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品評四方|警惕美國 學習美國

文/關品方

戰略上警惕美國,戰術上學習美國。中國向美國學習的原則是擇優捨劣。中美合則兩利,應該互相學習。問題是不少中國人都這樣想,但美國政客不是這樣想,十分遺憾。

197年前,在珠海市香洲區南屏鎮,被譽為中國留學生之父的容閎出生。他7歲時(1835年)到澳門讀書,19歲到美國留學,22歲入讀耶魯大學,成為該校創校以來第一位中國留學生。容閎26歲(1854年)大學畢業,獲耶魯大學文學士學位,是第一個受過完整美國高等教育並取得本科學位的中國人。容閎28歲(1856年)來到香港,以香港為駐地,前後長達6年。1862年,他去安徽省安慶市拜會曾國藩,被委派到美國購買機器,為洋務運動添磚加瓦。1870年(42歲),容閎提出派遣留學生赴美接受教育的計劃,通過曾國藩和李鴻章奏請清朝政府,獲得當年的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批准。曾李兩人委託容閎跟進辦理,翌年在上海創設幼童出洋肆業局,容閎隨即赴美為首批留美幼童安排衣食住行和就讀學校。

從1872年首批30名幼童啟程出洋到1875年,每年一批,有4批共120名幼童到美國留學,直到1881年被清朝政府叫停如數撤回為止。

1896年,容閎已經68歲,轉向實業興國,把主要精力放在成立銀行和建造鐵路等計劃上。1898年百日維新,容閎利用其在北京金頂廟的寓所和康有為及梁啟超共商變法大計,在幕後出謀獻策。當年康有為40歲,梁啟超25歲,可以說是老中青三代合作。1900年,容閎(72歲)在日本與孫中山(34歲)初次見面,徹夜長談,縱論謀求強國富民之道。從那時開始,他堅定支持孫中山的革命行動,因此以垂暮之年被清廷通緝,被定性為「要匪」和「國事犯」。1903年,容閎在美國出席梁啟超(30歲)的演講會,和梁啟超重逢後,安排他參觀耶魯大學,並一一引薦當時仍在美國活躍的昔年留學幼童。在隨後的幾年,容閎持續幫助梁啟超開展工作並為他籌款。

容閎和孫中山相交長達12年。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他寫信給孫中山,表示中國人民正處於自己主權的最高峰,呼籲革命黨人順從人民的聲音,建立自主獨立的民主共和國。1912年,容閎在美國東岸耶魯大學附近的寓所逝世,享年84歲。

筆者認為,容閎主持的留美幼童計劃將永垂青史。他由於深受美國文化的影響,認為如果多數中國人能像他那樣到美國接受教育,了解和認識西方的人文與自然科學,回國後對中國進行改革,中國便可以發展成為像美國那樣的發達國家。晚清時代的中華民族沉痾不起,百廢待興;容閎的想法切中了中國那個舊時代的呼聲。他因此定下目標,為中國官派學生的創舉四處奔走。容閎當年抵達的美國,是一個全世界最年輕的發達國家,立國只有71年,一片欣欣向榮,熱情靈活,自由奔放,揭櫫民主自由、平等友愛,和當年封閉落後、國弱民貧的清朝簡直南轅北轍,有如天壤之別。

舊中國有很多方面要向這個新興國家學習。120名學生遠赴美國留學,容閎分配他們到東北部新英格蘭地區的美國人家庭寄宿,適應美國的生活。他們以驚人的速度跨越語言障礙,成為成績優異的學生,適應美國激揚跳脫的文化氛圍,後來進入耶魯大學、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這批受到西風美雨熏陶的中國學生,回國後在中國礦務、鐵路、電報、醫療、軍事、外交、政治等方面都卓然有成。120人之中,來自廣東省有84人(其中珠海23人,香山39人),廣東省佔70%;今天的中山和珠海佔全體學員的52%,佔廣東學員的74%。120人之中,來自富裕家庭和貧窮家庭的大約50比50,後來都表現出色,有些在中國近代歷史更是相當傑出的人物。可見學無貴賤,不問出身。其中最重要的五位,詹天佑是中國鐵路之父,唐紹儀是中華民國首任內閣總理,唐國安是清華大學首任校長,梁敦彥是清朝外務大臣,梁晟是清朝駐美公使,梁如浩是交通大學創始人。

容閎的後人包括容永道,是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的高級合夥人。留學幼童之中有容星橋,香港崇基書院院長容啟東是他的後人。容啟東的女兒容應萸是筆者在日本留學時的同窗。至於唐紹儀,筆者早前已詳細介紹過,不贅。他的家族繁衍,後人除了筆者的老師唐東海和留守珠海故居的唐景曇之外,還有唐寶珊。香港島西半山的寶珊道就是以她命名。

容閎在他的自傳中,有以下一段文字,筆者幾番細讀,深有感慨。他寫道:「在艱辛的人生中,一個人必須是一個夢想家。這樣才能夠完成可能成功的事。我為了求學問而不得不努力工作。我應當盡力利用自己所學到的有限知識。與其只我個人受益,不如成為我們民族所有的福祉。我不斷更換和改變工作重點,只是為了弄清楚我怎樣才能夠使自己成為一個造福於中國的人。」

1997年11月1日,江澤民主席訪美期間在哈佛大學發表題為《增進相互了解、加強友好合作》的演講,特別提到:「中美兩國人民的友好交往已經有200多年歷史。1784年,美國商船中國皇后號遠航到中國。1847年中國最早的一批留學生容閎等人赴美求學。許多中國人參加了美國的建設事業,不少美國人同情和幫助過中國的民族解放。他們的動人事跡,我們永遠記在心中。」

幾天前天特朗普宣誓就任新一屆美國總統,演詞大言炎炎,口號是MAGA,本質是擴張碾壓。中美現時正處在激烈抗衡之中,是歷史轉折的關鍵時刻。回顧過去178年來中美人民交往的歷史進程,值得我們冷靜思考。回顧容閎一生思想上和行動上的演變,要了解到美國對華政策在1912年後、1949年後、1979年後、以至從2008年開始到今天一路走來的曲折迂迴,才能夠對中美互動的過程有明確的認識,明白到美國政客現時以中國為敵的淺薄無知。

總而言之,容閎以「中國留學生之父」的懷抱,致力中美人民友好往來,為了追求中國趨於文明富強之境的夢想,為此嘔心瀝血付出、百折不撓尋求救國之道,值得高度肯定。終其一生,他參加了推動中國近代史進程的五件大事:第一是幫助開創了中國近代工業,興辦了江南製造局;第二是從1854至1872奔走呼號18年之久,促成幼童留美計劃,先後組織了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學。1881年後仍繼續支持他們成長;三是參與1898年變法維新,在幕後支持康有為和梁啟超;四是促進共和革命,在幕後支持孫中山和興中會/同盟會;五是開拓了太平洋兩岸西學東漸和東學西漸的雙向文化交流事業。

從長遠角度看,這五件大事正正就是反映中國過去185年來奮發圖強,從半封建半被殖民的低谷走到如今初步繁榮富強的境地可以和美國分庭抗禮,堪稱半部中國近代歷史的軌跡。筆者認為,對美國在過去180多年、尤其是戰後80年來的轉變,香港特區的年輕人需要對美國制度的本質有深刻的正確認識。

中美兩個大國的互動,影響力波及全球,要強調文明互鑒,和平友好,良性互動。我們向美國學習,宜乎取長補短,擇優捨劣。國家在深化改革和拓寬開放的過程中,容閎過去曾為封閉的中國打開了邁向世界的大門,開創了留學教育的先河,培養了一批強國棟樑之材,深刻影響了中國近現代歷史的進程。縱觀歷史,容閎這種以個人一己之力牽動歷史發展趨勢的成就相當罕見。今天,美國政客採取敵視中國的態度,必須高度警惕。長遠而言,改變不了我們對中美人民友好往來、互相學習、相得益彰的歷史進程的信心。前提是軍事上保衛國家安全,關鍵是文化上站穩道德高地。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品評四方|警惕美國 學習美國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