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美國之音」內部審查噤聲 記者批特朗普遭停職

《紐約時報》報道,至少一名「美國之音」記者因發布批評特朗普的言論,被勒令休假並接受調查。

美國全球媒體署的對外廣播系統「美國之音」(Voice of America),自詡提供「獨立新聞來源」,然而總統特朗普上台後,這間常年充當美政府對外宣傳喉舌的機構,卻在美政府內部鬧矛盾。《紐約時報》報道,至少一名「美國之音」記者因發布批評特朗普的言論,被勒令休假並接受調查,還有記者抱怨他們批評特朗普政府的報道被淡化處理,認為此舉會引發寒蟬效應。

報道披露,美國全球媒體署周五(2月28日)通知「美國之音」最知名記者之一赫爾曼,指他已被安排強制休假,需等待人事調查。赫爾曼數周前曾在社媒上,引述一間反貪腐非牟利組織的評論,批評特朗普政府削減美國對外援助。赫爾曼證實他收到調查通知,當局稱調查是針對他的社媒活動,「可能損害讀者對『美國之音」』及其新聞業務客觀性和可信度的看法。」

記者:選內閣標準忠誠第一

「美國之音」領導層同日還安排人事任命,常駐白宮首席記者維達庫斯瓦拉被強制調派至其他部門。有3名「美國之音」員工私下表示,數篇批評特朗普政府和特朗普本人的文章,最近數月未能發布,或在刊登前被大幅改動,淡化了批評特朗普的措辭。

報道還質疑,「美國之音」的內部審查在特朗普勝選後已經啟動。去年11月大選結束後,赫爾曼接受自家節目專訪,被問及特朗普內閣官員選拔標準時,他宣稱「我們看到是忠誠排在第一位,而非經驗」。據報赫爾曼很快便被要求接受美國全球媒體署調查,承認自己作了「不當投機和分析」。

特朗普早前宣稱,他會任命電視新聞主播出身、競選參議員落敗的共和黨人萊克領導「美國之音」。萊克的提名尚未在國會過關,但她已獲任命為美國全球媒體署和「美國之音」的高級顧問。萊克宣稱自己就任後,「美國之音」的報道不得再有她所稱的「特朗普妄想症」,即對特朗普不利的內容。

由美國政府資助的「美國之音」是炮製涉華假新聞的主力軍之一。

員工指應擁「免死金牌」

特朗普的盟友、富商馬斯克多次表示,作為美政府喉舌的「美國之音」和「自由歐洲電台」等傳媒浪費大筆納稅人金錢,應當全部關閉。有「美國之音」員工認為,該機構理應擁有「免死金牌」,享有不受質疑的新聞工作,抱怨他們在承受白宮和國會共和黨人的嚴厲審查。

限制《華郵》社論觀點 貝索斯被轟背叛言論自由

持有《華盛頓郵報》的美國富豪貝索斯上周三(2月26日)發布指引,要求該報調整社論版編輯標準,僅歡迎支持「個人自由與自由市場」的觀點,不刊登其他評論。《華郵》前執行編輯巴倫強烈抨擊貝索斯的做法,認為此舉是「背叛言論自由理念」。

美國富豪貝索斯限制《華郵》社論觀點。(香港文匯報資料圖)

巴倫於2012年至2021年擔任《華郵》執行編輯,他回憶2013年貝索斯收購《華郵》之初,幾乎不干預社論版運作,支持專欄呈現多元觀點。如今貝索斯卻似乎「縮沙」,只希望在社論版刊登保守派的意見,對其他各類觀點噤聲。巴倫批評稱,貝索斯的指引態度冷漠且「不民主」,警告內容單一的社論版一定沉悶,「如果你想要刊登更多保守派觀點,這很好,但為一類觀點騰出空間,不代表必須禁止反對它的觀點。」

貝索斯在去年美國總統大選前不久,指示《華郵》不得為候選人背書,還被指暗中要求編輯部,避免刊登對時任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不利的報道。特朗普勝選後,貝索斯也多次指示傳統立場傾向自由派的《華郵》,刊登更多保守派相關社論和報道。

話你知|美政府喉舌多次歪曲事實 圖抹黑香港國安法

美國國際媒體署轄下機構「美國之音」,常年充當美國政府喉舌,系統性散播不實資訊,試圖利用輿論抹黑中國等競爭對手國家。香港國安法及《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實施後,「美國之音」多次歪曲事實,聲稱香港國安法會「對香港的法治制度造成根本性破壞」。

「美國之音」在美政府資助下,頻頻釋放「明槍暗箭」。史丹福大學2022年8月一項研究發現,美國政府暗中操縱一項疑似「親美影響力運動」,以數百個「來源國」為美國的虛假賬號在各間社媒運作近5年,用多種語言散播虛假資訊,服務美國外交政策利益。研究團隊追查發現,這些賬號的訊息來源全是美政府資助傳媒,當中就有「美國之音」。

「美國之音」充當美政府喉舌,甚至會炮轟盟友。2021年,新西蘭反對利用「五眼聯盟」這一情報平台,作為聯署聲明施壓中國的政治工具。儘管新西蘭是美國盟友,「美國之音」仍迅速對新西蘭展開猛烈抨擊。

(來源:香港文匯報A18:國際 2025/03/02)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美國之音」內部審查噤聲 記者批特朗普遭停職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