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疾言
龍蛇共舞迎新歲,新春將至福滿堂。春節是兩岸中國人一年中最為隆重的節日,習俗一般包括吃團年飯、逛花市、派利是(紅包)、訪親友等。在台灣地區,近年則出現了一種有趣的「新年習俗」──「馬拉松式」播放受台灣民眾喜愛的大陸電視劇。島內八大電視台從2022年開始,每逢春節期間,在網上24小時播放《甄嬛傳》,受到島內廣大劇迷熱捧。今年正值大陸電視劇《琅琊榜》開播十周年,台灣緯來戲劇台早前宣布,春節前的1月25日開始在其線上頻道推出《琅琊榜》24小時不間斷播放。這個春節台灣劇迷有眼福了,因為不論是《甄嬛傳》,還是《琅琊榜》,都是製作精良、劇情扣人心弦的大陸電視劇經典之作,至今仍為兩岸民眾津津樂道。由此再次反映兩岸同胞同文同種、文化相通,對於劇情容易心領神會、共鳴共情。
在台島,「煲陸劇」成為春節「儀式」始於2022年,島內八大電視台買下《甄嬛傳》版權,於春節期間全天候不停播放,島內反響出乎意料地好。尤其去年已經是第三個春節播放《甄嬛傳》,但熱潮絲毫未減。《甄嬛傳》一共76集,每集約45分鐘,全劇共3420分鐘、57個小時,播完一輪要2天多。據說,去年春節期間共播放了五輪。當第五輪播放「皇上駕崩」情節時,線上觀看人數高達6.1萬人,比第四輪的4.3萬人還多了1.8萬人,留言區的熱烈討論更被網民們戲稱是線上「大型公祭現場」。最有趣的是,當時《甄嬛傳》只要一播到甘露寺那幾集,線上觀看人數頓時少2萬人,等「熹妃(甄嬛)」回宮後,收視率隨即又恢復高位。所以,有劇迷建議八大電視台應刪去劇中甘露寺的劇情,獲得逾5000人響應參與連署。八大電視台原本堅持「經典戲劇應完整播出」,但在最後一輪「馬拉松式」播放中終於如了網上「小主們」的願,一鍵跳過甘露寺的劇情,直接播放「熹妃(甄嬛)」回宮後的經歷。
台灣民眾對陸劇的熱愛,不禁讓人想起早年台灣影視劇集風靡大陸,包括《包青天》、《星星知我心》、《一剪梅》、《幾度夕陽紅》、《昨夜星辰》、《流星花園》等,當時皆紅遍兩岸。然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些年則是大陸流行文化席捲台島。其實,除了大陸影視劇、大陸流行曲,大陸社交平台、大陸美食也深受台灣年輕群體追捧。民進黨當局搞所謂「去中國化」、搞「文化台獨」注定是一場鬧劇。它禁止愛奇藝在島內落地,不想台灣民眾看到大陸影視劇集,但島內電視台一次又一次重播大陸經典劇集,而且收視率居高不下。它把受台灣消費者歡迎的「淘寶台灣」趕出台灣,島內消費者便直接上淘寶網採購,而且消費金額居淘寶「境外市場」榜首。
正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民進黨當局的「去中國化」行徑不得人心,受到台灣民眾抵制,最終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