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蔣湖
教育局日前舉行傳媒午宴,局長蔡若蓮等出席,回應了眾多傳媒及家長朋友關心的教育議題。蔡若蓮表示,當局正檢視專上院校取錄學生時的「本地生」定義,包括考慮會否影響人才來港意欲、本港競爭力等,令大學學位競爭更公平。這應該是教育主管部門負責人最近比較清晰的回應,相信可以平復部分家長的疑慮。
這其實是個新話題。事因2022年12月底始政府推動高才通等人才計劃,藉此帶動專才子女來港讀書,使社會關注到這些學生如以「本地生」身份升讀本港大學,是否會與原有本地生爭奪升學資源,會否造成不公平。根據大學聯招辦法(JUPAS)網頁,只要獲簽發受養人簽證/進入許可證時未年滿18歲,均視為本地生。
對本港而言,出現這一議題本該是個「甜蜜的煩惱」。香港已進入老齡化社會,再加上出生率下降以及人口外移潮等原因,本港這10多年出現了中小學縮班殺校趨勢。去年4月教育局推算,預計未來5年適齡升讀小一及中一人口會急劇下跌:小一學齡人口會由2024年的接近5萬人,大跌至2029年的3.15萬人,跌幅逾三成半。其中「重災區」油尖旺區跌幅更高達七成。今年預料只有900名小一學齡人口的灣仔區,料再跌至300人;而居港12歲人口(即中一學齡人口)則會由2024年的6.83萬人,減至2029年5.43萬人,5年間大減1.4萬人,跌幅亦多達2成。這對香港的社會穩定已造成衝擊。
一個青少年人口急劇減少、喪失青春活力的城市,絕非大眾所樂見。對此難以逆轉的人口結構性下降趨勢,通過高才通等人才計劃吸引全世界人才攜家帶口來港工作生活,是緩解人口下降壓力的有效辦法。所以,此「甜蜜煩惱」的出現應該不是壞事。
從來港學生會否衝擊既有大學資源這一部分家長關心的角度觀察,有資料統計,過去十年DSE應試人數呈逐年下降趨勢,已從2013年的8.2萬人降至2024年的4.9萬人,應試人數下降了40.2%;JUPAS申請人數從2013年的6.93萬人降至2024年的3.9萬人,下降近43%。而從過去5年規律來看,DSE應試人數穩定在5萬人左右;JUPAS申請人數則穩定在4萬人左右,透過JUPAS獲得遴選取錄資格的比例保持在37.54至40.43%的水平。因此,除非今明等未來年月來港學生人數有突飛猛進增長,不然佔據大學資源一說就只是一種尚待驗證的看法。
當然,部分家長的質疑亦有合理性。比如內地與香港的學業要求不同,一般認為內地課程難度更高,因此英文成績達標的內地高考生如能轉到香港DSE考試賽道,也許更易衝線。這也是這些家長對深圳一些教授香港文憑試(HKDSE)的教學機構擴大招生規模表示擔心和不滿的原因。據稱今年的文憑試有過萬名自修生報考,人數較去年增逾2000人,有家長認為這或意味有大量非本港中學的重考生在報考,會加劇考上本港大學的難度。
此外,去年11月一宗DSE報名考試事件亦增加了本港部分家長的不安感。深圳一間教授香港文憑試課程的教育中心,2023年還能為27名學生以自修生身份報考2024年DSE、並獲香港考評局批准申請,最終9人在港升學,16人在內地或海外升學(該批學生中,部分人本身持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部分持雙程證)。但2024年9月再為62名學生報考2025年DSE時,卻被考評局以種種要求延遲不批。無奈下該中心入稟香港高等法院申請司法覆核,這才獲得考評局批准報考。此一事件的回轉變化,顯示出在嚴肅制度規定之外的複雜一面。
應該說經過數月討論,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雙方意見已表述清楚,接下來應該由教育局應對處理。蔡若蓮就表示,鑒於近年有逾10萬名人才來港,其子女可在港接受基礎教育屬基本權利,但同時亦令大學學位的競爭加劇,因此當局正檢視本港專上院校取錄學生時的「本地生」定義,冀令大學學位競爭更公平。具體做法方面,蔡若蓮表示,當局會參考英國、新加坡等地政策進行檢視,同時考慮會否影響人才來港意欲、本港競爭力及吸引力等因素。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制度,端賴制度執行的公眾認知和社會環境。比如英國大學對「本地生」的資格定義,就要求有永居身份及3年定居英國;美國則有公立和私立大學之分,私立大學對本地生資格定義很簡單,只看學生的高中所在地,也就是說只要你高中是在美國就讀,你就是美國本地生。曾有意見認為深圳的私立教育機構不是學校,沒有辦學資質,不能給學生提供全人教育,所以不應該給予那些自修生報考資格;而在美國,在家教育亦受到多數大學認可。因此,本港的政策要不要調整,需要審慎評估。出台人才計劃的本意,是希望招引更多專才來港,因此政府需要釋放更多善意。如果因此而收縮,會否因小失大,影響人才來港意欲,減低本港吸引力?從政府去年12月還更新合資格高才通高校名單擴大到199間、內地又有人民大學等9所高校新增入選來看,政府應無此想法。
以筆者之見,無論怎樣應對,政策制定都要在公平與制度穩定之間尋求平衡。根據入境處數字,2022年12月28日至2024年9月30日,各類人才計劃抵港的18歲以下子女為43600人,分攤到每個年級,新增學生不過兩三千人。是否可等來港子女入讀人數有倍數級增長後再思調整?政策不是不能動,只是不能貿然動,不然受損害的是政府信用。本港學校有明確政策不接受12年級轉學,那麼這兩年經高才通計劃隨父母來港的高二高三學生,就只能以自修生身份來報考,一刀切對他們是不是也不公平?在尊重法律和制度的基礎上保障香港居民的教育權,既事關公平,也是人心穩定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