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巴黎協定》設定了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革命前升幅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並力求不超過1.5攝氏度的目標。然而,據法新社最新報道,地球氣候對溫室氣體排放增加的敏感度,較原先所想的更高,加之大氣中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持續攀升,使得控制氣溫升幅在2度以內的目標已變得遙不可及。美國著名氣候學家漢森(James Hansen)及其團隊發布論文指出,這一目標已無法實現,並宣告其「已死」。
該論文指出,燃燒化石燃料排放的溫室氣體已使氣候暖化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在2017年首次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並於2020年正式完成退出程序。而在今年1月20日再次宣誓就職後,特朗普又簽署行政令宣布退出《巴黎協定》。
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實施了一系列國家戰略和措施,如構建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推動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結構的優化調整等。在此背景下,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的舉措,中國綠色產業發展可能受到哪些影響?
專家:對中國綠色產業影響有限
針對特朗普的這一決定,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專題研究經濟學家牟昊鑫表示,目前中國的新能源製造行業,如風電和光伏,大部分項目是面向國內,出口到美國的已經越來越少,基本上是沒有了。因此,美國的能源轉型進程是否放慢或受阻,對中國的影響其實並沒有那麼大。
牟昊鑫進一步指出,下一個階段,料中國的能源轉型重心還是會放在國內,包括國內的裝機、電網改造升級等。在出口方面,中國對新能源設備出口的依賴度應該會進一步降低。即使是在海外做項目或出口,大部分也不會是在歐美等發達國家,而更可能是在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地。
全球綠色產業面臨挑戰與機遇
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令全球氣候治理的國際合作帶來挑戰,其再施「退群」計或會使一些國家對自身減排行動產生動搖,部分國家可能會因美國的退出而重新審視或調整本國的減排目標和行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是否會放緩或停止?
牟昊鑫提到,今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所有成員國將更新國家自主貢獻的目標,這將是一個觀察全球各國態度的重要窗口。他進一步指出,中國在COP30上的態度值得留意。中國是否會因美國的退出而轉變態度,還是不變,或者更加堅定地貫徹落實減碳和能源轉型,這將對全球綠色產業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總體而言,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對中國綠色產業的影響有限,而全球綠色產業仍面臨挑戰。各國需加強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這一挑戰。
(點新聞記者章芸菲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