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近期外界再現有關「香港聯繫匯率制度」的討論,隱現出市場對國際地緣政治衝擊因素的憂慮。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今日(14日)在回應點新聞提問時表示,聯繫匯率制度是過去幾十年香港保持繁榮穩定的重要基石,「該制度也是目前最恰當的制度」。她並指,有市場觀點認為「港元是否需要與美元脫鈎,並與人民幣掛鈎」,將港元與美元脫鈎的做法不利於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長遠發展。
公開資料顯示,香港的聯繫匯率制度自1983年實施以來已超四十年,期間經歷多次經濟與利率周期,並成功應對了多次全球性或區域性金融危機,成為與香港經濟金融體系密不可分的組成部分。
很多人將中國香港財政盈餘的下降,歸咎於聯繫匯率制度。汪濤對此並不認同。她強調,對聯繫匯率制度而言,最重要的是外匯儲備,而不是香港特區政府的盈餘赤字。她續稱,香港特區政府完全可以通過發行債券的方式為赤字融資,不需要賣出美元資產。事實上,內地政府也支持香港保持現有的聯繫匯率制度,相信聯繫匯率制度不會改變。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一年全球匯率市場波動劇烈,不少非美元貨幣兌美元均有貶值,惟港元兌美元匯率始終保持穩定。主流觀點認為,港元匯率的穩定,及聯繫匯率制度是吸引國際投資者以香港作為金融交易平台的主因,有助於保持香港地區的持續繁榮。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余偉文日前表示,港元市場按聯匯制度設計平穩運作,自去年9月中以來港元兌美元匯率一直在7.75-7.85浮動區間的強方窄幅上落,足見市場對該制度的信心。他強調,聯繫匯率制度採取最高度透明化、制度化的貨幣發行局模式,在實際操作上恪守嚴謹的紀律,加之香港4200多億美元的龐大外匯儲備,相當於整個貨幣基礎約1.7倍,有充足能力確保聯繫匯率制度的暢順運作。
(點新聞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
相關閱讀: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