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慧琼,2月25日在大公報《「一國兩制」實踐新階段筆談》專欄刊發文章《提高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文章稱,「一國兩制」實踐進入新階段,對香港特區的治理水平和效能有了更高的要求。香港要構建符合「一國兩制」發展所需要的治理模式,這對特區政府管治團隊是個重大的考驗,對香港社會也是一個重要的檢驗。
文章指出,構建新階段所需要的治理模式,要善用「一國兩制」、助力國家發展,加強兩地交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動河套創科、加快北都發展,加強聯通世界、提升國際形象,有效改善民生、推動青年上流,建設高效有為政府。
文章指出,善用獨特優勢推動高質量發展,一要健全完善基層治理體系,進一步強化地區專員的統籌、協調及推動職能,應研究賦權地区專員有效統籌地區層面不同部門的政策,共同解決執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難題,保障政策的有效執行;二要善用普通法制度,香港沿用普通法制度既是「一國兩制」之下的獨特優勢,亦有助香港鞏固法治核心、提升國際競爭力。
以下為評論文章詳細內容:
提高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
李慧琼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底在澳門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一國兩制」實踐進入了新階段,並明確提出新時代「一國兩制」實踐的重要使命,殷切期望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團結帶領社會各界搶抓機遇、銳意改革、擔當作為,這對香港特區不斷開創「一國兩制」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也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作用。
夏寶龍主任在學習貫徹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專題研討會上表示,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鮮明提出澳門「要把依法治理和擔當作為結合起來」,這與習近平主席對香港提出的「把有為政府同高效市場更好結合起來」是一致的,都體現了對特別行政區政府擔當作為的期待和要求,對於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和水平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性。夏寶龍主任希望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革新管治理念,破除不合時宜的舊觀念,完善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增強治理效能,以更大擔當、更大魄力、更大決心推動香港、澳門實現更好發展,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堅定引領者、推動者和實幹家。
構建新階段所需要的治理模式
「一國兩制」實踐進入新階段,對香港特區的治理水平和效能有了更高的要求。長期以來,香港的治理模式沿襲港英當局的做法,這既有其現實意義,同時也不能否定所存在的不足。在新階段的發展,香港要構建符合「一國兩制」發展所需要的治理模式。這對特區政府管治團隊是個重大的考驗,對香港社會也是一個重要的檢驗。
善用「一國兩制」,助力國家發展。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彰顯了國家對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視與期許。會議特別強調,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此三者乃香港經濟之基石,亦是香港在全球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的關鍵所在。我認為,當中國際金融中心是重中之重。現時,國家經濟總量在世界排名第二,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但國家的相關金融制度建設,尚未能完全配合總體金融和經濟發展的需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應當利用現有的成熟金融體系及優勢,助力國家金融強國的建設。
為此,香港須不斷鞏固提升金融中心的建設,增強投資者信心,以吸引更多國際資本流入,在保障國家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進互聯互通建設,並積極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同時,香港應主動作為吸引更多優質公司在香港上市融資,充分利用香港這一國際平台,協助企業集資發展,從而鞏固香港作為國際投資市場的主導地位,實現互利共贏。此外,香港金融部門及機構應加強與內地各金融部門及機構例如中國證監會、上海交易所等的交流,探討協調分工,共同開拓國際市場,吸引更多外資和人才,進一步提升香港在全球金融領域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加強兩地交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時代趨勢,亦是推動香港經濟繁榮與民生福祉的必要途徑。香港各界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強的主動性、更有力的舉措,加快對接國家發展戰略、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進一步深化與內地尤其是大灣區內地城市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及信息流的便捷互通。例如,優化口岸通關模式,「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等安排都能夠極大地促進兩地人員往來,無論是商務交流或民間交流,都會更加便捷高效,有助經濟融合發展,加深兩地民眾的情感聯繫,共同促進文化融合。
與此同時,擴大回鄉證在內地的使用範圍及便利性,讓港人在內地的生活更加無縫對接,無論是購物消費、交通出行,還是醫療服務,都能享受到與內地居民同等的便利,有助促進大灣區一體化進程。
推動河套創科,加快北都發展。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是香港與深圳在創科領域合作的重要平台,過去幾年來,兩地創科合作不斷加強,但也要看到,香港目前發展進度明顯落後於深圳,未來要加快各大項目的建設,尤其要進一步提升基建的效率,確保項目按時完成。此外,為加強港深在政策、資金、人才等方面實現更有效的協同,需要創新制度機制。例如「一區兩園」內,臨床試驗的生物樣本及數據,如何有效流通、存儲、試驗及分析;又如,兩地創投基金如何在「一區兩園」自由「兌換」、跨境數據如何更有效實現雙向流通,為兩地科研人才出入境提供便利等等,這些既要中央的支持,也需要兩地共同探索。
北部都會區作為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要區域,雖然已提出多時,但政策執行與規劃審批程序繁瑣,導致項目進展緩慢。特區政府應致力加強政府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建立有效的跨區域跨部門協調機制之外,更要深入考慮如何革新政策執行流程和簡化規劃審批程序。為此,政府可研究引入「特區的特區」這一創新概念,在工程規劃、土地轉換等相關制度及法規上,進行更多的創新改革,力求程序更加簡化、便捷,以助推動北部都會區的快速發展。
加強聯通世界,提升國際形象。香港加強與世界各地的緊密聯繫,是「說好香港故事」及重塑香港的國際形象的關鍵,這需要多策並舉、多路並進。歐美地區一直是香港拓展海外版圖、吸引外來投資的重要基地,與此同時,東南亞地區被視為國際經濟發展的新興區域,而國家亦不斷強化與該地區的合作關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重要性同樣不言而喻。香港加強與這些國家的聯通,引入更多資金、人才及技術,在助力各方經濟發展的同時,擔當說好中國故事、說好「一國兩制」故事的角色。為此,香港應有專門的針對性人文交流策略,開展有效的溝通交流工作,特區駐外地的各個機構亦要做好相關職能,藉此帶出香港獨特的地理優勢、成熟的市場體系、法治環境和自由開放的經濟政策等,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與人才,進一步促進人員互訪與貿易互惠。
另一方面,香港應透過舉辦更多國際高峰論壇,邀請全球精英齊聚一堂,共商時事,讓香港成為國際交流的重要平台,提升香港的國際知名度,並繼續向世界展示香港多元包容與創新活力的國際形象。通過舉辦多樣化的文化交流活動和國際展覽,香港能夠積極主動地展示「東西方文化交匯」的獨特性,以及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卓越能力。這些舉措將有助於香港進一步提升國際形象,並拓寬與國際夥伴的合作範疇。
有效改善民生,推動青年上流。民生問題,始終是香港社會關注的焦點。在住房、醫療與教育等關鍵領域,特區政府需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推動社會解決老、大、難問題。推動青年向上流動是一項綜合性政策,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亦需要政府、企業及民間機構共同努力,為青年提供全面的支援與機會。例如政府及民間機構可加強合作,開設更多實用課程及實習機會,提供多元化的教育及培訓機會,讓他們能夠根據自身興趣與才能選擇適合的發展道路。
建設高效有為政府。要落實好上述工作,必須持續建設一個高效有為的政府。現時政府基建工程年期動輒以十年計,例如現時重點發展的北部都會區,當中所涉及的工程成本高昂,若能簡化行政程序,減少不必要的審批環節,統整建造標準,將能有效提升效率並降低成本;此外,強化科技應用,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例如人工智能及大數據等,亦有助實現公共服務的智能化、便捷化,進一步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質。通過這些措施,讓經濟發展能惠及更多市民,讓公共服務能夠更加高效、透明地貼近市民需求,從而增強民眾對政府的信任與支持。
建設高效有為政府,關鍵亦在於公務員的積極參與。為此,應對公務員團隊設立更科學合理的工作成效監督機制,確保每項任務都能落實到位,還要探討將工作表現與薪酬合理掛鈎的機制,透過適當的獎勵措施,激勵公務員工作的積極性。
善用獨特優勢推動高質量發展
特區政府亟需進一步拓寬管道,廣泛吸納那些立場堅定支持愛國愛港、具備專業能力及卓越管治才能的優秀人才。諸如地區專員、駐內地辦事處主管等都可以考慮公開招聘,以強化政府管治效能、推動香港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一個高效有為的政府,除了上述提到的內部行政改革,政府亦需要一個有效的回饋機制,推動政府施政,此方面需要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立法會議員以及區議員等愛國愛港人士的積極支持,透過集體的參與,深入基層、聽取聲音,並及時有效地向政府反饋,讓政府的管治效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健全完善基層治理體系。完善基層治理是香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石,不僅關乎民眾日常生活的質量,更凸顯特區政府高效施政的能量,而地區專員在地區治理中更擔當關鍵角色,發揮着積極推動作用,因此,進一步強化地區專員的統籌、協調及推動職能,有其必要性。為此,應研究賦權專員有效統籌地區層面不同部門的政策,共同解決執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難題,保障政策的有效執行。此外,專員應更積極協調地區組織包括「三會」及「關愛隊」等,組織多元化的活動,增強居民的歸屬感,並可透過地區組織積極鼓勵居民參與地區治理,並廣泛收集居民意見,為政策制定提供有力的參考。
善用普通法制度。香港沿用普通法制度,既是「一國兩制」之下的獨特優勢,亦有助香港鞏固法治核心、提升國際競爭力。香港應善用普通法制與全球主要經濟體如英國及澳洲等地法律兼容的特點,吸引跨國企業選擇香港作為解決合同爭議的地區,這不單有助香港法院累積處理國際商業糾紛的經驗,更有助強化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以及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的地位。
與此同時,香港應發揮普通法的靈活性與兼容性,以及大灣區具有「一國、兩制、三法域」的特點,積極推動大灣區內普通法與大陸法系的規則銜接,例如試行跨境數據流動規則、個人信息保護標準等,通過這些規則銜接的探索及創新,提升大灣區的整體競爭力,更可為國家法治建設,提供創新經驗。
另一方面,完善的司法體系是維護社會公正與法治的重要基石,隨着經濟發展和社會結構的日益複雜,司法案件數量激增,對司法效率的提升日益成為關注焦點。為應對這一挑戰,司法機構應繼續推動法律科技與普通法的深度融合,例如建立數字化案例庫,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分析歷史判決數據,協助法官迅速檢索相關案例,大幅提升審判效率。此外,司法機構現正推行的「虛擬法庭」亦是重要一環,這些創新措施允許當事人遠程提交文件及參與聆訊,不僅節省了大量時間與成本,也提升了司法程序的靈活性。另一方面,香港應繼續推廣使用調解與仲裁的廣泛性,以此減輕法院負擔,讓司法資源得以更合理分配,從而進一步提升香港的司法效率。
香港現已邁進「一國兩制」實踐的新階段,既迎來發展良機,也面對着諸多考驗。我相信,只要特區政府能夠善用獨特優勢,強化制度的建設及創新、不斷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聚精會神拚經濟、謀發展,定能早日推動香港實現由治及興,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貢獻新的力量。
(來源:大公報)
更多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