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吳煒
上周五,在美國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眾多媒體的鏡頭前,訪美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副總統萬斯爆發了頗為激烈的爭執,瞬間引爆了互聯網,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這種罕見的公開爭執乃至爭吵,堪稱國際外交界的歷史性事件。明面上看是兩國對於如何解決俄烏衝突的分歧,實際反映的是美國內部不同執政思路的上台。會談中,特朗普反覆強調,他是取得壓倒性優勢當選,代表美國處理國際事務。
回顧俄烏衝突的歷史,都離不開民主黨政府將俄羅斯視為假想敵的背後操弄。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獨立,在一段時間內是親俄政府和親西方政府交替執政,但在2014年發生了所謂「廣場革命」,親俄政府被推翻,從而導致俄羅斯出兵克里米亞,與西方的關係出現了明顯的裂痕。此後有見俄歐關係尤其俄德關係有改善跡象,民主黨政府又不斷鼓動烏克蘭對俄羅斯進行挑釁,兩國的一些歷史問題被有心人挑動起民族情緒,矛盾不斷激化,最終導致了2022年俄烏衝突的爆發。經過了幾輪攻防後,衝突進入了垃圾時間,即互相的攻守難以改變衝突結局,但無數年輕人的生命白白損耗。
特朗普政府奉行與民主黨政府不同的執政理念,即新孤立實用主義,因此並不受意識形態的束縛,而是急於卸下援助烏克蘭的巨額財政負擔,並希望取得實際的物質利益,進而提出對烏克蘭礦產的權益索取。這種新孤立實用主義產生的深層原因是美國選民對戰後全球化秩序的反思和抗拒。二戰後,美國通過美元、英語及西方意識形態對全世界大多數國家施加影響,並藉助分布全球的星點式軍事基地進行控制。在這個秩序下,不少國家的經濟取得了發展,美國精英階層亦通過全球投資和要素最優化配置取得了巨大的利益。但是其國內受益有限的不少普通民眾認為得失不成比例,尤其近年為輸出意識形態消耗了大量資源,連年巨額財政赤字下這種孤立實用主義思潮佔據了主流。
新孤立實用主義在外交政策上表現為急於結束俄烏衝突並取得一部分權益,在內部財政上表現為削減財政赤字,在經濟貿易上則體現為向全球加徵關稅,減少進口保護本國產業,而這些政策措施多為美股蒙上了陰影。面向主要貿易國加徵關稅,大概率會提高其國內有形商品價格。雖然美國消費物價指數(CPI)和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PCE)的構成主要是服務業,但有形商品價格上漲最終會傳導為服務業工資上漲,推高通脹。而通貨膨脹率是美聯儲考慮利率調整的重要指標,近期因為通脹威脅仍未解除以及特朗普新政的不確定性,美聯儲停止了降息。如果因為關稅戰物價再次上揚,屆時利率不減反加,美股流動性溢價將會受壓。
減少進口和削減財政赤字的努力也會減少美元的發行,從而負面影響美股流動性溢價。有句話說得好:「美國出口最多的商品是美元。」而美元如果沒有其國家信用背書是沒有價值的,用可能毫無價值的美元去交換其他國家有價值的商品和服務,美國應該珍惜這種地位。在如此的國際貿易支付體系下,美國貿易逆差是必然事件。如果減少進口,逆差會減少,但美元的國際性也會大打折扣。而且物價上漲壓抑總需求,美元的發行可能相應減少。削減財政赤字的努力也會減少美元發行,因為美聯儲注入貨幣的一個重要途徑是購買美國國債,財政赤字減少,其國債發行需求也會減少,貨幣發行相應減少。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