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為在香港教育界進一步推動國民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加強對民族復興和國家安全的關注與使命感,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香港和平發展基金於今日(22日)共同主辦2025「國民和國家安全教育」研討會,並聯同香港多家教育機構協辦。政務司司長陳國基為研討會作視頻致辭。全國政協常委、香港和平發展基金主席姚志勝,全國人大代表、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黃錦良致辭。
今日研討會由前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勵進教育中心理事梁愛詩,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勵進教育中心主席范徐麗泰,前全國政協委員、行政會議成員鄭慕智圍繞多個國民與國安教育議題進行主題演講,並與出席者進行互動交流。活動共有超過600名學校校董、校長、講師、教師、學生,及其他嘉賓參與,深化對國民及國安教育的認知。

陳國基視頻致辭表示,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隨着香港國安法及維護國安條例落實,國家安全在香港得到更有效保障,讓社會可以在安穩環境下,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他提到,去年4月成立的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會協調政府部門和非政府機構,推動愛國教育,小組會從學校教育、本地社區、歷史政經文化以及傳媒宣傳這四大範疇,全方位做好愛國主義教育的工作,令愛國精神扎根香港。他以學校教育為例指,教育局與相關部門一直緊密合作,支援學校推動國民及國安教育,包括更新國安教育課程框架,推展心繫家國3.0跨校跨界別活動,在內地交流活動增加愛國歷史元素等。
陳國基強調,只有齊心維護國安,社會穩定繁榮才能保障市民擁有幸福的生活,美好的將來,希望學校能積極推動國民及國安教育,令下一代正確認識國家,建立對國家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繼而自發愛護及維護國家。

姚志勝致辭時表示,香港國安法和維護國安條例緊密銜接、相輔相成,築牢維護國家安全穩定的防線,為香港對接國家重大規劃部署、把握國家發展機遇,促進良政善治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他提到,最近中國人工智能企業DeepSeek推出的AI智能平台,在展示國家創新發展強大能力的時候,亦受到大規模網絡攻擊,大家應以此為警示;又期望香港教育界校能按照國內外發展新形勢,促進國民和國安教育推陳出新,緊貼時代前沿,做到國民教育不過時,國安教育守底線。

黃錦良提到,國家近期頒布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提出要深化愛國主義教育,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加強憲法法治教育、國家安全教育等。他表示,近年特區政府和教育相關部門已就國民和國安教育作出不少努力,包括將國家歷史、地理和國家安全等內容納入課程,又組織多元化學習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國安意識;而身為教育工作者,肩負着傳承文化、培養年輕一代家國情懷的重任,必須幫助青少年築牢思想防線。
展望未來,黃錦良建議應從兩方面進一步推進國民和國安教育的工作,首先是通過多元化的學習活動,深化學生學習成效。適逢今年是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也是維護國安條例實施一周年,他認為應抓住契機,舉辦更多具規模的創新活動,結合創新科技以生動有趣的方式,讓學生深入學習國情與國安知識。另一方面應加強教師專業培訓,提升他們培養學生國民身份認同的能力。他強調,教師肩負「立德樹人」的責任和使命,必須不斷提升自身專業能力,當前國際局勢瞬息萬變,國家面臨多種安全挑戰,教師應要對國情有更全面認識,同時深入學習國家安全相關法律條文及原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法律的底線,培養並遵法守法的意識。

10所中小學將獲贈閱大公文匯報章
為更有效推動國民國安教育讓同學了解國情,認識國家歷史文化,閱讀報章絕對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良方。今日研討會同場亦進行了香港和平發展基金公益贈報儀式,共10所中小學將於今年3月3日至6月底學期末的73個上學日中,獲贈閱香港《文匯報》和《大公報》共10,220份。
5所中學分別為: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中學、創知中學、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漢華中學、福建中學。5所小學分別為:大角嘴天主教小學、順德聯誼總會胡少渠紀念小學、浸信會呂明才小學、聖公會油塘基顯小學、嘉諾撒小學。
學生:了解國家文化和歷史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基礎
研討會後,多所學校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並分享落實國民與國安教育的經驗舉措,他們透過課程融入、校園環境設置、課外活動及內地交流等多渠道,培養學生國家認同感和愛國意識。從小學到中學,師生們不僅從學術層面認識國安知識,更從實踐中體會國家安全的重要性,為未來成為維護國家安全的力量奠定基礎。

創知中學校長黃晶榕表示,學校從不同層面推行國安教育,涵蓋多個學科如音樂、體育等,並在校園環境融入國安元素,如在操場設置國歌歌詞,樓梯間展示國家貢獻和發展成就,讓學生一踏入校門便清楚自己身份,時刻感受到國家與自身的聯繫。該校中四學生陳信嘉認為,了解國家文化和歷史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基礎,面對不確定資訊時,可以向家人或老師求助,共同分析以辨別哪些資訊可能對國家有害。
教聯會黃楚標中學副校長溫羽貝則指,該校致力在各科課程融入國安元素外,還會舉辦不同活動和研討會,及讓學生藉內地深度交流親身感受國家發展和文化,增強國家認同感。

該校中五學生陳傑伶提到,網絡安全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作為高中生應提高安全意識,遵守法律,特別是在網絡使用中要注意保護個人信息,防止資料被盜用。中四學生杜培雷提到,國家的軍事安全看似與學生距離較遠,但實際上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以一些非洲國家為例,過去便曾因軍事安全欠理想致礦產資源被掠奪,令經濟衰退及影響民生。他還提到,尊重國旗國歌、關注時事、參與社區服務等,都是學生可以實踐國民教育成果的具體行動。

順德聯誼總會胡少渠紀念小學的副校長何寶琪則指到,課時不足是推動國安教育其中一個挑戰,所以學校會透過課外活動,讓家長陪同小朋友一起認識國安知識。她又建議可因應不同科目的需要安排專業培訓,讓各科教師能更容易於其課堂設計融入國安教育的知識。該校常識科主任巫小芬則補充,現時的STEAM課程也會開始融入國安知識,比如在編程中加入一些遊戲機關,是有關國家安全的法例,讓學生在遊戲的過程中去學習。
該校小六生黃芊悠向記者形容,國家安全就像「超級英雄」,能保護大家免受壞人或危險侵害,讓人安心生活。同班同學張顥霖則將國家比喻為「保護傘」,保護人民和家園。他們一致認為,作為小學生也能為國家安全盡一份力,例如學習國家安全的知識、了解國安重要性、尊重國旗國歌、關注國家大事,並努力學習未來為國家作出貢獻。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楊盈盈、鍾健文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