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興銀
萬眾矚目的啟德體育園將於3月1日舉行盛大的開幕禮,這是香港歷來最大型的體育基建,有助推動體育、旅遊及盛事經濟的發展,因此備受社會各界關注。但啟德體育園還沒開幕,關於黃牛票的話題卻再次成為城中熱話,這背後反映的問題,以及啟德體育園之後舉行演唱會等盛事活動難免遇到的「黃牛黨」問題,值得社會各界重視。
事件源於啟德體育園3.36萬張門票中,有8500張以10元一張的價格公開發售,門票是實名制登記。8500張公開發售門票掀起搶飛熱潮,一度有超過13萬人排隊,最終只有幾千人成為幸運兒。搶到票的市民,需要在2月27日至3月1日到啟德體藝館,攜帶身份證明文件換領門票。事件到這一步並沒有問題。但由於不少市民對於入場時的「實名」事宜有疑問,體育專員蔡健斌25日於警方記者會上表示,觀眾持實體票入場時,毋須再核對姓名。也就是說,由於入場不需要實名制,相當於所有門票在到手之後都可以公開轉賣,變相給「黃牛票」氾濫提供了機會。
3.36萬張門票中,只有8500張公開發售,其他2.51萬張門票如何分配呢?文體旅局局長羅淑佩早前介紹,約共8300張門票會留予低收入家庭、地區人士和政府邀請的嘉賓;另外16800張由啟德體育園有限公司向贊助商以及合作夥伴、參與啟德體育園籌建和運作的單位分發。市民搶票是實名制登記,但3月1日入場並不需要實名制。所以,門票公開發售當天,網上已有炒賣情況,昨日開始換領門票后,網上交易平台便再次出現炒賣「黃牛票」問題,有人叫價高達1,200元一張,內地社交平台「小紅書」亦有人以人民幣1,000元售出一張門票。
筆者注意到,由於入場不需要實名制,在香港二手交易平台及社交平台小紅書上,還有不少「黃牛黨」在天價收購門票,甚至稱「錢不是問題」。筆者的朋友在去啟德體藝館換領門票之後,亦遇到大量黃牛在場館外面問市民要不要賣票。市民可以將手中10元一張的門票加價賣給黃牛,黃牛再高價轉售,藉此賺取差價。這些問題,都值得政府及相關業界重視,並加以解決。
面對滿天「黃牛票」情況,不少到場換領實體票的市民認為,是次實體票上面並沒有標示購票者基本資料,是造成「黃牛票」的最大原因。相信政府亦認識到這個問題。政府早前表示,實名制購票有助打擊炒賣「黃牛」門票的問題,而且不排除未來與業界商討其他選項,包括研究透過立法及刑事化的方式處理門票炒賣等,不排除透過修訂法例將「黃牛」行為刑事化。
門票炒賣(俗稱「炒黃牛」)問題在香港一直存在,並且非常猖狂。但根據相關部門紀錄,2022年至2024年第二季沒有人因觸犯《公眾娛樂場所條例》第6條而被定罪,亦相當於沒有「黃牛」被定罪。舉報方面,警方沒有備存有關在公眾娛樂場所炒賣黃牛門票的舉報數字,而康文署在期內並沒有接獲相關舉報。也就是說,打擊力度並不足夠,變相導致「炒黃牛」問題愈發猖獗。
「炒黃牛」問題不是香港獨有,世界各地都有存在。近年來,內地亦加強打擊「黃牛」。去年9月,文化和旅遊部、公安部發文明確,觀眾人數在5000人以上的大型演出活動實行實名購票和實名入場制度,每場演出每個身份證件只能購買一張門票,購票人與入場人身份信息需保持一致。同時,內地進一步提高大型演出活動門票的銷售比例,面向市場公開銷售的門票數量不得低於核准觀眾數量的85%。也就是說,大型演出需實名購票、實名入場,八成五的入場門票需面向市場公開銷售。
啟德體育園開幕後,接下來會上演Coldplay演唱會、謝霆鋒演唱會、周杰倫演唱會等一系列表演活動,這些演唱會雖尚未舉行,但已出現天價黃牛票滿天飛的情況。政府和業界如何加強規管?如何嚴打「黃牛」?相信內地出台的實名購票、實名入場以及提高面向市場公開銷售的門票比例等舉措,亦值得香港借鑒和參考。相信通過「強實名制」的方式可以擋住多數「黃牛」,不過有部分「黃牛」為了規避政策而推出網絡「代搶」,亦是需要正視的問題。
不過,由於門票炒賣問題的成因眾多,涉及供求、市場結構、規管等不同因素,以立法規管亦各有利弊。政府如何以審慎的態度考慮立法方案?如何更精準打擊非法炒賣門票的活動?亦是政府和相關業界需要重視的問題。
市民自身也要認識到,購買或取得未經授權的門票涉及風險,並會助長門票炒賣。香港警方2月24日就拘捕1男2女,涉嫌售賣啟德體育園開幕禮假門票,其中兩名被捕人聲稱出售的門票根本不存在。案例亦提醒市民,還要循正式售票途徑購票,切勿輕視「炒黃牛」帶來的法律後果,以免蒙受損失的同時還要承擔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