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師說新語|共創明「Teen」:點燃希望 啟發未來

文/張琳

1月12日,第二期「共創明『Teen』計劃」畢業典禮在啟德體藝館圓滿結束。這場盛大的典禮見證了4000名學員的學習成果和成長故事,也為香港教育界帶來了深刻的啟示。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等高官出席典禮,展現政府對青少年教育的高度重視。

「共創明『Teen』計劃」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跨部門行動小組主導,通過政、商、民合作,專注幫助來自弱勢社群的中一至中四學生。第二期組織了19個內地研學團,讓學員親身感受國家發展的成果。這些活動不僅為學員提供了寶貴的學習機會,更讓他們建立自信,找到人生方向。作為一名中學教師,我深受這次活動的啟發,不禁思考,香港的教育應如何藉助這類計劃,激發青少年奮鬥精神,避免「躺平」現象,並為他們的未來創造更多可能性。

多樣化體驗:開拓青少年視野

「共創明『Teen』計劃」的一大亮點,是為學員組織了豐富的交流團和工作體驗活動。根據《世界生物精神病學雜誌》的研究,人在戶外活動的時間越長,大腦灰質比例越高,這與信息處理和記憶力有密切關係。換言之,參與多樣化的活動和環境變化,能有效促進腦力發展。通過參觀內地企業、接觸不同行業,學員不僅增強了對未來的想像力,還能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的興趣與能力。這種「行萬里路」的教育方式,為香港教育界提供了新的啟發:學校是否可以增設更多實地學習和工作體驗的課程?讓學生從課本走向真實世界,親身感受不同職業的需求和挑戰。

教育的啟示:讓青少年擁有「被允許的自由」

年輕人需要的是自由去思考,但也需要指引去選擇。香港的教育界需要重新審視傳統教育模式,是否能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同時提供必要的指導。「共創明『Teen』計劃」的友師制度,正是這種指導的典範。友師不僅是導師,也是朋友。他們以身作則,幫助學員建立自信,為他們的未來導航。而政府、商界和民間的合作,則為這一指導提供了資源和保障。未來,我們是否可以進一步擴大友師制度的覆蓋範圍,讓更多青少年受惠?

從「躺平」到奮鬥:教育的挑戰與突破

近年來,「躺平」一詞在全球年輕人中引起熱烈討論,折射出部分青年對未來的迷茫和無力感,甚至選擇放棄努力。然而,「共創明『Teen』計劃」的成功為這一現象提供了全新的啟發。年輕人是否真的願意「躺平」?又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他們陷入這種消極狀態?如何激發他們內心的主動性,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帶着這些問題,我們不妨看看成都「先鋒社區」學校的一個例子,或許能為我們提供更多思考的角度。這所學校對「躺平」的學生採取「允許」和「理解」的方式,尊重他們的選擇,並鼓勵他們探索自己的道路。一名原本因沉迷網遊而退學的學生,在學校的鼓勵下,成為了一名每天練習十個小時的電競選手。他的奮鬥故事說明,躺平並非終點,青少年只需要一個能被理解的環境,以及一份能觸發他們內在潛能的動力。正如「共創明『Teen』計劃」微電影《信》傳達的信息,與其強行糾正學生的行為,不如創造一個多元包容的環境,讓他們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提供更多選擇和支持,或許就是激發他們奮鬥精神的關鍵。

「共創明『Teen』計劃」的成功,不僅體現在學員的成長上,更為香港教育界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實驗和參考範本。通過多方合作,創造多樣化的學習體驗,並以理解和支持為核心價值,這個計劃為青少年帶來了希望,也為香港的未來注入了新的活力。只要我們共同努力,給予青少年足夠的資源和空間,他們必定能為自己的未來創造奇跡。教育的使命,從來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點燃希望,啟發每個年輕人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條路。

(作者為未來教育協會學生事務部總監)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師說新語|共創明「Teen」:點燃希望 啟發未來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