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dw-media.dotdotnews.com/dams/product/image/202401/28/65b5e92ce4b017d96e70b33b.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1200)
文/鄧飛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將於本月底發展,據財金官員透露,2024/25年度綜合赤字將會超出原先估算,高達約千億元。面對環球經濟不明朗,美聯儲減息步伐不及預期,政府要確保公共財政穩健性的同時,亦要敢作敢為,勇於擔當,為香港發掘經濟發展動能,跨越轉型難關。
儘管財政儲備急速減少,尤其是短短六年蒸發約一半,喚起各方關注,但香港仍是全球少數擁有財政盈餘的城市,有大約六千億港元儲備,公共債務也處於較低水平。若果以GDP佔比計算負債,美、英、法、日、意等地已超出其GDP規模, 相比之下,香港僅佔9%至13%左右,發債規模仍屬合理。
而事實上,政府不僅需要審慎理財,還要適當地未雨綢繆,為未來投資,擴闊收入來源。以往,香港經濟過度依賴金融業,實體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經濟多元化推進不足。適逢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新政府通過加徵關稅向多國施加壓力,以改善對外貿易逆差。外界普遍預料,關稅戰持續開打,勢必會推高美國生活物價,令惡性通脹死灰復燃,進一步影響美聯儲的減息意欲。另一方面,環球經濟結構正經歷巨變,無論是英、法、德等地去工業化,抑或是商業房地產低迷,都充分反映俄烏戰爭和新冠疫情的餘波仍未消退,有必要提防大規模衰退的風險。
在如此複雜多變的環境下,特區政府更加不能單靠賣地和印花稅收入,節省開支來改善收支平衡,畢竟金融和房地產等行業容易受到利率波動影響。筆者認為,政府需要制定有效政策,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實現公共財政穩健發展。
舉例來說,政府可以發揮香港國際化優勢,加快教育產業化,打造留學經濟,帶動教育、住宿、零售及餐飲等相關行業的增長,創造更多、更大的經濟動能。要知道,美國單是2021-22學年的國際學生,就為當地帶來338億美元的經濟貢獻,創造335萬個就業崗位。香港作為國際都市,擁有五間全球百大頂尖學府,絕對有條件、有實力在留學經濟大展拳腳。
再例如,政府可考慮引入營運基金模式,由經營方負責管理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部分具商業化運作潛力的公共設施,提高運營效率,減少政府財政負擔。新措施有助推動公共服務結合市場化改革,實施嚴格的身份驗證及監察機制,杜絕「霸場」及「炒場」行為,讓更多有真正需求的市民能夠使用場地,促進公共資源的公平分配。
歸根究柢,環球經濟複雜多變,為官者越是艱險越向前,越是艱難越擔當,政府必須以識變、應變、求變的態度,應對結構性轉型的挑戰,尋找新的經濟動能。只要政府經過深思熟慮,且決策過程中保持公開透明,讓市民清晰了解政策措施的全貌及其具體影響,筆者相信普遍市民都是理性務實,願意同政府共度時艱,跨越挑戰。
(作者為立法會議員、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教聯會副會長)
![](https://dotnews-static.dotdotnews.com/img/icon/Revision20230612/noLike.png)
![收藏 收藏](https://dotnews-static.dotdotnews.com/img/icon/Revision20230612/shoucang.png)
![取消收藏 取消收藏](https://dotnews-static.dotdotnews.com/img/icon/Revision20230612/shoucangactiv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