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葉紫翎
港股今年IPO市場可望回暖,開年即有布魯可(00325)成為「凍資王」,吸引近9000億元資金認購,短短幾日飆逾50%。投資者發現「谷子經濟」這一陌生而新奇的概念在股市爆火,在資本市場掀起了一陣來自二次元的旋風。
去年9月下旬以來,港A資本市場顯著回暖,橫空出世的「谷子經濟」尤其受到各路投資者關注。Wind數據顯示,谷子經濟概念指數從下半年起就開始出現明顯漲幅,截至12月4日,累計漲幅達到35.01%。另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超過80家公司納入了IP經濟(谷子經濟)概念。
在線上,淘寶數據顯示,過去一年「谷子」相關商品銷售達1700萬件,同比增長近400%。閑魚發布的《2024閑魚二次元痛文化報告》顯示,2024年閑魚平台的「谷圈」(圍繞谷子形成的愛好者交流與交易圈子)閑置交易單量同比增長了170%,其中「痛文化」相關商品的新發數量同比激增268%,僅「痛包」這一品類便在去年賣出25萬隻。
在線下,作為二次元商業體的代表,上海百聯ZX創趣場去年前11個月的銷售額同比增長76%,客流同比上升40%。西安小寨銀泰城在2023年年末完成了「二次元爆改」,調改後的客流與2023年同期相比增加了近75%。
2024被視為「谷子經濟」爆發元年
「谷子」這個詞彙本身是跨文化產物,最初源自英文Goods,泛指一切貨品;後來以片假名「グッズ」形式被引入日本。所謂「谷子」其實是英文「Goods」的普通話譯音,近年來泛指動漫遊戲等版權作品的IP衍生商品,例如海報、掛件及公仔等等。這一相關經濟趨勢最近幾年在內地掀起熱潮,被統稱為「谷子經濟」。
據IP來源,常見的可分為國谷、日谷;根據價格,通常分為普谷、「湖景谷」和「海景谷」(價格依次遞增);根據品類和材質,可分為「吧唧」(英文Badge音譯,即徽章)、公仔、亞克力、紙製品、「谷美」(即對「谷子」進行美化)等。此外,購買「谷子」通常被成為「吃谷」,而購買谷子的地方則能稱為「吃谷地」。

例如,布魯可獲得授權生產的日本動漫《火影忍者》的角色玩偶,就是一種「谷子」(Goods)。近期,很多人搶購收藏的Chiikawa、LABUBU、Jellycat等玩具,也是「谷子」的例子。
隨着近幾年Z世代的影響不斷增強,二次元文化也在不斷擴圈,「谷子經濟」作為二次元文化延伸出的新興領域,開始愈加受到市場關注。據央視報道,內地去年「谷子經濟」產值達1689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逾40%,估計到2029年將進一步倍增至3089億元人民幣。
同時,越來越多的購物中心開始向ACG方向的轉型,為「谷子經濟」提供有歸屬感的空間,並因此收穫了不少人氣。
「食谷股」悶聲發大財
所謂「食谷股」,意指生產或銷售正版授權相關IP衍生商品的公司。本港最具代表性的必然是泡泡瑪特(09992),年初至今股價飆升3.5倍,成為食谷股悶聲發大財的投資代表。
近期IPO的布魯可也是「谷子經濟」的主要推動者之一,該公司獲授權生產《鹹蛋超人》、《變形金剛》、Pokémon、HarryPotter等400多款IP積木玩具,去年上半年銷售額達10.5億元人民幣,按年飆逾兩倍,被譽為「中國版樂高(Lego)」,亦可說是繼市值逾1200億港元的泡泡瑪特之後,中國「谷子經濟」第二大玩家。
再來,則是Chiikawa概念股名創優品(09896),公司於今年4月開始與知名日漫IP Chiikawa合作,在內地多個城市開設期間限定店,發售多款聯名商品,而快閃店所到之處都受到年輕人熱捧。而香港限定店於去年6月開幕時也是人山人海,引發了現象級消費熱潮。名創優品於去年8月7日至今年1月3日期間的股價上漲73.21%,期間共錄得37.51億港元的資金流入。

此前,名創優品首家全球級MINISOLAND壹號店在上海南京東路開業,匯集全球知名IP,成為眾多年輕人的「吃谷」聖地。據介紹,這家近2000平方米的大店試營業首月銷售額達到1203萬元(人民幣),創全球門店月銷售新紀錄。2024年Q3相比Q2,名創優品二次元專區門店增加300家,二次元類目的銷售業績環比提升50%。
除了在前綫銷售的公司外,在幕後接單生產的公司,有老牌玩具股德林(01126)。德林主要以OEM(代工生產模式),其產品包括毛公仔和手辦,均為谷子經濟的受益者。
「谷子店」拯救老商場
在整體消費降級之際,銷售「谷子」的商店卻逆勢擴張。尤其是在上海百聯ZX創趣場、武漢潮流盒子X118、西安小寨銀泰城等以二次元為主題的垂類商業體大獲成功後,各地的商業體迅速掀起了一股「二次元爆改」的潮流。這不僅支撐出租率和租金收入之餘,更重要是帶來龐大人氣,吸引年輕人光顧,有助「搞旺個場」,所以近日有「二次元拯救老商場」的講法流行。
谷子店的快速擴張是24年谷子熱潮中最顯着的現象。根據小紅書博主的數據,截至目前,內地谷店數量在30家以上的城市至少有39個,合計谷店數量高達3239家。2024年11月,內地新開業谷店128家,12月更是增至335家,其中僅江蘇一個省份單月新增56家。
在城市分布上,上海、北京和成都的谷子店數量位居前三,分別為308家、221家和211家。目前,內地的谷子店多集中在消費力水平較高的一線及新一線城市。
情緒消費的一場大勝
當前新消費群體崛起,消費習慣和消費心理發生了重要變化也是「谷子經濟」崛起的關鍵因素。現代人本身具有「收藏」的慾望和需求,但每一代年輕人追求的主流收藏品都不相同,例如九十年代青年蒐集「明星閃卡」,00年代收藏「絕版波鞋」,2010年代喜歡popart藝術品;到了現今2020年代,最當時得令就是「谷子」。
以90後和00後為代表的新一代消費者,對二次元文化的接受程度較高,推動了二次元市場規模的持續擴大。隨着年輕一代消費者逐漸成為市場主力,他們愈發追求品牌、文化及個性化商品,也更加願意「悅己」,也就是為情感需求和情緒價值買單。據統計,中國泛二次元用戶已接近5億,堅實的用戶基礎為「谷子經濟」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同時,隨着市場法制逐漸完善,以往受到詬病的「盜版氾濫」現象已大幅改善,有助於支持IP產品經濟發展,現今年輕人樂於花費一百幾十元購買「正版貨」。
隨着圈層群體和文化的破壁與融合,「谷子經濟」還將不斷推動情緒消費走向「舞台」的中央。當情緒消費已然演變成一種消費文化,受到更多人追捧時,還是要警惕其可能帶來的負向效應,比如暴利炒作、過度消費、資源浪費以及環境污染等問題。良性健康發展,始終才是消費狂潮後的正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