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黎岩
移英港人在不得不忍受英國天寒地凍的自然環境的同時,還不得不面對英國脫歐之後物價騰飛的生活現實。更為要命的是,受制於脫歐的直接影響以及全球經濟格局的動盪,近年來,英國社會經濟陷入增長停滯與通脹高企的雙重困境,市民生活成本大幅上升,尤其是能源價格的飆升使得普通家庭面臨前所未有的財務壓力。內外交困及心靈備受煎熬,夢想天堂般自由生活的移英港人的日子確實不好過。
面對全球大一統的發展趨勢,目光短淺的英國不願承擔東歐諸國加入歐盟以及中東戰火造成的難民潮,由此給英國帶來的沉重的財政壓力,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脫歐,自以為構築與歐盟的關稅邊界以及利用英倫島的天然優勢,可以置身事外地過上悠哉悠哉的逍遙生活。孰料事與願違,雖然暫時甩掉了東歐及難民的沉重包袱,但由此亦不可避免地失去了自由流通的歐盟大市場,最為直接的結果就是由歐盟、特別是東歐入口的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揚,並受俄烏戰爭的直接影響,導致石油天然氣價格急劇上漲,從而導致連年通貨膨脹,且預期在短時間內將成為英國人揮之難去的魔怔。
數據顯示,英國通脹率自2022年以來持續攀升,2022年7月的CPI同比漲幅達到10.1%,創下40年來的新高。儘管2024年底通脹率有所回落,但2025年初受能源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通脹壓力再次顯現,預計可能反彈至3%。這其中最為關鍵的幾個因素,一是能源價格飆升,英國作為天然氣進口國,能源價格受國際局勢影響顯著。2022年俄烏衝突導致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尤其是烏克蘭去年斷然關閉俄羅斯通往歐洲的過境天然氣管道,進一步推高了通脹。二是面對經濟不振,英國當局在去年的財政預算中採取加稅和增加公共支出,間接刺激了通脹上行。正正因為加徵商業稅率、最低工資的提高以及包裝稅的推出,零售商毫不客氣地將新增成本直接轉嫁給消費者,加劇了物價上漲。
英國高通脹究竟給普通市民帶來哪些負面影響呢?首先是能源費用暴漲,電費和煤氣費的大幅上漲令基層市民叫苦不迭。2022年,煤氣費漲幅高達90%,電費也上漲了47%。本港公用服務價格上漲5%,反對的聲音都會層出不窮,英國煤氣費暴漲九成是什麼概念,相信港人絕對難以體驗箇中苦味。也因此,許多英國家庭不得不減少能源使用,甚至有人因付不起燃料費而拒絕烹飪根莖類(歐洲餐桌上常見的土豆等)蔬菜。其次是食品價格的大幅攀升,受俄烏戰爭直接影響,作為歐洲糧倉的烏克蘭農產品大幅減產,導致英國超市轉而進口亞洲食物,從而造成物價普遍上漲,英國人最常吃的白麵包價格一年半內上漲40%,凍肉雞腿價格漲幅達50%。
在如此猶如寒冬一般的消費環境中,就連英國本土的國民都感覺吃不消,何況這些仍在適應環境中的港人外來戶。在高通脹壓力下,令到移英港人頓失預算,似乎突然間發現,儘管他們在香港有較高的收入及穩定舒適的生活環境,但在英國只能從事低薪工作,收入大幅縮水。例如,有港人表示,其電費上漲80.9%,每月僅僅是能源支出一項便增加了45%。而由於經濟下挫,就業環境就變得十分困難。最大的問題是,英國僱主往往不承認香港非正規大學畢業的學歷,導致許多移英港人長期失業或薪酬待遇下降。有在港從事教育工作多年年薪60萬的張姓教師,在移民香港後,為養家只能轉行做的士司機,且收入極不穩定,日捱夜熬,也只能勉強維持生活開支。
在所謂的理想破滅的無奈之下,部分移英港人因無法適應英國昂貴生活成本而選擇回流香港,這當中除了經濟方面的考慮,亦有氣候、語言、文化、習俗等方面的難以適應,不得不選擇回流香港。正如點新聞日前的相關報道中,移英港人就被網民直斥「窮、大洗、無腦」,不如早點返來啦。
更令移民港人擔憂的是,面對經濟大環境的持續惡化,英國人本能的白種人高高在上的歧視排外心理日趨公開化。英國保守黨黨魁柏丹娜(Kemi Badenoch)2月5日就提出修改移民政策,建議入籍年期由「5+1」延長為「10+5」,且在等待入籍期間,不可以享受包括醫療在內的各項福利。雖然之後有英籍港人保守黨員就澄清,柏丹娜的主張倡議並不包括BNO簽證,但相關的主張也足以令移民提心吊膽。其實,前特首梁振英早前就分析指出,自己曾公開講過英國政府對港人的BNO政策「隨時會改,隨時可以改」,並以1977年出台《英國國籍法綠皮書》為例,英國當時啟動立法程序,取消香港超過200萬英籍人士居英權。梁振英更一針見血地指出,英國政府近年BNO政策「完全是政策上的權宜決定」,是針對中國的政治決定,BNO港人的居留權未必就是鐵定的永久權益,他多次呼籲持BNO打算移英港人「回頭是岸,是時候了」。
總而言之,今時今日英國的客觀現實在在證明,脫歐後遺症將會長期困擾英國社會經濟發展,普通市民生活壓力也完全有可能進一步加劇,英國的未來就如同倫敦的冬天,霧霾重重。而對於移英港人而言,適應新的生活環境需要漫長的時間和雄厚的資源支撐。除極少數逃避法律責任者外,絕大多數移英港人,相信仍然保留有香港特區身份,仍然算是名副其實的香港人,選擇回流只是一念之間,愛港無分先後,只要願意回流香港,服務香港,相信香港社會仍舊會敞開大門,展開雙手擁抱他們。期望這些人,能夠回到自己的故土香港,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正如詩人余光中所言,鄉愁只是一張窄窄的船票。與其感喟飄零燕的鄉愁,不如彌習彌留戀更加熟悉親切的鄉音。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