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有片)識「碳」再出發|第四集:綠色建築

【點新聞報道】中國在2020年宣布,計劃於2030年前達到「碳達峰」,並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一般合稱「雙碳」目標)。為了實現這高質量的綠色發展,國家將「雙碳」目標全面融入社會及經濟發展中,為全球氣候治理樹立了標杆。

從沙漠到海洋,從礦區到林場,從城市到鄉村,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用了大半年時間在甘肅、山西、福建、廣東及香港實地採訪,拍攝了十集十分鐘的紀錄片,介紹內地和香港在減碳節能方面的工作,說好國家的「雙碳」故事。內容主要圍繞三個方面,包括氣候變化的威脅、國家政策及措施,以及企業和人們如何在生產生活中減碳等。該系列紀錄片名為《識「碳」再出發》,已於1月16日公布,並藉此呼籲大家積極主動參與減碳工作,投入綠色生產和生活。

廣州-灣區智造MIC製作現場。

第四集《綠色建築》

帶你探索環保低碳的建築是如何建造的。無論是私人住宅項目採用的組裝合成法,還是香港理工大學的低碳建材,都展示了綠色建築的無限潛力。取材自沙漠螞蟻的創新建築塗層,到節能效益顯著的低能耗建築,每一個環節都在證明綠色建築如何在出生、成長到消亡過程中實現再生循環,成為真正有生命力的建築。

香港作為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建築領域碳排放佔城市總量超過50%,推動建造業綠色轉型勢刻不容緩。綠色建築通過應用創新技術與可持續設計理念,從全生命周期角度降低環境負荷,其中組裝合成建築法(MIC)更被視為重要突破。MIC技術的推廣充分依託於大灣區產業鏈優勢,通過預製件工廠化生產,提升施工精度至毫米級。東京街首個MIC私人住宅項目,採用來自廣州的預製組件,以「搭積木」方式迅速建成198個單元,不僅減少碳排放,更降低施工噪音與廢棄物,實現了效率與環保的雙贏。

廣州-中建四局科創大廈光伏百葉。

配合綠色建築的是綠色建材的廣泛應用。其中,香港理工大學研發的再生透水磚,利用建築廢物循環再生技術,大幅降低了生產過程的碳排放。更具突破性的是仿生技術領域的創新:受沙漠螞蟻散熱機制啟發的建築塗層,實現「無電製冷」功能,有效降低對空調的依賴。

香港紅磡體育館天台塗無電製冷塗層。

國內首座超150米近零能耗建築已在廣州啟用,集成了光伏幕牆、騎樓冷巷等多項綠色技術。這些實踐有力印證,綠色建築不僅能在建造階段減排,更可在運營期間持續節能,產生長效環保效益。憑藉大灣區產業鏈整合與建築技術創新的雙向發力,建築行業正加步邁向更綠色、更可持續的未來。

主持人在香港理工大學。

相關閱讀:

(有片)識「碳」再出發|第一集:隴上新綠

(有片)識「碳」再出發|第二集:零碳先「晉」

(有片)識「碳」再出發|第三集:青山綠水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有片)識「碳」再出發|第四集:綠色建築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