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久慧
上周六(4日),筆者觀看嶺南大學與香港電台合辦的2025/26財政預算案公眾諮詢活動《眾言堂》,市民的美善令筆者深受感動。無疑對香港有深厚感情的人,才能講得出在座各位的肺腑之言,而從這些善良質朴的香港市民身上,帶出了解決財赤問題的正確方向:只要堅守香港精神,人人以大局為重,無私為他人着想,定能紓解財赤。
長者無私 共度時艱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將於下月底公布,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親身與現場約130名市民交流意見,直接聽取民意,機會寶貴。據筆者所見,現場逾半是長者,衣着樸素,料多來自基層。
香港是一個缺乏完善退休保障的社會,長者多靠個人積蓄養老,但發言的長者們,卻無一人要求政府加長者福利,僅一人要求政府維持2元乘車優惠,反而有退休老友記歐生,自述每月領取約1600元「生果金」,認為非常足夠,懇請當局無須每個財政年度均檢討加幅,他同時明白到2元乘車優惠對公共財政造成巨大負擔,「靈魂拷問」港鐵及巴士公司能否酌量盡社會責任,少收部分長者票價,從而減少公帑負擔。
此言不禁令筆者想起1961年約翰甘迺迪就職時那句傳世金句「莫問國家可以為你做什麼,要問你可以為國家做什麼」,一位升斗市民尚且以香港社會福祉為念,願意勒緊褲頭,共度時艱,輪番加價「向錢看」的公交公司高層們會否汗顏慚愧?
關愛社會 推己及人
這邊廂,長者嚴女士亦非為自己謀福利,她的發言非常簡短,心疼四五十歲港人既無資格申請公屋,也無錢買居屋,辛勤工作半生卻「竇都冇」,何以安居?那邊廂,穿紅色格子衣的年輕市民李先生同樣非為自身利益發聲,他關注到自己居住的租置屋邨住戶漸趨老齡化,不少早年買了公屋單位的長者戶每月僅靠4000餘元的政府津貼過活,但差餉地租管理費等雜項開支均有所上升,特別是獨居長者一力承擔,經濟壓力更大,以致需要考慮出售自住的單位,李先生希望政府加強支援。
老實說,與司長級官員當面對話的公眾諮詢直播節目非常罕有,當時現場舉手的市民很多,獲得發言機會的幸運兒非為自身利益,而是為無力發聲的「沉默」社會弱勢說話,所展現出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推己及人情操,令人動容!
正正因為香港是一個關愛社會,才有這種互相着想、體恤他人難處的大愛義行。應對千億財赤,當局削減某些開支是意料中事,有幸站在鏡頭前的市民,既非擔心政府「cut到自己頭上」,也非力陳理由「搶公共財政資源」,反而是為眼前更困難的人發聲,實屬難能可貴!
精英「瞓身」 同舟之情
財赤下不少輿論建議政府帶頭節流,從公務員減薪做起。市民伍先生有一個更妙的提議,他點出本港精英階層若能與700萬市民「同撈同煲」,憂戚與共,自然財赤可解。他指出,全港公營部門及公共機構約有4萬高層人員月收入超過10萬元,不需要他們減薪,但求他們須將一半酬薪投資在香港,從而新成立一個「瞓身」投資基金,負責這個基金的投資人亦必須「瞓身」,將其身家押注在這個基金,這個基金絕不投資海外,全額「瞓身」投資在香港的各行各業,減低本港企業融資成本,大大增強經濟活力。
基金一旦虧本,全港精英階層都會「損手爛腳」。至此,不僅全港精英之間「荷包相連」,全港精英與本地企業及本港經濟亦「荷包相連」,一榮俱榮,一敗俱敗。瞓身同坐一條船,定能發揮同舟之情,精英們一方面添拚勁幹好本職工作,更會金睛火眼盯着社會各行業,痛斥各類弊端,力主各種改革,總之,傾盡全力捍衛自己的投資,守護荷包,亦變相守護了香港。
這位市民的發言看似異想天開,實則基於社會現實。筆者曾在《高官議員齊落水 真金白銀同舟情 積金回報有着落》文中直接指出香港強積金因設有「供款封頂」而淪為「窮鬼遊戲」,無論月入多高,每月供款最多只須供1500元。於是乎,精英階層每月只支付「飲餐茶」的小錢給強積金,他們怎會在意積金表現。基層升斗市民反而變成了強積金的主要注資者,試問集中「窮鬼」投資的基金,怎麼可能發達?任何社會事業都需要監察,只有高官、專業人士及社會上層與升斗市民看齊,同樣供足月薪的5%,這樣有了切身利害關係,精英才會積極監察投資,每季問責,督促基金經理加把勁,從而睇實整個社會普羅市民的血汗錢!
重推租置 生財之道
「租置」是當日《眾言堂》節目的熱門詞,來自南區的市民健仔建議政府重推公屋租置計劃,助「無殼蝸牛」上車,筆者身邊來自觀塘的冰姐一聽,馬上豎起拇指,盛讚「市民心聲」,附近不少市民亦紛紛點頭稱是,而陳茂波司長亦答應會與房屋局商議。
過往廿年樓價高企,令有意置業的基層市民望而卻步,現時樓市下跌,正是已累積一定購買力的普羅市民入市良機,不少中低價私樓持續錄得成交,就是例證。人人渴望有個屬於自己的安樂窩,有瓦遮頭,但現時本港生活成本高,年輕人組建小家庭後未必有財力支付私樓首期,若能重推公屋租置計劃,定必大受歡迎,讓年輕人以可負擔的樓價邁出置業第一步,同時激勵他們向上流動,更能增加庫房收入,對解決政府財赤非常有效。
民意真摯 司長情真
兩小時的公眾諮詢是一場成功的「雙向奔赴」。市民基於自身閱歷,絞盡腦汁,力所能及地提出大量具建設性的詳細建議,力求集思廣益,大家齊齊「度橋」,眾志成城為政府解困分憂。每一字一句,細品之下都展現出港人的優秀品質,不為自身謀利益,反而「孔融讓梨」,積極建言,務求將有限的公帑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上。
而陳茂波司長明白市民擔憂,親身解惑,謙卑聽取民意,亦與市民有商有量,數番情理兼備的解說,以大量數據釋除市民的疑惑,和善耐心地解釋政府理財政策背後的考慮,在聽到市民發自肺腑的分享時,坐在前排的筆者更見司長紅了眼眶。司長也讓市民放心,強調當局有信心能在三數年內恢復財政收支平衡,不但透過節流控制開支,開源方面也以「能者多付」為原則。
廣開言路 民意如山
司長要走時,剛走下台就被不少市民簇擁着他,沒機會發言的白髮蒼蒼老人家抓緊時間講述自己的看法,情理兼備,大家都暗暗點頭。香港的成功並非僥倖,而是700萬港人共同奮鬥的成果。多少老一輩港人身無分文,赤手空拳白手起家,成就香港傳奇。那一股開拓進取、刻苦拚搏、自強不息的香港精神,正是港人最大的財富。
誠宜多辦公眾諮詢,廣開言路與民共商應對千億財赤的辦法。最重要的是,從普羅民意中展現堅韌不拔的香港精神,從一張張平凡真摯的口中道出香港社會的美善,以人感動人,以心觸動心,積極凝聚民心,提倡推己及人,共塑同舟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