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專題|2024年18區區議會回顧:正本清源後工作更全面

【點新聞報道】在2024年就職的新一屆區議會中,區議員產生辦法及其行為規範得到進一步完善。區議會以「愛國者治港」為核心理念,重新聚焦於民生問題,恢復了「官民橋樑」的角色,發揮「下情上報、上情下達」的作用。在雙向互動機制下,市民與政府之間的溝通更加暢通,政策措施也因此更接地氣,更好地回應了大眾的訴求。正本清源後,議員們積極議事,地區工作井然有序,是本屆區議會的一大亮點。

「關愛長者健康」驗眼活動。(受訪者供圖)

點新聞採訪18區區議員(按地區排序:劉天正、葉永成、林心廉、蕭偉忠、穆家駿、林博、關煒曦、林偉文、劉婉儀、柯創盛、羅曉楓、馬淑燕、巫成鋒、陳月明、陳志豪、郭宣彤、葛兆源、陳藹怡、葉培基),盤點了各區的年度工作亮點,發現其中不僅有共同努力的大方向,亦有地區特色的彰顯。這些工作主要圍繞以下幾個類別展開,當中包括提振經濟、居民支援、設施配套、緊急應對、特色規劃等等

尖咀夜繽紛活動是提振地區經濟的一個例子。(受訪者供圖)

一、提振經濟

各區今年響應政府號召,紛紛成立「提振地區經濟專責工作小組」,在善用地區資源的前提下,籌辦富有地區特色和傳統文化內涵的活動,吸引本地市民和遊客參與,同時與區內商家合作推出優惠活動,推動地區經濟發展。

東區的「譚公寶誕」品牌節日慶典,南區的繽紛市集,灣仔區海濱的年代燈柱,油尖旺區的「尖咀夜繽紛」、「購物節暨海上煙火匯演」,深水埗區的「約定咖啡」,黃大仙區的非遺綵燈節、古董音樂盒展覽,大埔區的「許願夜市」、奶龍IP無人機匯演,沙田區的「元宵樂繽紛」、「冬日消費大抽獎」,以及荃灣區的「夏日消費大抽獎」活動,離島區的小魯班馬戲團民俗雜技表演、梅窩「周末礦熱」沙灘音樂會等等,都是提振地區經濟的鮮活範例。

二、居民支援

為舊樓居民提供支援服務,是歷屆區議會的其中一個工作要點,今屆區議會也不例外。中西區區議員定期參與大廈法團會議,若有特別問題,民政處會統籌區議員及關愛隊,協助解決居民困難;灣仔區區議員則籌備「消鼠奇兵」系列滅鼠清潔運動;九龍城區區議員推動當區「三無大廈」聯廈聯管;油尖旺區區議員調研「三無大廈」或法團失效的大廈,推廣防火資訊;觀塘區區議員活化翠屏河,打造綠色河道走廊;沙田區區議員重點針對鼠患問題,研究制定方案;葵青區區議員亦就改善舊樓居民設施與相關部門交換意見,令政府更有效地實施更新計劃。

陳月明協商為北區居民加裝LED燈事宜。(受訪者供圖)

三、設施配套

香港社會存在人口多、土地供應少等特點,如何將區內現有的空間充分利用,給市民創造一個不擁擠、易通行、又具有多功能服務的生活環境,是區議會工作的重點之一。

中西區着力處理路面凹凸不平,清理違法環保斗,跟進鼠患問題;西貢區在坑口站增設闊閘機,延長將軍澳醫院外的行人過路燈綠燈時間,在社區增設回收站,於商場樓梯增設安全扶手;東區推動筲箕灣東大街旅遊徑,發展東區走廊板道,提供總長度約12公里的連貫海濱長廊,沿途設觀景台和釣魚平台;九龍城區素有嚴重的交通擠塞及違例泊車情況,重建計劃將打通道路及興建新的停車場;油尖旺區着眼西九海濱的暢達性,規劃「奧運長廊」,便利市民直達西九文化區,交通方面則穩步推進中九龍幹線的建設;觀塘區的聯合醫院擴建工程(A座日間醫護大樓)將於2025年下半年竣工,而東九龍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全長約7公里,擬設8個車站,方便市民前往港鐵彩虹站及油塘站,翠屏河活化工程亦會改善敬業街明渠的環境、生態和景觀,提升原有河道的排洪能力;大埔區跟進太和車站的月台幕門安裝,促請加快廣福行車橋建設,改善廣福邨迴旋處設計,並且為白石角新區及新落成的富蝶邨引入巴士及小巴服務;屯門區活化工廠大廈,用作「第二個大會堂」,增設文康活動和展覽;北區的紅花嶺郊野公園將與深圳連成港深生態走廊,在區內增設基站,改善電訊服務問題;沙田區順利完成大埔公路拓闊工程,改善大圍迴旋處為螺旋處,提升了通行效率;荃灣區優化了海興路與海安路行人通道上蓋,為往來荃灣西站及麗城花園的行人帶來更舒適的步行體驗;葵青區就中鐵線設置東北荃灣、東北葵涌及荃景圍三個中途站的藍圖,收集居民意見;離島區專注東涌新市鎮擴展,加緊優化區內社區設施和交通基建配套。

荃灣海興路及海安路完善行人通道上蓋。(受訪者供圖)

四、緊急應對

每當颱風、水浸、停電、斷水、火警等緊急事件發生時,距離民眾最近的區議會成員往往能先人一步走到最前線,給到市民最安心的支援。

在2024年6月份黃大仙區停電期間,區議員、關愛隊和義工前往停電區域,逐戶敲門,關心居民情況,並且供應水、麵包等應急物資,開放社區中心供市民休息;2023年9月的世紀黑雨導致黃大仙地鐵站和商場一度被淹,該區2024年格外重視水浸防治措施,不斷與各部門、持份者溝通改善;沙田區議會亦在水浸問題上發力,推進渠道清理工作;離島區與關愛隊則致力應對颱風及東涌停水等緊急事件。

五、特色規劃

每個區域的民情、民俗、文化底蘊各有特色,在基本的工作重點外,多區善用固有特色、規劃新的發展,在求變的同時,又保留了美好回憶。

「跑出個未來」科技博覽嘉年華。(受訪者供圖)

灣仔區區議會計劃將舊灣仔警署改建為政府間國際調解院總部,不僅能夠保留歷史建築,還能加強香港作為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的地位;九龍城區區議會協助規劃啟德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以連接啟德前跑道區至港鐵啟德站的路段,為區內居民及旅客提供更多出行選擇;油尖旺區內少數族裔聚集,區議員聯同地區團體舉辦多元文化工作坊與青少年普通話課程,幫助少數族裔「搵工」以及融入職場,又推出「平安卡」課程,加強少數族裔的安全意識;黃大仙區內的彩虹邨重建工程將會長達20多年,在遷屋過程中,長者容易出現焦慮不安的情緒,區議會會繼續跟進搬遷津貼、傢具購置、維繫鄰里關係等細節,亦會將七彩屋邨的打卡點保留下來,供市民回憶;屯門區區議會應居民訴求,致力縮短幼兒就診輪候時間,得到勞福局及社會福利署的積極回應;北區區議會響應北部都會區的發展規劃,積極參與同創新科技及工業局的討論,為區內增加產業板塊及就業機會。

另一方面,我們透過訪問兩位經驗豐富的區議員,從全局回顧本港區議會過去一年的工作進展。

為居民安排流感疫苗接種活動。(受訪者供圖)

立法會議員、北區區議員陳月明評價道這一屆區議會不僅是政府完善地區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全面落實基本法第97條關於區議會非政權性質諮詢組織地位的關鍵一步。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開始運作的新一屆區議會,由各區民政專員擔任主席,明確了指導方向,促進了政府與社會間的良好互動新設辦事處加強了與關愛隊的合作,確保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真正實現上下通達的信息流通機制。立法會亦恢復與各區區議會的聯絡機制,定期安排區議員來到立法會交流。每區區情不同,各區區議會在地區具體困難方面,可以將問題帶到立法會,向立法會議員反映,有助通過立法會層面解決地區痛點和難點。

為居民舉辦免費稅務講座。(受訪者供圖)

觀塘區資深區議員柯創盛認為,2024年區議會的整體表現反映出三個特點:多元化人才——本屆區議員來自不同背景,如律師、教師等,形成了多才多藝且互補互助的團隊,例如早前民建聯提出的「改造公共遊樂空間」提案獲得了跨黨派議員的支持,體現了集體智慧的力量;關注民生——相比以往更多集中在政治議題上的討論,本屆區議會將重心轉移到了具體的民生項目上,使得更多利民措施得以快速實施;正本清源——區議會回歸其應有的功能定位,即非政權性的諮詢機構,議員們盡職履責,增強了議會活力,提升了市民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回顧2024年,本屆區議會見微知著,把民生小事放到大業、把細節放到全局之中去考量。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民生改善,抑或是緊急事件下的應變機制,以及揚長避短的特色規劃,短短一年時間內,本港區議會已踏上新的征程。大事見於微,民生無小事,細節與全局並重的區議會,有利香港長期繁榮穩定。

(點新聞記者周傾芫報道)

相關閱讀:

專題|2024年喜事連連 各界:香港多方面顯著提升

專題|2025年有危亦有機 改革求變成社會最大公因數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專題|2024年18區區議會回顧:正本清源後工作更全面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