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譚鎮國
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國家要在五年內「提高航運保險承保能力和全球服務水平,推進海事仲裁制度規則創新」,並「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現時國際航運法律規則使用普通法,而香港是全國唯一實施普通法的地區,亦是資金流動最自由的地方。放眼全國,香港最有條件助力完成國家任務。
施政報告指出,政府會打造香港成為領先國際航運中心,推動大灣區航運協作。隨時代發展,要振興香港的航運業,關鍵是提高香港高端航運服務的規模和影響力,並加快構建綠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
根據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香港排名全球第四。按上海航運交易所的資料,2023年遠洋國際貨櫃船在香港港口停留的平均時間遠低於世界前20大貨櫃港口的平均值,顯示香港港口的高效處理能力。海運服務業方面,香港的船舶註冊廣受國際認可,以總噸位計全球排行第四位。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BIMCO)在2020年將香港列為四個指定仲裁地之一,與倫敦、紐約和新加坡看齊。
雖然如此,國際海事仲裁屬航運服務下游產業,現時上游的航運金融和保險合約條款大多訂明要在倫敦解決爭議,所以無論香港官員多麼勤力外訪宣傳,成效仍有待提升。我們必須壯大航運服務業,以吸引航運相關公司在香港制定合約條款。但海運服務高度專業化,而香港現時較為缺乏航運金融和保險人才,亟待本土化培養及外部引進。
政府宜與業界保持緊密聯繫,協助他們滿足不同的人力需求,包括鼓勵本地培訓機構完善有關專業的培訓,並與國際行業團體和培訓機構建立合作關係,促進香港成為國際高端人才聚集地,以推動高增值海運服務業蓬勃發展。
此外,構建綠色能源加注中心也是重要一環。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憑藉優良的地理位置及良好的港口安全紀錄等優勢,多年來是華南第一大加注港口,加注量於2023年排名全球第七。隨着國際海事組織制定目標於2050年前後實現國際航運淨零碳排放,業界已開始轉用低碳甚至零碳的綠色船用燃料。內地是包括綠色甲醇等多種綠色船用燃料的主要生產地,營運亦相對具競爭力。憑藉背靠祖國的優勢,香港可以從內地進口綠色船用燃料,建設穩定的綠色船用燃料供應鏈,以發展成為高質量的綠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從而發揮固有優勢,提升港口競爭力,成就領先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
唯有壯大香港的航運服務業,加強培養和引入航運服務人才,並構建經濟高效的船用綠色能源加注中心,才能發揮固有優勢,將香港打造成世界領先的國際航運中心,助力國家達成二十屆三中全會有關航運的目標。
(作者為全國青聯委員、深圳市政協委員、新界社團聯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