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山野論道|數字人民幣的發展前瞻(三):對其他次數字貨幣和Web3.0的理解

文/導祖

在本系列上兩期文章中,筆者回顧了長期以來對數字貨幣尤其是比特幣的認知過程,確定了比特幣作為戰略配置資產的邏輯依據。近年來,以比特幣為首的數字貨幣發展迅速,認同度顯著提升。今年1月,美國證監會(SEC)首次批准了比特幣現貨ETF的上市交易,由Grayscale、Bitwise、iShares等多家機構發行,這是SEC的一項重大妥協,標誌着比特幣投資正式進入主流金融市場,提升了比特幣的合法性,也為更多機構投資者參與這一市場提供了便捷的途徑。緊接着在4月,香港證監會批准了首批比特幣和以太坊現貨ETF的發行,由華夏基金、嘉實基金和博時基金等公司推出並在港交所正式上市。香港的發展反映了對數字貨幣的逐步接受,也進一步展示了本港建設虛擬資產金融中心的努力。

不過,筆者對除比特幣外其他數字貨幣(或曰次數字貨幣)仍有一些未解之疑。譬如,我們認同一些消費企業發行代幣用於內部流通的原理,某些企業發行的代幣可以在其生態系統內用於購買消費品或服務,這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用戶的忠誠度和消費體驗,類似於傳統的積分系統,不過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了更高的透明度和安全性。但這種多源頭發行使數據無法歸集,導致難以監管,形成危害整體金融安全的地下金融。由於數據不透明和監管不完善,部分數字貨幣曾在內地和本港被用於非法集資、欺詐和其他違法活動,這不僅增加了投資者的風險,也對整個市場的健康發展構成了威脅。

另外,經過詳細調研,筆者始終覺得炒作虛擬貨幣的手段和套路與股票市場中的「做莊」行為沒有本質區別。許多虛擬貨幣的發行不受控制,線上推廣和宣傳手段層出不窮,導致市場價格波動劇烈,投資風險極高。這種現象使得許多投資者在缺乏充分了解和風險評估的情況下,盲目跟風投資,最終可能遭受重大損失。基於上述分析,在當前階段,戰略配置龍頭比特幣是更為穩健的策略。比特幣作為數字貨幣市場的鼻祖,其地位和品牌效應無可替代。儘管其他次數字貨幣在某些方面展現了獨特的價值,但市場風險和不確定性較高,暫不建議涉獵,待未來筆者與讀者們更深入了解其運作體制後再做決定。

隨着數字貨幣的興起,構建一個去中心化和更開放的網絡世界成為當務之急。Web3.0被視為互聯網進化的新的重要階段,其核心目標是通過去中心化的架構構建一個更加開放的數字生態系統,用戶將能夠更自主地控制數據和數字資產,從而推動經濟和社會的創新與發展。這種轉變與現有由大型集中平台主導的Web2.0形成鮮明對比,展現了未來數字經濟的潛力。Web3.0的核心在於去中心化,依賴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技術以減少對中央權威的依賴。這種模式承諾提高透明度、安全性和用戶自主權,為用戶創造一個更加公平和自主的數字環境。

全球的Web3.0發展,主要看中美兩國。美國的發展得益於其創新生態系統包括領先的科技公司、初創企業和風險投資。美國政府着重對下一代加密學進行基礎研究,並通過技術衝刺計劃(Tech Sprints)等舉措,向科技公司提供監管指引、分享最佳實踐和提供技術支持。全球100大最具價值金融科技公司中近一半落戶美國,其中許多涉及數字資產服務。而中國則以本港作為Web3.0的試點城市,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政府制定政策促進行業發展。2023-2024年度的財政預算案強調抓住Web3.0發展的黃金機遇,計劃撥款5000萬港元以加速生態圈的發展,相關措施包括舉辦國際大型研討會,推動跨界別業務合作,並設立青年工作坊。

在政策鼓勵下,Web3.0協會與Web3Hub基金成立,作為跨界非盈利機構促進本港Web3.0生態環境的建設。基金與香港科技園、創新科技署等機構合作,為海外Web3.0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據悉,目前已收到來自美國、歐洲和新加坡的多個Web3.0項目申請,涉及去中心化金融(DeFi)、非同質化代幣(NFT)、元宇宙等領域。下期筆者將與大家進入本系列的核心議題:數字人民幣的發展研討。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山野論道|數字人民幣的發展前瞻(三):對其他次數字貨幣和Web3.0的理解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