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屢被質疑「收錢做民調」的「香港民意研究所」昨日(13日)突然宣布即日起無限期擱置所有自費研究活動,並將會轉型甚至結業。
有政界人士指出,民研過往以「學術研究」為名,實則進行政治操弄,煽動社會情緒,誤導公眾,進而擾亂香港的社會穩定和損害國家利益,如今的處境可謂咎由自取。他們說,民研退場不代表過去做過的事一筆勾銷,呼籲執法部門繼續深入調查,如發現曾違法必須嚴懲。
民研在社交平台帖文表示,重新審視未來發展路向後,最近作出決定,即日起無限期擱置所有自費研究活動,包括自1992年開始的定期追蹤調查,以至近期開展的專題研究;但仍會專注籌備及執行現有的委託研究項目,包括現階段經已開始洽談的項目云云。帖文又稱,「民研」將會轉型甚至結業,其主席及行政總裁鍾庭耀歡迎有心人士洽購或接辦。

前副行政總裁鍾劍華被通緝
民研過去屢次在關鍵時刻,假借「學術」之名發表受操控的「民調」結果,其調查方法被踢爆完全不具科學性。民研與其前身「港大民研」又多次被質疑收錢做民調,更可按照金主意思煞停民調「彈出彈入」。在被「斷糧」後,民研又試圖走眾籌路線「掠水」,唯其收費平台開設半年都無人肯付費下載。鍾庭耀仍死撐稱是「現時政策討論同傳媒報道愈來愈少引用具分量和客觀的民意數據」云云。
鍾庭耀早前兩次被警方國安處人員帶走,懷疑其協助在逃人士鍾劍華,又帶鍾庭耀到民研辦公室作進一步調查。鍾劍華曾任民研副行政總裁,去年12月被警方國安處通緝,指鍾劍華涉及煽動分裂國家罪和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
操縱民意煽動社會情緒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陳勇表示,民研如今的處境可謂咎由自取,「正義可能遲到,但絕不會缺席。」陳勇批評民研過往以操縱民意為工具,煽動社會情緒,誤導公眾,進而擾亂香港的社會穩定及損害國家利益,又形容民研的行為如同「回力標」,最終反噬自身。陳勇指出,香港的學術水平和學術自由一直受到國際認可,而對違法行為的懲治正是維護學術自由的基礎,他呼籲執法部門繼續深入調查,不可因民研的暫停與結業而既往不咎,盼其違法行為可受到審判。
立法會議員、工聯會副理事長陳穎欣表示,「民研」過去一直以所謂「學術研究」為名發表言論偏頗的調研,實則進行政治操弄。「若真的如他們所聲稱的奉公守法,豈會有害怕之理呢?」陳穎欣指出,民研退場擱置研究活動並不代表過去做過的事沒有發生過,她認為警方應查則查,一旦發現有任何人士或機構曾違法,包括協助潛逃者、通緝犯,威脅國家安全,必須嚴懲。
備受質疑|借「民調」政治操弄 為違法「初選」設計投票系統
民研行政總裁鍾庭耀,過往多年一直以學者身份作包裝,以所謂「學術研究」名義炮製「民調」,曾被揭發民調機制極度不公,被嘲為「鍾氏民調」。
「鍾氏民調」的問卷設計向來有明顯導向性,內容以偏概全,甚至有操控樣本、自創標準、偷換概念、暗置傾向以及調整權重等操作,以達到其想要的民調結果。
在此基礎上,「鍾氏民調」長期進行政治操弄。2016年,反中亂港頭目戴耀廷提出意圖影響立法會選舉的「雷動計劃」,「鍾氏民調」通過發布所謂「滾動民調」為反對派「配票」。2020年,以戴耀廷為首的一批反中亂港分子發起違法「35+」計劃,意圖進行顛覆活動。民研正正負責設計「初選」的投票系統,並提供其黃竹坑總部辦公室作為點票及傳媒聯絡基地。
長期接受英美組織資助
「鍾氏民調」更收秘密資金進行民調。美國中情局多年來以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及分支美國國際民主研究院(NDI)等組織資助「鍾氏民調」。
2004年立法會選舉時,鍾庭耀就承認接受NED和NDI資助。2012年立法會選舉時,有消息人士更爆料「鍾氏民調」收取英國網絡觀察基金會給予的五萬英鎊進行民調。
《大公報》曾於2018年取得前「民主動力」召集人鄭宇碩助理張達明提供的電郵檔案,檔案顯示NDI於2014年曾撥款資助民主動力做2016年立法會選舉活動,包括由鍾庭耀負責的港大民研民調,NDI更指點改問卷題目等。其後港大民研經理李偉健承認曾收NDI錢做民調,及按金主意思煞停公布民調結果。
「鍾氏民調」操作手法
操控樣本
不是搞隨機抽樣而是在特定群體中大做文章,通過受訪者使用語言、年齡等縮小了調查區間,以達至有政治指向性的「調查」結果。
自創標準
不剔除極端評分,不能反映真實情況。例如2014年「鍾氏民調」聲稱時任特首梁振英的民望評分「不合格」,後來被揭發近千名受訪者中逾六成給予合格以上,只因有數十人給予0分而拉低平均值。學術界都對此感到嘩然,認為調查未有剔除極端數據樣本,結論不能反映現實亦不科學。
偷換概念
涉嫌通過調查路徑限制,限定調查對象,譬如「鍾氏民調」2021年12月發表的一個調查,聲稱訪問了6400人,但當中竟有超過5400人自稱為「非建制人士」,被各界質疑是「反政府人士意見調查」。
暗置傾向
民研曾在進行「香港市民身份認同調查」時,偷換概念將「香港人」和「中國人」選項並列,向市民灌輸「香港人」獨立於「中國人」。而民研亦設置有「投白票」選項的「民調」,誤導市民。
(來源:大公報)
更多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