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致力打造國際人才集聚高地,吸納全球優秀學生是關鍵之一,惟如何平衡資源維持教研質素和招生競爭力亦是相當大的挑戰。近日各所大學相繼發布2025/26學年收生資訊,記者整合發現,新學年八大將首次全線調升加非本地生學費,當中港中大每年學費增加3.3萬元至17.8萬元,以增幅計屬八大最高;而港大按學院收費後,理工醫科學費較今學年大增3.6萬元,其他學院則增加1.6萬元;至於香港教育大學,2025/26學年非本地生學費亦大增15.2%至16.7萬元。
其他大學方面,嶺南大學加費約一成至16萬元;香港理工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學費均由16萬元增加至17.5萬元,增幅為9.4%;而香港科技大學加幅相對較小,但學費亦從17萬元增加至18.5萬元,升8.8%。此外,香港城市大學加幅只有6.3%,加費至17萬港元,為八大院校中最低。
港大回覆查詢時指,該校會每年審視學費金額,並根據通脹率上升等因素而調整學費,2025/26學年入讀建築學院、文學院、經管學院、教育學院、法學院及社會科學學院非本地本科生學費將增至19.8萬元;而牙醫學院、工程學院、李嘉誠醫學院、理學院、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及創新學院學費則增至21.8萬元,是由於STEM相關學科需要使用實驗室等設備並投放更多人手及資源,成本高昂,故需收取部分成本費用。而截至2025年1月初,港大收到非本地本科生的報名人數已較去年同期錄得增長。
設獎學金為非本地生減負
港大又指,有提供多種類型的獎學金及助學金,以減輕非本地生的學習和生活負擔,更特別與世界各地政府機構就獎學金事宜進行商討及合作,期望為更多具潛質的海外學生提供來港升學的機會及支援;而該校今年更新設名為HKU TECHNOVATION的入學獎學金,旨在表揚選修與STEM相關學位課程的優秀學生。
港中大則提到,今次是該校七年來首次調整非本地生學費,以應對通脹壓力,而由於非本地生的獎學金是以學費為基準,因此學費調整後獎學金金額亦相應增加。此外,該校於大學、書院、學院及學系層面設有多項獎學金、助學金及獎項,以表彰學術成績優異,或在創意、社會服務、領導才能等非學術領域有傑出表現的學生,鑒於非本地生入學申請增加,校方希望未來能增加非本地生獎學金的名額。
教大回覆時亦指,為符合收回成本的原則,會定期審視課程成本以及參考其他本地大學的學費水平,適時調整非本地生學費,是次加幅主要考慮全球消費物價指數上升,相信有意來港升學的非本地生,會以本港大學教育的質素及畢業後的就業發展為主要考慮因素。
教大下學年起亦將大幅增加本科課程非本地生入學獎學金名額,以吸引更多成績優秀的非本地生報名。
本地生27年來首加費
除了非本地生外,去年6月特區政府已宣布,由於多年來高等教育的成本呈上升趨勢,2025/26學年起,八所資助大學香港學生的學費亦將會連續3年增加,平均每年加幅5.5%,為本港大學學費27年來首次調整。
港生就讀本地資助大學的學費,自1996/97學年以來一直凍結,而特區政府原設定了18%的學費成本收回率的目標,惟因為成本上升,實際收回成本比率近年持續下跌,今學年已降至12.5%水平。為於公共財政紀律、學生負擔能力、積極推動高等教育發展間取得平衡,新學年起八大資助學士及研究院課程學費將由現時的42,100元,分3年增加至2027/28學年49,500元,而副學位課程則由15,040元上調至17,800元,相信學生能負擔每年較溫和的加幅。而針對有經濟需要的學生,特區政府的專上課程學生資助計劃助學金及免入息審查貸款亦會調整金額,支援學生就學期間的學費及相關開支,確保不會因財政困難影響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來源:香港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