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疾言
最近全球政治圈最勁爆的新聞莫過於美國總統特朗普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白宮公開會面時吵作一團的消息,澤連斯基據說最後被「趕」出了白宮,原訂的協議也未能簽署。這樣難堪的場面讓遠在千里之外的民進黨當局也看得膽戰心驚。民進黨當局完全倒向美國,淪為美國的「反華」棋子,如今看到曾是美國「抗俄」棋子的烏克蘭不僅成為棄子,還遭美方羞辱,能不害怕嗎?
有人認為,「特澤會面」不歡而散是因為澤連斯基沒有按「美方的劇本」走,不但沒有先感謝恭維特朗普,反而還與之爭辯,觸了特朗普的「逆鱗」。其實,澤連斯基對此次會面簽署協議可謂是「心不甘、情不願」。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自去年底特朗普勝選後在俄烏衝突上的「偏頗」立場早已引起澤連斯基的不滿。早前特朗普曾指責澤連斯基是「沒有經過選舉的獨裁者」,指烏克蘭發動了與俄羅斯的衝突,並要求烏克蘭將其礦產資源的一半開採權交給美國。在停戰談判方面,美方更是把烏方甩在一邊,自己直接與俄方接觸協商,甚至暗示不支持烏方加入北約。特朗普政府「棄烏」的態度與之前拜登政府「挺烏」的立埸截然不同,澤連斯基能懷着感恩的心情去見特朗普嗎?過去三年,烏克蘭充當了美方的「抗俄」打手,失去近兩成領土,數萬民眾死亡,到頭來不僅被美方拋棄,還被索取礦產作為「回報」,澤連斯基能咽得下這口氣嗎?由此可見,「特澤會面」後的一拍兩散並不令人意外。
美國向來以自身利益優先,隨時可把棋子棄之如敝屣,烏克蘭就是最好的例子。不知對於烏克蘭的悲慘下場,台灣地區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賴清德作何感想?國民黨方面已經提醒民進黨當局:「今日澤連斯基,明日清德司機」。但「清德司機」和民進黨聽得進去嗎?最近,對於特朗普揚言要對台灣芯片徵收100%關稅,台當局經濟部門負責人在立法機構接受質詢時竟稱「不一定不合理」。此回答讓人錯愕。民進黨官員不僅不批評美方的不合理政策,還為之辯護,生怕說錯了一個字得罪美國。「媚美」已經成為民進黨的DNA、深入骨髓,就算被美國賣了,也仍會幫美國「數錢」。
相較於民進黨當局的冥頑不靈,不少台灣民眾可清醒多了。近來,台灣社會的「疑美論」聲浪再度湧現,社交平台上彌漫着一股焦慮情緒,認為台灣地區多年來向美軍購、交巨額「保護費」,最終可能得不到美國的所謂「保護」,而是會落得和烏克蘭一樣的悲慘下場。
相關閱讀:


