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積金(MPF)報喜,去年打工仔每人平均賺近2.3萬元,是2020年以來最多。受惠美聯儲減息及中央推出挺經濟「政策組合拳」,刺激股市造好,股票基金成為大贏家,當中又以美股基金升逾23%最標青。展望2025年,全球市場將受到特朗普政策主導,中國「振經濟組合拳」的「增量政策」效力也將繼續發酵,有強積金專家建議,新一年的強積金部署仍可押寶股市,上半年首選美股基金,標普500指數料有10%回報,港股則有5%的上升空間。
「不要和美聯儲對抗」是華爾街的古老咒語,近期投資界則流行「新名言」:「不要和特朗普及馬斯克對抗」,意指在投資時不要看淡特朗普主張的政策方向,也不要沽空馬斯克的特斯拉(TSLA.US),過去幾年凡是看淡特斯拉的投資者都被「打臉」,特斯拉的股價過去5年升了12倍,市值達1.19萬億美元,馬斯克的個人身家更超過4,000億美元,是世界首富,更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衝破此門檻的富豪。強積金專家GUM常務董事陳銳隆昨日表示,今年特朗普重掌白宮,他的政策有利當地公司,料會吸引更多資金回流美國市場,美元將繼續強勢,打工仔新一年的強積金部署,仍然可以放眼美股市場。
陳銳隆指出,受惠美聯儲減息,強積金去年股債齊升,相信這一升勢有望延續至2025年第一季。去年「美國股票基金」上升了23.2%,跑贏一眾股票基金,大幅跑贏混合資產基金、固定收益基金等類別。今年特朗普重掌白宮,其提倡「美國優先」政策,配合美聯儲減息,下調企業稅稅率等,將可刺激美國企業投資及推動經濟發展,參考特朗普首個美國總統任期時上半年美股的表現,料上半年標普500指數有10%上升空間。
進取投資者 股票投資可佔八成
故此,陳銳隆建議,較進取的強積金計劃成員,資產中80%可配置於股票基金,可繼續首選美股基金,其次為港股基金。港股在中央政府推出刺激措施的情況下,料今年上半年或可錄5%回報。但陳銳隆亦補充,內房債、地方債等總和龐大,就算10萬億元人民幣特別國債落實,內地挺經濟措施的規模可能還要進一步加碼才有望推升港股。此外,他預期特朗普上台後會公布一系列關稅措施,令進口商預先累積庫存,內地首季出口可能進一步向上。
專家推薦押寶美股,事實上,從資金流向也可見打工仔早已「用腳投票」。GUM的統計顯示,截至去年11月,強積金資金轉入「美國股票基金」持續穩居淨流入最多的基金類別,共錄得178億元轉入,是獲流入最多的基金類別;而截至去年6月份,強積金投資於北美洲的股票整體總值已經超越港股。
特朗普上個任期 美股累漲56%
在特朗普首個總統任期(2017年1月20日至2021年1月19日),道指由19,827點升至30,930點,4年間累升56%。
不過,陳銳隆亦提醒,地緣政治及關稅問題將會影響今年的投資氣氛,投資者應避免將雞蛋集中於單一市場。偏好低風險的強積金成員可考慮配置保守基金,建議將80%資產配置於保守基金,藉以獲取較穩定回報。該行指出,如俗稱「懶人基金」的「預設投資策略—核心累積基金」,去年的回報也達10%,在混合資產類別中排第三位,由去年初至去年11月底,錄得78.18億元的資金轉入,是2024年資金淨流入第二多的基金類別。至於「預設投資策略—65歲後基金」的回報為3.1%,在一眾混合資產基金指數中排名第七位。
減息步伐放緩 不利債券基金
陳銳隆還認為,今年宜避開債券市場,市場預期在特朗普主政下,美聯儲今年的減息步伐會放緩,債券市場將受到美聯儲減息口風及經濟數據等消息左右,債券基金面臨壓力。他預期美聯儲今年只會再減息2次。去年債券基金表現不濟,2024年截至12月27日,環球債券基金錄得負回報(-2.9%),港元債券及亞洲債券基金分別只賺2.3%及1.6%。另外,歐洲經濟進展不濟,今年強積金成員也應避免投資歐洲市場。
三大利好 美股基金年升23%最勁
強積金顧問公司GUM昨公布,受惠美聯儲減息,股市債市齊升,2024年強積金(截至12月27日)的回報率為9.3%,較2023年的3.5%明顯上升。其中,整體股票基金指數錄得14.2%升幅,跑贏混合資產基金指數(升7.6%)及固定收益基金指數(升2.3%)。在一眾股票基金指數當中,表現最好的是美國股票基金,去年回報23.2%,其次為日本股票基金(回報20.4%),香港股票基金(追蹤指數)則排名第三,回報為20%,至於大中華股票基金則排名第四位,回報為16.2%。
減息AI概念特朗普新政利好
綜合市場分析,受惠三大利好,包括美聯儲減息、AI概念推升英偉達(NVIDIA)等科技股,以及特朗普重掌白宮並擬推出的措施,包括下調企業稅、放寬金融業監管等,將有利推動美國經濟與企業盈利增長,因此美股基金持續表現良好。至於港股,中央政府推出「政策組合拳」刺激內地經濟增長,有利香港股票基金與大中華股票基金的表現。另一方面,由於去年日圓兌美元貶值,為日本出口以至經濟增長表現帶來正面影響,因此去年日本股票基金的表現亦相當亮麗。
今年策略|乘國策順風車揀個股 科技股「中特估」最佳搭配
去年強積金大豐收,打工仔人均賺近2.3萬元是4年來最多,強積金投資的是基金,打工仔若想在個股上尋寶,大行亦有不少推薦,其中科技股及「中特估」是最獲青睞的板塊。
海通國際日前發表2025年港股投資報告,表示當前港股和A股的估值仍處於歷史低位及全球低位,A股及港股的總市值只佔內地及香港GDP僅86%,遠低於美國及大部分其他國家和地區,故此仍看好港股今年將繼續上行,當中,信息技術類股份的市值以及高息紅利股的市值,合計超過70%。該行認為,科技股及「中特估」板塊,更能受益於未來科技產業的發展趨勢,和潛在的估值修復機會。事實上,大行普遍也認為,科技股與「中特估」仍然是投資首選板塊,而消費類股份也可看高一線。
受益於內地AI產業加速落地
海通國際稱,2025年仍會繼續看好科技板塊,具體包括AI基建股、AI應用股等,將受益於內地AI產業的加速落地;新質生產力則有望受益於國家政策的持續加碼以及政府基金、地方專項債等資金支持。此外,遊戲、傳媒等文化產業,也有望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同時,AI數據中心需要大量能源支撐,也會驅動內地能源產業鏈、新能源和新材料等相關產業的加速發展。
高盛在1月亞太區策略報告中,按盈利重評領先指標(ERLI)準則,列出推薦的買入港股名單(見表)。當中便包括大量高息或派息穩定的股份,例如建行(0939)、港交所(0388)、長和(0001)、中銀(2388)、港鐵(0066)、郵儲行(1658)、太古A(0019)等。受惠估值重估的股份則包括平保(2318)、國壽(2628)、人保(1339)、濰柴(2338)、中金(3908)及時代電氣(3898)。
交銀國際的報告亦指出,2025年港股後續走勢將取決於兩大關鍵:一是內地經濟基本面持續改善,尤其是消費、地產等重點領域的恢復情況;二是海外貨幣政策降息節奏和空間的變化。在內地有望推出更寬鬆的政策,與加強刺激內需下,該行看好消費類股份,包括家電、運動鞋服等可選消費品,以及新能源車板塊,都可直接受益於內需刺激政策和消費升級。
穩定現金流和高息板塊受捧
除消費股外,交銀國際也指要關注科技創新領域,包括科技互聯網、半導體和人工智能(AI)三大項。考慮到市場波動風險,建議配置具備穩定現金流的高息板塊,作為組合的防禦端,當中以能源、公用股及電信股最為突出。
中金展望2025年亦提出重點關注三類領域:一是行業自身供給和政策環境充分理想的板塊,例如互聯網等部分消費服務、家電、紡織服裝、電子產品;二是有「國策」支持板塊,如具「以舊換新」概念的家電、電動車、自主研發的電腦、半導體等;三是穩定回報,如高息「中特估」股份,尤其是手頭淨現金相對佔比高的股份。
(來源:香港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