人進行清淤,每日可收集約10公噸淤泥。據介紹,遙控清淤機械人打破過往傳統清淤工作面對的限制,明確實施節流工序,令清淤工作能全年進行,增加清淤工作的彈性和效能,也令工作人員更安全地工作。

「智水清」是目前渠務署體積最小的清淤機械人。(點新聞記者李九歌攝)

為改善包括深水埗在內的維港近岸水質及氣味問題,環保署亦善用先進技術,自主研發一系列機械設備,包括探地雷達可掃描1.5米地下的渠管情況,即時產生影像顯示地下狀況:5G網狀網絡多地形採樣機械人隊,可團隊工作互相協助,適應在各種地形中工作;聲納探測船可在渠道內移動,配備鏡頭及聲納系統,檢查渠管內部的情況;渠道攝像機可檢查渠管內部的情況;以及管道潛望鏡協助拍攝沙井內部的情況。截至今年第三季,重點地區排水口的整體污染量已減少約八成。

為進一步減低殘留氣味,渠務署定期為公共渠管進行檢查及按需要進行維修及清淤工程,防洪之餘亦可減少淤泥積聚所引致的氣味問題,並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作研發氣味控制水凝膠。

環保署自主研發一系列機械設備。(點新聞記者李九歌攝)

為了客觀評估糾正錯駁渠管對改善長沙灣海濱水質及氣味的實際成效,環保署於近岸位置設置水質監測站及氣味監測儀器,持續監察長沙灣海濱水質及氣味的變化。結果顯示,2024年近岸水質較2022年有所改善,5天生化需氧量的年平均值減少約25%,溶解氧量的年平均值則上升約39%。主要導致氣味的硫化氫濃度(ppb)亦逐漸下降,今年第四季的硫化氫濃度比第一季下降五成。環保署於今年9至10月在長沙灣海濱向市民進行了訪問,六成受訪市民認為長沙灣海濱氣味有所改善,當中多於一半更認為氣味有明顯改善。

在「上游正本清源」的目標實現後,環保署指,希望在未來的工作能實現「下游清淤除臭」,做到海濱長治久清。現時長沙灣海濱沿岸的水質及氣味已有明顯改善,在海濱花園舉辦的活動亦接踵而來,由今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的一系列活動,以至剛剛有12隻大熊貓雕塑現身海濱花園的主題展覽,均吸引了大批市民前來參加,亦逐漸成為居民享受海港美景和消閒的新地標,凝聚社區和諧氣氛。

(點新聞記者李九歌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有片)點發聲 | 渠務署機械人渠道清淤除臭 助海濱沿岸長治久清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