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烏衝突到明天將滿3年,從當前最新發展來看,這場衝突在今年之內結束的可能性將會很大,不過結束方式卻不是烏克蘭及歐洲國家過去3年內所能預想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過去一個月的種種舉動,包括慕尼黑會議上的發言和沙特阿拉伯的美俄雙邊會談,儼如將時針撥回到冷戰初期,即是歐洲(包括烏克蘭)安全秩序完全由美俄兩個大國閉門決定。面對這個幾十年來未有的大變局,歐洲應該何去何從?

自二戰結束以來,從來沒有一個地區像歐洲一樣把自己的命運緊緊地與美國聯繫在一起,不僅是貿易、金融和經濟高度與美國結合,歐洲也幾乎把自己的防務完全「外判」給美國,藉由美國透過北約給出的協防承諾,抗衡俄羅斯的威脅。不過正因為美國給予的安全保障實在太過令人「安心」,以至於歐洲從來沒有設想過美國可能有朝一日拋棄自己,也沒有準備好怎樣承擔起自身安全需要,儘管克里米亞入俄已經是11年前的事,儘管特朗普首次高舉着「美國優先」口號上台已經是近10年前的事。
美俄閉門話事如冷戰初期
2022年2月24日爆發的俄烏衝突,對於歐洲而言本來是一個警號,不過歐盟領導人卻一直採取逃避態度,他們一方面擔心過度支援烏克蘭會引起俄羅斯報復,另一方面又下意識地認為美國會繼續像過去70多年間為歐洲安全打點一切,獨力擔起支援烏克蘭的重責,直到美國、英國和烏克蘭多番催促,歐盟領導人才開始不情不願地為烏克蘭提供軍援。
隨着特朗普上台,美國對歐洲的態度出現180度轉變,美國不再視歐盟為處理歐洲安全及俄羅斯事務的對等盟友,改為選擇與俄羅斯單獨談判,情況儼如回到冷戰初期美俄瓜分東西歐勢力範圍一樣。歐盟領導人此時才發現,過去3年來他們浪費了無數機會,包括全力支援烏克蘭、助基輔取得更有利談判立場的機會,以及讓歐洲重新建立軍力、不用事事仰仗美國的機會。
如今看來,俄烏衝突很大機會將在第四個年頭內結束,美國與俄羅斯主導的停火結果肯定對雙方有利,美國可以取得烏克蘭稀土等資源,俄羅斯則可以確保對已佔領領土的控制權外,還可重新確立對中東歐地區的地緣政治影響力。歐洲成為大輸家已是無可避免,但未來歐洲在美俄之間的定位是如何,則要看歐盟領導人怎樣應對。
歐可視俄為安全合作對象
新加坡著名外交家馬凱碩近日就撰文,提出歐洲領導人未來可以考慮3個未曾設想過的選項。第一、歐洲應該宣布願意退出北約,因為歐洲國家假如真的按美國要求將軍費開支提升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那麼歐洲將就不再是需要美國的歐洲,而歐洲只有威脅退出北約,才可能引起特朗普的注意,逼他尊重歐洲。
第二個選項,則是歐洲應該像特朗普一樣直接與俄羅斯談判,不要再單純將俄羅斯視為威脅,而是安全合作對象。馬凱碩認為,俄羅斯很可能樂於同歐盟達成公平的妥協,尊重俄羅斯與歐盟之間現有的邊界,並在烏克蘭問題上達成現實的妥協,不威脅任何一方的核心利益。從長遠看,當俄羅斯與一個獲得戰略自主的新歐洲重新建立起某種戰略互信之後,烏克蘭將逐漸成為連接歐盟與俄羅斯之間的橋樑,而不是爭議的焦點。
第三,歐洲應該與中國達成新的戰略契約。馬凱碩指出,美國基於地緣政治理由敵視中國,但歐洲卻沒有理由這樣做,歐洲對中國的敵視只是緣於過往盲目地忠於美國。相反,假如歐洲與中國合作,可以幫助歐盟應對其真正面臨的長期地緣政治噩夢:非洲的人口爆炸。只要中歐合作投資非洲,改善非洲經濟,就可以減少歐洲的非洲移民數量,從而降低極右排外政黨在歐洲上台的機會。
今日就是德國大選,很大機會出任總理的基民盟主席梅爾茨,選前承諾上台後將會加強歐洲軍力,並表示歐洲必須在沒有美國的情況下保衛自己,甚至提出德國需與英法討論「核共享」。基民盟在德國政壇中向來主張跨大西洋安全理論(即是德國以至歐洲的安全應該交由美國主導及負責),梅爾茨更是這一派的領頭羊,他的態度顯示作為歐盟骨幹的德國已經準備好改變。然而梅爾茨到底能讓德國以至歐盟的國防及外交政策出現多大轉變,仍是未知之數,尤其是民調顯示,獲得特朗普政府積極「助選」的極右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將很可能以20%得票率成為第二大黨,從而對梅爾茨的施政產生掣肘。
【匯眼天下】烏國下場有辦睇 美跟班好自為之
文/郭 燁
從2022年2月24日開始,俄烏衝突已經持續3年之久,作為二戰結束以後歐洲土地上持續最久的戰事,這場戰爭的影響非常巨大,軍事上它展示了現代戰爭的全新模式,外交上它改變了歐洲以至全球地緣政治格局,但這場戰爭的最大影響,莫過於向世人證明了美國絕對不是一個可靠的盟友,甚至不是一個可信的合作對象,只要符合美國(隨着政府換屆而改變)的利益,任何盟友皆可棄,這對於仍然甘於做美國跟班的國家來說,烏克蘭的下場可說是一個最大的警號。
按照目前美俄談判的方向來看,辛辛苦苦打了3年仗,葬送無數軍民後,烏克蘭最終還是得把領土割讓給俄羅斯,同時也得把國內的稀土等資源利益拱手讓給特朗普,總統澤連斯基在美俄雙方壓力下預料亦很大機會「無得留低」。
烏克蘭落得今日的田地,錯就錯在錯信了美國。作為與俄羅斯歷史淵源最密切的一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烏克蘭本來應該保持與俄羅斯的良好關係,不過烏克蘭卻在2004年的「橙色革命」和2010年的「廣場革命」中選擇一面倒倒向西方,破壞與俄羅斯的關係。在經歷克里米亞入俄一役後烏克蘭仍然未學乖,繼續深信親西方親美國會有回報,甚至妄想可以加入北約,處處挑釁俄羅斯,最終引發俄烏衝突。
可以說,過去20年間,烏克蘭長期將自身命運託付給美國,誤以為只要跟了美國,萬大事就有美國出頭,不過烏克蘭忘了一點,就是美國從來都不是一個可靠的盟友,自二戰以來,除了歐洲外,被美國拋棄過的國家和政權不計其數,只要不符合美國當刻的政治或經濟利益,任何盟友在美國眼中都可以是棄子。
烏克蘭的下場,應該為其他仍然打算死跟美國的國家響起警號,歐洲已經首當其衝,那麼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盟友又如何?今天,美國為了與中國對抗,日本和韓國這些馬前卒可能還有一點利用價值,但假如某天美國關切的利益改變了,誰知道日本和韓國會否是第一個被出賣的國家?放遠一點,美國與澳洲及英國現在組成了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係(AUKUS),助澳洲對抗所謂敵對國家,但假如哪一天亞太地區真的爆發衝突,誰又保證美國真的會協助澳洲,而不會像現在烏克蘭一樣被拋棄?美國的小跟班們,有烏克蘭前車之鑑,你們可要好自為之。
(來源:香港文匯報 特約記者:徐公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