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財經觀察|中長期資金入市意味着什麼?

文/蔣湖

日前(23日),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證監會主席吳清及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等相關機構負責人,向公眾介紹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促進資本市場發展的情況。這是對前一日中央金融辦、證監會等聯合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下簡稱《方案》)的進一步解讀和回應。有關方面選擇在特朗普剛剛就任美國總統、對中國政策還陰晴未定,國人則正逐漸進入春節過年心態的時間點來發布《方案》,應該說有特別意味。

市場一般認為《方案》中有三個亮點:

一是確定了中長期資金入市的硬指標。《方案》明確未來三年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長10%;對於商業保險資金,力爭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從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於投資A股;

二是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的經營業績考核,由一年變成三年。《方案》明確提出公募基金、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等都要全面建立實施三年以上的長周期考慮,大幅降低當年度經營指標考核權重,細化明確最大的長線資金—全國社保基金以五年以上的長周期進行考核等;

三是《方案》從3方面入手進一步推動保險資金入市,包括了提高經營效率類指標中的長周期考核權重、實施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指標的長周期考核、推動國有商業保險公司提高投資管理能力等。

在以上三個政策亮點之外,市場最關心的是,這個公募基金和大型國有保險公司的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具體規模,到底會有多大?這對A股又意味着什麼?

先從這個「新增保費的30%」來看,內地多家券商做出測算:中信建投認為規模在1000-1660億元;中泰證券的測算情況類似,其認為2024年A股五大險企保費收入達到2.83萬億元,同比增長5.3%。若能維持這一增速,則2025年保費增長1415億元,若30%資金投資A股則能帶來約500億元的增量資金。而這次發布會上公開承諾的第二批保險資金的長期股票投資試點,將在2025年上半年落實到位,規模不低於1000億元,春節前先投放500億,後續還將逐步擴大;國泰君安的測算更為樂觀,認為預計將為行業帶來約5000億元增量資金。

當然,如上測算都是基於對「每年新增保費」的不同理解做出的,未來實際落地情況還有待觀察。不過不管怎樣,從《方案》細則和新聞發布會上的市場喊話來看,擬投入的真金白銀金額不是小數,更重要的是,預計規模未來還會持續擴大。

這次會議還提出了更重磅消息,即「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來3年每年至少增長10%」。數據顯示,2024年四季度中國公募基金凈值達到32.8萬億元,其中開放式基金達到29萬億元,股票型開放式基金達到4.45萬億元。因此如果未來3年每年完成增長10%的計劃,這意味着僅開放式基金就能帶來每年近5000億元的增量,三年就是近1.5萬億元。

對A股老股民來講,中長期資金入市不是新鮮事,不過這一次不管是資金規模,還是具體細節,都體現出了誠意和緊迫性。客觀來看,在A股市場多年不振後,2024年9月24日由三大金融機構掌門人聯袂出席的那場國新辦發布會,成為A股的重要轉折點。從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的定調,再到各個相關委辦局相繼出台一系列重磅政策,應該說增強了市場信心,使A股迎來反彈。不過在複雜的國際政經形勢及部分利空因素干擾下,隨後數月A股又進入調整期。進入2025年後,A股的波動還在進一步加大。當前臨近過年,疊加特朗普是否出台關稅政策,都牽動市場人士的注意力。

因此,此次《方案》的出台以及吳清等的喊話打氣,表達出國家對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堅定支持,但是否就可以對沖各種不可測因素,提振市場信心,為A股走出新一波行情奠定堅實基礎,見仁見智。最近內地知名私募基金人士林園發表見解認為,目前已是市場底部,A股正處在從量變到質變市場的關鍵期。不過從常識看,要想真正實現A股上市公司與中長期資金的「雙向奔赴」,根本上還是要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提高經營水平,提升盈利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吸引中長期資金的信任和長期關注。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財經觀察|中長期資金入市意味着什麼?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