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貿易戰再波及香港,昨日首次涉及由香港製造、進口及轉口的商品,與中國內地產品一樣,都要正式報關及加徵10%關稅;價值800美元或以下的香港商品包裹,不再享有「低價豁免關稅」待遇,同樣要交10%關稅。特區政府對美國向香港產品加徵關稅表示強烈不滿,表示將循世貿組織途徑捍衛合法權益。香港貿發局評估,以2023年數據推算,香港出口至美國,而又以中國內地為來源地的產品,佔本港整體出口約3%,預計加徵10%關稅涉約150億港元。美國郵政昨晚則宣布恢復接受香港及中國內地的國際包裹。
在美國郵政宣布恢復接受香港及中國內地的國際包裹之前,特區政府刊發新聞稿,就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和國土安全部發布的聯邦登記冊公告內宣布對香港產品加徵一成關稅,以及美國郵政暫停香港郵政向美國付運內載貨品的郵件表示強烈不滿。
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美國對香港產品加徵額外關稅是無視香港根據基本法第116條及獲世界貿易組織(世貿組織)肯定作為單獨關稅地區的地位。香港是以規則為本的多邊貿易制度的堅定支持者,一直與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貿易夥伴保持建設性及互惠互利的貿易關係。
美對港貿易順差10年2715億美元
發言人表示,在2023年,美國是香港第三大貿易夥伴,雙邊商品貿易總額為603億美元。同時,香港是美國第27大貿易夥伴。美國對香港的貿易順差過去10年達2,715億美元,是其全球貿易夥伴中最高。這些數字清楚說明了香港和美國之間有着緊密的經濟互動,美國企業在香港有龐大的商業利益。
「作為世貿組織的創始成員,特區一直秉持自由、暢通的貿易原則。我們強烈反對任何企圖損害香港聲譽和單獨關稅地區地位的行動。我們敦促美方採取即時行動,糾正聯邦登記冊公告並盡快恢復內載貨品的郵件的郵政服務。」發言人強調,特區政府正密切留意事態發展,假如美方不糾正其錯誤行為,香港將採取一切可能的行動,包括循世貿組織途徑,以捍衛香港的合法權益。
昨晚美國郵政雖然宣布恢復接受香港及中國內地的國際包裹,但無改對港貨及中國貨加徵關稅的影響。早在「特朗普1.0」時代,中國內地經香港轉口去美國的貨品,已被視為中國貨,被加徵關稅,並不會因為經過香港轉口就會獲得豁免加徵關稅,這一點可以從香港近年出口不斷下跌得到印證。因應不同的統計口徑,以特區政府統計處數字,原產地為香港的港產品,每年出口到美國的貨值,僅數十億港元(見表)。
貿發局降今年港出口增長至3.5%
不過,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總監范婉兒昨指出,香港出口至美國,而又以中國內地為來源地的產品,佔本港整體出口約3%,預計加徵10%關稅涉及約150億港元。本港對美國市場依賴度低,對美國出口佔比不似加拿大及墨西哥高達70%至80%,相信限制性貿易措施對香港帶來的影響輕微。但受到新措施影響下,貿發局將本港今年出口增長預測由4%下調至3.5%。
貿發局在2月4日的一篇研究文章中指出,以2023年美國從香港的進口總額超過41億美元(319.8億港元),涉及5,800萬美元(約4.5億港元)關稅,如果再徵收10%關稅,香港產品將面對約4.1億美元(31.98億港元)的額外關稅,中國產品要付420.8億美元的額外關稅。
貿發局數據顯示,2023年香港在美國市場的貿易加權平均關稅稅率只有1.4%,如額外徵收10%關稅,稅率將達到11.4%。中國的稅率則會由10.5%升至20.5%。大幅上升主因之一是內地主要產品,例如智能手機、筆記型電腦或遊戲機不涉及任何常規關稅或第301條關稅。
加稅後中國貨競爭力仍強勁
范婉兒又說,即使關稅導致中國商品價格上升,但考慮到品質及價格,競爭力仍強勁,未必容易找到其他替代品,因此不太擔心美國消費者的所有需求會消失,反而他們可能要承受部分關稅帶來的高價格影響。但她指,關稅實際上由出口商、進口商抑或消費者哪一方承擔,要取決於需求及產品競爭力。
美朝令夕改 學者:反映美政策魯莽馬虎
就美國向港產品加徵關稅,及美國郵政昨晚突然「轉軚」稱恢復接收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包裹,香港城市大學客座教授及MBA課程協理主任陳鳳翔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就指,美方變來變去,反映美國現時政策是在討價還價的魯莽行為,「其實好多都係屬於表面一套,實際上就討價還價,所以在政策上其實就好馬虎」。
香港要擺正位置 做全世界生意
陳鳳翔指出:「其實美國打壓係不會完,因為美國面對本土經濟衰落,所以搵藉口做嘢,如果香港自己不做好自己要做的事,純粹對方打我們一下,我們就反抗一下,如此會相當被動兼不好打。」他建議特區政府現時應該要釐清定位,到底香港想做美國生意,抑或是在大灣區發展策略下,香港要配合其他城市發展針對中東及東盟市場。
特區政府昨晚指,若美方不糾正其錯誤行為,本港將採取一切可能的行動,包括循世貿組織途徑以捍衛合法權益。被問到向世貿投訴是否有用,陳鳳翔則認為此舉多是一些形象意義居多的舉動,因為倘向世貿投訴,有關結果可能需時一年半載後才出爐,對於一些與時間競賽的中小企而言可能已「關門大吉」。不過,他仍然認為向世貿投訴是「值得」,因為美國若不遵守世貿國際標準,「美國仲點做大國呢?但係就唔好諗住佢會幫助到即時效應」。
洪雯:加入更多貿易組織更實際
立法會議員洪雯昨日回覆香港文匯報時也表示,參考「特朗普1.0」時代的情況,雖然香港已向世貿投訴,而世貿亦裁定美國違規,但她提醒世貿裁決並無實際約束力,美國之後亦沒有停止該做法。她認為事件反映世貿處理多邊貿易功能有局限,以世貿作為單一解決爭端平台不足夠,又促特區政府與其他國家或地區建立更多貿易協定,同時爭取加入更多貿易組織,避免過分依賴世貿。

港貨包裹被徵稅 電商最受傷
美國郵政(USPS)昨日突然宣布即時暫停接收由中國內地及香港寄出的包裹,到晚上又忽然「轉軚」稱繼續接收,引發一片混亂。先是令香港郵政及一眾快遞公司措手不及,香港郵政昨早即宣布停收去美國的包裹;然後有關的關稅由誰付,快遞公司又莫衷一是。但美國對香港及中國內地800美元或以下內有貨品的國際郵包徵收10%關稅,無疑是令這些小額包裹成本增加,對電商影響明顯不過。
e+Solutions:清關團隊提供支援
本港電商物流企業e+Solutions副總經理葉翠玲接受香港文匯報查詢時指出,現時客戶經郵政服務前往美國的包裹比率較低,就算美國郵政繼續停止接收由中國內地及香港寄出的包裹,影響也相對較小。該公司反而會密切留意新政策會否影響快遞包裹運送,預計已寄出的包裹,收件人可能須支付額外關稅,未知會否引發退貨及訂單延誤。昨日已留意到快遞公司指新措施會令寄件時間多一至兩日。
此外,如果之後貨品須以正式報關程序(formal entry)方式進入美國,該公司在地的美國清關團隊可提供相關的清關服務支援。而該公司亦會提供FIR (Foreign Importer of Record)服務,協助未在美國設立實體公司的客戶取得海外進口商資格,確保B2C貨品順利通關。
順豐:美國派送暫不受影響
順豐速運回應查詢時表示,香港至美國的派送服務暫不受影響,仍會向美國發送包裹,但因應美國相關措施,會收取一定比例的關稅保證金,亦會調整服務價格。香港順豐發言人透露,美國相關制裁發出後,已跟清關代理商確認,現時進口美國的派送服務暫不受影響。不過,因應美國的關稅調整,會在包裹稱重時預收一定比例的關稅保證金,最終金額會根據美國海關的實際徵收金額,以多除少補的方法計算。未來會根據新政策調整相關服務的價格。
(來源:香港文匯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