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黎岩
《偏偏喜歡你》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歌王陳百強苦戀何超瓊的心聲吐露,當年金童玉女癡戀的淒美愛情,雖然終迫於現實無奈痛斬情絲,唯一首曾公開表白心意的《偏偏喜歡你》唱響兩岸三地,着實令聞者心酸動容。早前有報道指何超瓊一年前在酒吧獻唱,選唱的依然是《偏偏喜歡你》。只要唱到這首《偏偏喜歡你》,自然而然就會想到陳何苦戀。惟近期正在內地熱播的一部電影,正是「盜取」了這首傳頌一時的名曲之名,應迎合時下正熱議的電騙狂,改名為《騙騙喜歡你》。
何以電騙經年累月屢禁不止,何以騙徒騙騙喜歡你,令人痛心疾首甚至家破人亡的電騙罪行,為何猶如春天的韭菜,割完一茬迅疾又長出一茬?涉及的中國、緬甸、泰國、老撾及台灣地區的政府真的就束手無策嗎?外界有一個簡單天真的想法,電騙所仰仗的無非是電力及網絡資源,只要當地政府痛下決心痛下殺手,斷電斷網,豈不是輕而易舉即可撲滅罪火?但問題是罪案依然日漸猖獗,大有如加州上火愈演愈烈之勢。這當中固然有緬甸地方勢力從中提供保護傘的可能,也有騙徒狡兔三窟的可能,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受害人的單純天真及某些方面不能公開的擔憂所致。所以說,騙徒偏偏選中你,而你又偏偏被騙,可能需要從多方面做出檢討防範。
有鑒於騙徒近期專揀選港漂學生落手,香港大學16日向學生發出電郵,指近月有超過60名港大學生墮詐騙案,損失超過6,000萬元,且受害人多為內地生。這其中的問題就值得社會深思,並有助於從中找到有效防範的可行性。
其實,騙徒揀選港漂學生確實顯示了騙徒的「高明」——對時事的洞悉與把握。自去年以來,本港多間大學揭發了有黑中介為謀取暴利,為有意入讀本港大學的內地生炮製各種虛假的學歷及成績證書,大學本着開門辦學有教無類的精神,不虞其中有詐,只要書面材料符合基本規條,便予錄取。結果因為種種原因,或入境或登記學籍或考核等等,意外曝光材料虛假,並遭大學開除學籍。更有部分學生惹上官非,早前有位美女學生即因憑藉伯克利分校學籍的虛假資料獲得本港入境處批出簽證,現正排期等候司法聆訊,非但一定支付的70萬元中介費雞飛蛋打,甚至還要為此背負牢獄之災。
俗話說,身正不怕影子斜,內地不時爆出官場中人被騙徒成功敲詐勒索的個案,受害人之所以肯輕易就範被騙,可以斷定其身一定有屎。當然,對於被電騙黨禍害的受害人,也不能一概而論,比如之前被騙往泰國又轉運到騙徒淪陷區的內地小明星,當然是求名求利的名利心切切,結果吃盡了苦頭,全賴有強大祖國的後援,才能安然脫險。這其中其實也存在另一個問題,只要不貪,只要有點基本的常理,理論上講,應該不會成為騙徒的碟中餐杯中物。
入境處處長蕭澤頤早前就拍胸口保證,只要你接獲的是聲稱內地官員甚至執法人員的調查電話,那一定是騙局中的騙局,無論是內地還是香港的執法人員,斷然不會採取如此方式騷擾奉公守法的公民。
再回到校園,其實,包括本地學生的眾多校園大學生都先後收到過各種各樣的電騙電話或短訊,包括近期由正規電訊公司發出的「溫馨提示」:你與某某公司的合約已經生效,根據該合約,將從你銀行戶口直接扣除相關費用若干萬元,如有疑問,請致電xxxxxxxx。類似這樣的電騙短訊,乍看起來,頓覺大事不妙,無拉拉少了數萬大銀,及時着急忙慌地致電騙徒,結果是意亂情迷之間,中招被騙,被套取銀行戶口等個人私隱資料,最終成為受害者。
三年多前來港、在港大就讀書的一位內地同學就遇過電話詐騙。她兩年前收到電話,稱是快遞包裹內有「比較敏感的東西」,需要扣留,並要求她提交資料。她當時花了數分鐘才意識有可能是詐騙,幸報不失。事實上在,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騙徒編造不到的謊言。更為可怕的是,騙徒還會窮追不捨,之後還會再編造出更加「可信」的理由,繼續行騙該同學。據悉,詐騙集團對被騙入行的電騙者定有一定的業績指標,如未完成即慘遭毆打斷糧虐待。如是,騙徒也不得不具有相應的「敬業」精神,騙起人來,不僅非常專業,而且還十分敬業,十分執着。
據悉,本港與內地相關部門正研究不同方案,加強內地來港學生的防騙意識,要求他們來港前先填寫防騙問卷是其中一個研究方向。但是,這類問卷內容較為初階,雖則確實有助學生增強防騙意識,但針對日新月異的騙術,必須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因為詐騙案往往涉及金融系統、電訊營運商及社交媒體,建議可參考先進國家做法,修例強制要求金融機構、電訊機構與苦主共同分擔相應的責任。以促使社會各界共同提高防範意識並做出適切改善。在當局推出防騙APP之後,騙案雖有所減少,但仍未至杜絕根治,因此,執法部門以及大學管理方,確實有必要加強更為適用的宣傳防騙手段。
當然,為着清掃詐騙土壤,當局應與內地攜手,就黑中介製作虛假文憑學歷成績等犯罪行為,展開專項懲治,從源頭杜絕利用虛假資料來港讀書的行為。另外,提醒望子成龍的父母親,如此違法操作,分分鐘會令到自己的愛兒驕女成為騙徒的目標,最終成為人財兩空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