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全港目前約有6.7萬名有特殊教育需要(Special Education Needs,簡稱SEN)的中小學生,佔所有中小學生人數的一成,其中,40.8%的學生有特殊學習困難,25.2%被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21%則患有自閉症。據立法會過去十年的數據顯示,公營普通學校中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人數與十年前相比翻了一番。這一數據的大幅上升主要由於學校及家長對SEN意識的提高,以及識別機制的日益改善。

SEN學生完成中六學業後,主要有三個傳統出路:成績較好的學生可進入大專院校繼續升學;成績較遜的學生則可能會選擇到職業訓練局轄下的技能訓練學校接受培訓;至於有多重殘疾或智障的學生,則會進入庇護工場或日間展能中心進行復康訓練。然而,對於那些難以修習更高文憑的學生來說,是否還有其他的職業出路呢?這引發了一個重要的問題:「SEN學生最需要的是學歷,抑或是與社會對接的能力?」
僅5.1%畢業生就業 職場共融現挑戰
儘管社會各界一直積極推動職場共融,但部分企業與僱主對SEN青年的能力和潛力認識不足。據教育局最新數據,在2022/23學年,公營普通中學有特殊教育需要的中六離校生人數約為4200人,當中就業的人數約為220人,其他大部分的離校生則選擇繼續升學。特殊學校中六畢業學生人數約為550人,當中有25人選擇公開就業、16人繼續升學、136人接受職業訓練、212人接受職業康復服務。單從數字粗略估算,特殊教育學生的就業比例僅為5.1%。調查發現,超過兩成的港人不願意與SEN青年一起工作。即便是高學歷的SEN青年,也面臨「搵工難」的局面,例如有SEN碩士生只獲安排清潔工和洗碗工的職位,或是覓得只需中六程度的政府文職工作。
認識SEN學生優點 消除偏見
那麼,SEN畢業生就業率低的原因究竟是他們無力勝任還是社會不能接納呢?立法會議員顏汶羽和區議員葉文斌曾為SEN學生組織咖啡製作體驗坊。顏汶羽發現SEN學生其實也有優點,比如更加心無旁騖、容易專注。「這些學生相比於普通畢業生青年,更能夠適應重複性高、沉悶的工作環境,並從中獲得快樂和滿足感。」當然,顏汶羽補充,SEN青年也更容易出現情緒波動,需要公司提供心理支援。

作為太平洋咖啡Pacific Coffee(香港及海外)的董事及副總經理,葉文斌分享了他們在葵涌中央廚房聘請SEN畢業生的經驗。他說,這些青年在工作中展現出極高的專注度,無論是製作食品還是與職員交流互動,都表現出色。他們團隊合作默契十足,每個人都能發揮自身優勢,共同完成任務。基於這樣的實踐經歷,葉文斌呼籲社會應積極僱傭SEN學生;並建議學校和企業之間可以加強合作與了解、對接畢業生資源;已經聘用過SEN學生的單位應多面向社會分享經驗;同時勞工福利局也可以多做宣傳,幫助SEN學生尋找工作機會。如此推動社會對SEN學生的認識和理解,消除偏見。
引入職業導向課程 做好校企銜接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SEN畢業生的特質,以及如何做好校企銜接,點新聞採訪了中華基督教會望覺堂啟愛學校(特殊學校)的校長梁媛琴。她表示早於畢業之前,高中階段已加入職業導向相關的資歷架構課程,以及工作實習機會,囊括學校服務助理、烘焙杯子蛋糕、台式飲品、O2O店務助理等。點新聞記者了解到,學校可開辦十個資歷架構課程,高中階段的學生最多可選修六科,包括攝影藝術、康體助理、長者溝通、烘培、生活英語及資訊科技助理等,同時掌握社交相處和禮儀。
梁校長還提到,近年亦都有校外隊伍支援離校生18個月,跟蹤工作前兩年的動態,訓練內容包括興趣探索、工作態度、職業安全等,學校亦設有就業培訓計劃,連結有心的商界、社企及機構,為學生提供實習甚至就業的機會。梁校長還有一個願望,就是「溝通前置」,不單單是在學生畢業之後,而是在學生入職之前,就可以讓企業更多地了解和培訓對應的畢業生!
教育局在回覆點新聞的信件中表示,局方除設有面向所有畢業生的生涯規劃資訊網站,每年亦會舉辦「特殊學校離校生的多元出路」簡介會,邀請社會福利署、職訓局及勞工處代表出席,為特殊學校離校生及其家人/照顧者提供早期介入服務及支援,安排離校後的照顧計劃。教育局亦會繼續協助社署聯繫學校,以便開展專隊的工作。

從平等關係出發 共創包容社會
SEN學生在職業生涯發展中面臨着獨特的挑戰與機遇。他們需要較長的適應期,特別需要在生涯發展過程中累積成就感,且適合透過實際體驗來學習。因此,「社會畀機會」顯得尤為重要。
為了幫助這一群體更好地融入職場,學校和企業可以聯合舉辦各種活動,如職場前培訓(包括撰寫履歷、模擬面試)、行業參觀(例如口罩廠、回收便利站、髮型屋、咖啡館、迪士尼等),以及多元體驗活動(如麵包製作、沖泡咖啡、駕駛巴士、廣播體驗、儀容班等)。這些實踐經驗不僅能夠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還能讓青年更加明確自己的興趣和強項。
對於SEN青年來說,在接受個人的限制同時,發掘環境中的資源,了解自己的優勢以及可能遇到的阻力和助力,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與SEN青年同行時,我們應該從平等的關係出發,共同創造一個包容和支持的環境。這樣不僅能夠促進他們的個人成長,也能夠豐富整個社會的多樣性與活力。
(點新聞記者周傾芫報道)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