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康樂
香港特首李家超在2022年香港國際金融領袖峰會上提出,香港地區保險業資產管理規模已達4.5萬億美元,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數據一經公布,受到各界廣泛關注。香港保險資管規模,不僅居於世界前列,也顯著高於香港金融其他細分行業同期數據,如銀行業、證券業、強積金等。這與多數國家地區金融市場的常態分布及結構並不一致,由此不難看出,香港保險業,相較於其他金融行業,獲得了更加充分的發展,行業規模具有明顯優勢。
根據香港保監局HKIA統計數據,疫情後特別是壽險行業增幅穩健,表現出強勁態勢,保險資管規模仍在持續攀升。筆者注意到,香港作為中國特別行政區,其保險資管規模超越多個發達市場,顯示出驚人的競爭力。新加坡金管局MAS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新加坡保險業總資產為4404億新幣,約為3260億美元。根據日本生命保險協會LAJ和日本損害保險協會GiAJ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日本生命保險及一般保險合計總資產為35萬億日元,約為2.9萬億美元。根據英國保險協會ABI和年金儲蓄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保險及年金儲蓄合計資產管理規模為2.5萬億英鎊,約為3.2萬億美元。由以上幾個可比數據可見,香港與多個發達保險市場相比,保險資管市場容量甚巨,綜合實力突顯。
在2024年12月召開的亞洲保險論壇上,特首李家超提出,香港作為資產與風險管理中心,在引領地區及全球保險業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特首再次將香港的保險資管行業與引領區域發展一併提出,予以強調。香港的保險資管行業不僅是亞洲保險市場的重要驅動者,亦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支柱。近期多項統計及榜單顯示香港的資產管理行業持續發展,並無下降跡象。例如今年英國Z/Yen與中國深圳開發研究院發布了《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香港重回全球金融中心前三地位,位居亞太區第一,並在投資管理方面顯著上升,排名世界第一位。其中保險資產管理行業對於金融及投資管理的貢獻應是首屈一指。
保險資管行業的核心特徵
保險資管行業如此重要,但此前卻鮮有進入公眾領域予以探討,因此數據以及專業分析的結論可能與萬千大眾的認知有所不同。然而追根溯源,保險資管行業的發展成果涉及千家萬戶的保障和收益,無論是對於資本市場的支撐,還是普通保戶利益的保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業界常常將其稱為經濟助推器和社會穩定器,可謂名至實歸,毋容置疑。
縱覽全球,雖然各個國家和地區關於保險資管行業的歷史、市場、監管有所不同,但保險資管行業核心特徵仍然顯而易見。總體可以概括歸納為體量巨大、長期資本、穩健回報三大特徵。
英國勞合社的首席執行官John Neal指出,2023年全球保險資管行業規模已達到30萬億美元,為全球金融服務業的四分之一。在全球範圍來看,保險資管與養老金、國家主權基金並稱三大長期資本支柱。投資收益方面則以波動率較小、損失率低、資產質量高區別於其他投資類別。收益的穩健促成了保險資金的長期積累,規模及久期特徵也為收益的穩定性、跨越周期提供了條件,三大特徵相輔相成,彼此成就。
聚焦到香港市場來看,自由開放、充分競爭、全球化配置必定在保險資管特徵中佔據非常顯耀的位置。由於市場的開放程度高,香港保險資管行業不僅體現出本地市場的特點,也映射出國際金融及資本市場的諸多發展方向。聯繫匯率制是香港的基本貨幣制度,加之當前香港市場保險公司熱衷於提供多幣種轉換的保險產品,因而各公司在投資領域更多地選擇以美元計價的資產,使得全球配置資產的比例在諸多保險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中佔有較大比重。全球化配置不僅是資產端減少匯率風險、分散投資風險的需要,也是匹配多幣種負債資金的一種選擇。
長久以來,鑒於市場發展、監管導向等多重因素,香港的監管規則並未進行大類資產配置比例、收益上限約束等限制,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保險公司在投資策略、資產組合構建方面靈活空間較大,呈現出差異化的戰略選擇。這一方面促進了創新和競爭,同時也對保險資管從業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香港保險資管行業的機遇和挑戰
在前不久召開的首屆 「2024香港保險資管論壇」上,筆者在閉幕演講時指出,香港對於保險資管行業而言是一個極具競爭力的廣闊舞台,與此同時市場參與者也需要具有「六邊形戰士」的能力,以掌控和應對各類變化與挑戰。
其一,全球資產配置給投資組合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全球配置的初衷是分散風險、抵禦波動,但國際金融市場震盪加劇、風險加速傳導已是不爭的事實。怎樣構建配置模型,在獲取多資產多市場紅利、提升組合業績的同時,防範利率、匯率、市場、信用多種風險傳遞和相互影響,是擺在眾人面前的一道重大命題。
其二,全球委託給投資管理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全球資產配置必然帶來一個新問題,如何尋找到不同地域、不同領域、不同策略下的優秀投資管理人,如何進行跨市場跨國度的投資委託。縱觀全球,從各國監管要求到各地委託機制、考核評估、風險管理、數據要求、投資文化等都有所不同,甚或差異巨大。對於來自不同區域、不同戰略訴求的保險委託人與受託投資管理人之間的溝通協調、磨合共進則需要委受託雙方付出更大的努力,投入更多資源。
其三,全球風險管理給公司經營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無論是原中國保監會提出的七大類風險,還是香港保監的RBC監管體系,以及源於COSO全面風險管理框架設立的三道防線,都對保險公司經營以及保險資產管理提出了較為全面的風險管理要求。但對於經濟周期轉換、利率劇烈變動、金融風險跨區域傳遞等這些經營管理「長期資本」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事項,仍然需要決策層、專業部門審時度勢、綜合分析,並非通過規則和數據就能夠預測辨析。再精妙複雜的風險指標體系,在千變萬化的市場波動面前也難以給出理想的解決方案。
其四,監管規則與會計政策成為影響投資收益及公司利潤的重要因素。進入2010年代,世界範圍內保險公司歷經了從償一代到償二代系統性地轉變和升級。無論是美歐市場的規則演進,還是亞太各國的監管力度加強,每一次監管體系和規則的變化,對保險資管行業來講,無疑都是重塑和再造。在IFRS17保險合同會計準則和IFRS9新金融工具準則同時適用的今天,保險公司的資產負債雙向波動、資產公允價值計量和變動規則更加明確,導致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及公司損益的波動性均有所增大,對傳統的收益管理體系產生了巨大衝擊。各機構紛紛求變,積極探索建立相對收益指標體系、資產市價管理機制、估值核算流程等,盡快適應新的生態,並從中尋找潛在的收益空間。
其五,科技與數據成為支撐科學決策的重要因素。金融行業越來越成為科技應用的重要陣地,保險資管領域也理所當然地成為一個科技驅動和創新的高地。與其他金融行業相比,保險資管的顯著特點是,需要更加專業詳盡地分析負債特徵與現金流,將紛繁複雜的負債數據與變幻莫測的金融市場觀點綜合分析加工,才能夠產出公司的戰略配置方案與投資策略選擇。這期間需要海量的歷史數據、多種情境下的模型測算,配合實時調整的策略判斷。對於保險資管團隊來講,這是一個持續不斷、循環校驗的日常工作,如缺乏準確的數據支持,缺乏強有力的投資管理系統,則恰如盲人摸象,難以辨明真偽、統攬全局。因此,各保險資管機構在數據管理、科技創新、系統建設方面競相加大投入、不斷追求創新,無疑將其作為金融科技的重中之重。
其六,人才與機制是資產管理行業的核心競爭力,亦是致勝關鍵。保險,特別是人壽保險的資產負債久期很有特點,人才與機制也需要相應地與之匹配。人才的長期穩定、資負團隊緊密融合、對於資產—負債—資本—風險的深入理解,這些軟實力都將極大地影響「耐心資本」的管理成效。保險資管團隊處於內接負債、財務、運營的需求與數據,外連市場信息與策略判斷的十字路口,其 「輸入與輸出」的工作質效直接關係到公司經營目標的實現。在人才高度集中、也快速流動的資管市場,培養帶有企業基因的資管團隊、選用深刻理解公司戰略的領軍人才,探索有利於發揮長期資本優勢、有效激勵約束的投資決策機制、投後管理機制,則是更具挑戰的深水區。
「六邊形戰士」是當今市場給我們提出的要求,也是保險資管機構不斷構築、動態升級的能力版圖。
香港保險資管行業的使命
作為身處香港的保險資管機構,創造價值,服務客戶,成為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受人尊敬的企業,當然是其經營管理的追求目標。但如果從使命的高度,則還有兩項責無旁貸的使命赫然在列。
一則,2024年國務院發布第三版「國十條」,提出了保險業的高質量發展框架,要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並鼓勵中資保險機構穩步拓展海外業務,穩慎推進全球資產配置,建設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保險業發展新格局。在拓展國際業務並推進全球配置的過程中,香港保險資管業應首當其衝,發揮天時地利,成為境內保險機構國際化配置的橋頭堡,扮演好超級聯繫人的角色。
二則,2024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進一步鞏固和發展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將香港金融中心的建設作為國家金融體系改革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體現。香港保險資管行業,在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更應率先貢獻智慧和實踐。面對全球競爭,香港保險資管行業應着眼加大創新力度,引領區域及全球金融資產的規則與產品,促進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服務中國企業出海需求等最新市場變化。有效使用國際國內資源,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基礎上,更將發展國際金融中心與建設金融強國緊密聯繫,相互促進。
(作者系中國人壽保險(海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