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廣宇
近期有多間大學學生頻頻墮入詐騙陷阱,單是香港大學就有超過60名學生受害,損失金額高達6000萬港元。隨着科技的迅猛發展,詐騙手法日新月異,尤其在人工智能(AI)技術越趨普及的今天,詐騙行為變得愈加精密,政府和校方亟需加強防騙宣傳和訓練,以應對新型詐術。
時至今日,詐騙手法防不勝防,金額總數也有增無減。繼香港大學上周四向學生發電郵披露詳情之後,城大近日亦報稱超過30名學生遇騙,涉款約1500萬元,突顯大學生受騙絕非單一事件,更呈上升趨勢。據非官方統計,內地在港本科生學生總數約3千人,在非本地學生中佔比最高,達 63.4%。若果再考慮研究生和博士生數字,人數可能超過7千人,數目驚人。由於內地學生人數眾多,有明顯的文化和生活環境差異,部分甚至不熟悉本港法律,網絡安全意識薄弱,自然容易成為詐騙集團的頭號目標。騙徒經常假冒官方機構或學校職員的身份,利用簽證、學籍問題作為藉口,騙取金錢。
目前,多間大學已採取應對措施,例如香港大學就要求內地學生完成警方的網上防騙問卷,否則限制其進出校園設施。校方主動出擊,加強宣傳與培訓,無疑是個良好的開端,但筆者認為僅靠問卷或被動的通知難以真正提高學生的防範能力。大學應採用更具創意的教育方式,例如開發一個互動式的防騙在線課程,通過遊戲化學習,讓學生體驗各種真實詐騙場景,從中學習如何識別和應對騙徒的手法,增強防騙意識。另一方面,校方亦要防範日新月異的AI詐騙技術,尤其是騙徒已經可以通過深偽技術(Deepfake)精確模仿特定人物的聲音和形象,並且利用生成技術將目標的個人資料製作成適合網絡釣魚的詐騙電郵等等。
詐騙問題已經不僅是個人問題,而是攸關整個社會安全的挑戰。為了更好地保護學生。政府應該加強對AI技術濫用的規管,針對利用Deepfake進行詐騙的行為設立更高的刑罰,從法律層面增強威懾力。與此同時,警方亦要積極結合社會各界力量,例如,區議會、三會、工會、辦學團體等等,推動防騙意識的普及,例如,舉辦更多防騙講座、研討會及在線工作坊,幫助學生和市民了解AI詐騙的最新手法,提高警惕性。政府可以製作更多針對年輕人的防騙宣傳材料,包括防騙視頻、社交媒體帖文,以及推廣防騙應用程式的使用,在Facebook、Instagram、YouTube、Threads等社交平台廣傳,從而有效提高年輕人的防範意識。
而筆者作為香港I.T.人協會會長,也期望警方積極推動科技業界的參與,開發針對AI詐騙的防範工具,例如識別深偽技術的應用程式和在線防騙平台,通過大數據和AI運算為用戶提供即時風險的預警等等。除此之外,大學生自身也要加強防騙意識,養成定期查閱防騙資訊,警惕陌生聯絡的良好習慣,不輕易相信來歷不明的電話或信息。
面對詐騙手法層出不窮的現實,單靠政府或學校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唯有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應對AI詐騙的威脅!
(作者為香港I.T.人協會會長、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